第十一章 特殊問題的處理技術(2 / 2)

第三種情況是,失約是阻抗的表現形式。

阻抗是心理谘詢的伴生現象,隻要是觸及內心深處的心理谘詢,都會遇到求詢者不同程度的阻抗。盡管許多求詢者起初都是主動來尋求幫助的,口頭上也希望谘詢師幫他分析煩惱的原因,解除煩惱的困擾,消除痛苦的症狀,但往往在實際行動中,卻以種種公開或隱蔽的方式對自我暴露和自我改變進行抵製。這就是阻抗。失約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不僅沒有如約來訪,是明顯地阻抗,就是來訪遲到,也是一種阻抗的表現。由於遲到,求詢者失去了本來就有限的寶貴的幾分鍾,當求詢者緩過氣來,解釋遲到的原因,道歉並聆聽谘詢師對此的反應時,又過去了十幾分鍾。如此拖延了時間,也就暫時避開了麵對谘詢的痛苦。這就是對谘詢會話的一種隱蔽的阻抗。不過,對於谘詢師來說,過去的時間並不等於是白白的浪費。如果谘詢師能幫助求詢者看清遲到背後隱含的問題,並能逐漸地發現阻抗的原因的話,那麼這段時間就是值得的。

有些求詢者不再如約來訪,可能是沒有完成指定的家庭作業。谘詢過程中,谘詢師常建議求詢者做一些自我調整的記錄。有些求詢者沒有完成作業,也不好意思再來見谘詢師。這其實也是阻抗的一種表現。關於阻抗現象,我們後麵還將專門討論。

第四種情況是,求詢者對谘詢的進展不滿意。

有些求詢者對於心理谘詢的期望過高,甚至以為在一兩次會話後心理問題就可以“藥到病除”。因此,在谘詢初期如果感到效果不明顯,便會對谘詢產生懷疑,於是就表現出遲到或幹脆不再來訪。另外,有的求詢者覺得自己的改變不大或進步很少,因而信心不足,也會不再如約來訪。這種情況在谘詢的中後期較多。

其次,谘詢師方麵的某些情況,也會成為導致失約的因素。

作為谘詢師,自然應該盡最大可能地保證預定好了的谘詢時間。但是,因病,因事,因公,因私,事情總是難免出現意外。有時候,因為谘詢師方麵谘詢時間保證不了,如谘詢師自己臨時鬧病了,或者突然有緊急會議必須參加,而延誤了約定的時間,結果也會導致求詢者守時守信概念的淡化,而出現失約情況。

還有些求詢者有機械的公平心理。如果某一次谘詢師因故沒有按約定的時間接待來訪,讓他多等了一會兒,那麼,他就會在此後的某次約定的會話的時候,故意失約,來尋求公平,獲得心理的平衡。

對於這類情況,谘詢師應該與求詢者平等而坦率地討論失約問題,並勇敢地承擔自己的責任。

二、失約的處理技術

一是充分理解。

麵對求詢者的失約行為,谘詢師難免不高興,甚至感到生氣。畢竟空等求詢者的到來,不管是10分鍾,還是20分鍾,都不是件愉快的事。但是,不管求詢者是否有理由,也不管是什麼理由,不要把這類行為簡單地歸結為求詢者沒有責任感,不要讓自己陷入怪罪求詢者的心態中。此刻,最需要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想到求詢者的行為必有其原因。如果能與求詢者就此進行溝通,不正是幫助求詢者自我改進的契機嗎?如此,也會使自己不好的情緒得到緩解。

二是弄清原委。

麵對求詢者的失約行為,可以運用前麵談過的麵對技術來與求詢者溝通,以恰當的態度和語氣,了解求詢者失約背後的原委。比如,谘詢師可以這樣對求詢者說:“在前麵這段心理谘詢的過程中,記得你曾有兩次在約定會話的時間沒有來。是這樣吧?於是我就在想,谘詢中是否有些什麼事困擾著你,或者使你不愉快,以致於你不想來谘詢。而你對於谘詢的感覺是很重要的,是關係到我們合作的效果的。你能談談自己內心的想法嗎?”如果求詢者對谘詢師的嚐試溝通有所反應,自然可以繼續討論下去。但是,如果求詢者的反應是谘詢中沒有什麼困擾,而且一再以借口來掩飾自己的行為,這種情況就較難處理了,就需要考慮終止谘詢或轉介了。

三是拿出對策。

當然,谘詢師不能輕言放棄,而應盡力提高求詢者的積極性。重要的是力爭讓求詢者在每次的會話後感到有所得。此外,如果求詢者沒有如約來訪,還可以采取一些方式。比如,不妨先等幾天看看求詢者是否會主動來電解釋,或者主動與求詢者聯係約定下次會話時間,也可以等待下次會話時看求詢者的反應再決定如何解決。總之,目的是讓求詢者能繼續前來谘詢。當然,如果是後期求詢者不再來訪,那就是結束谘詢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