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多話的處理技術(2 / 2)

表演型的求詢者,有可能有癔症型的性格,他們的言談舉止富有戲劇性。這種人來訪並不一定有什麼大問題,如果要改變的話也是需要改變他們的人格,但這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他們來訪的目的是為了尋求別人的注意,谘詢師給予注意就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對表現型的求詢者的情況,也可采用相似的對策,谘詢師給予傾聽就夠了。

表白型的求詢者沒意識到自己的過錯,他們往往缺乏自知。對此,谘詢師首先要仔細傾聽,不要簡單地指責或評論:“你怎麼總說別人不對”,“這件事明明是你自己有錯”。當然,谘詢師也要幫助他們看到自己的錯誤,但一定要注意方法。一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是用求詢者自己的話,順著求詢者自己的思路,分析下去,推論下去,讓求詢者反思到自己的問題。這有點“歸謬法”的意味。二是“擺事實講道理”,多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讓求詢者換一種角度來思考。三是語言一定要緩和,比如,可以這樣說:“你看這件事是不是還有一種可能……”,“如果當時你不是這樣……而是那樣……事情是否會好些呢?”如果谘詢師口氣很硬,過於肯定,求詢者可能會拒不接受,更要尋找別人的不是,來保護自己,會話就會變成爭論或陷入僵局。

掩飾型的多話一般不會出現在開始的時候,而往往是在將要涉及或已涉及到敏感問題時出現。此時,求詢者就會有意無意地用談論別的話題來掩飾,並且,講話速度會加快,忙不擇詞,句與句之間,一個主題與另一個主題之間,停頓短促,似乎是怕人插話。對這種情況,谘詢師應為求詢者創造一個寬鬆安全的氛圍,可以再次對保密性原則作出詳盡的解釋,可以請求詢者慢慢講,可以做出反應說,“我似乎覺得你有些不安”或“我覺得你似乎有什麼話要說”,可以更直接請求詢者回答敏感的問題:“你能否談一下……”出現掩飾型的多話時,往往可能是發現某些問題的時候,谘詢師應善於抓住時機。有時求詢者談小問題而掩蓋大問題,“丟卒保車”,谘詢師要明察秋毫,適當引導。

與外向型的求詢者會話,比較容易有氣氛,但如果不善引導,就成了名副其實的“聊天”了。為此,谘詢師要善於及時把會話引入正題。

最後,也需要說明的是,求詢者是否多話,也往往是谘詢師的一種主觀感覺,與谘詢師本人的因素有關。比如,谘詢師角色的定位,谘詢內容的難易,谘詢時間的多少等因素,都會影響到谘詢師對多話的理解。

有些谘詢師喜歡求詢者簡明扼要地說明情況,然後由谘詢師給予解釋和指導等。也就是說,這樣的谘詢師把自己放在主動的指導者的位置上。因而,對求詢者超出自己所希望的敘述,就感到不耐煩,看成是多話。反過來,在一個非常重視傾聽,以求詢者為中心的谘詢師那裏,這個求詢者的敘述不但不算多話,還會受到鼓勵。

有些谘詢師老認為求詢者的問題比較嚴重,原因比較複雜,需要詳細了解時,就希望求詢者多談些。反之,如果認為求詢者的問題是一目了然的,原因也比較簡單,容易處理,就不希望求詢者講得太多,不然,就認為是多話。

有些谘詢師喜歡短期谘詢,而有些則采用多次谘詢。對前者,由於時間短,次數少,目標明確,也就不希望求詢者過多地敘述,而希望敘述緊扣主題,重點突出,層次清楚,甚至最好是事先準備好敘述提綱或書麵材料,以節省時間。而在準備多次詢問的谘詢師那裏,由於時間相對多些,所以有可能讓求詢者多說,涉及的範圍也可以廣些,以便更多地掌握材料,做更大範圍的調整。從而,這兩種谘詢師對同一求詢者是否多話就會有不同的評價。

這些,就需要谘詢師有較好的自我意識了。致於谘詢會話中谘詢師的多話,是必須避免的。任何的誇誇其談,都是谘詢師應該忌諱的。這裏就不再“多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