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轉介的處理技術(1 / 2)

一、不適合的求詢者

並不是每個求詢者都適合進行心理谘詢。比如,發作期的精神病人,軀體疾病為主的病人,弱智兒童,等等。這種情況,就需要轉介他們去更合適的地方。即使適合心理谘詢的求詢者,就某位特定的谘詢師來說,未必都是適合的求詢者,也有適合與不適合的不同。

其中,有些求詢者是特別適合的,谘詢師對這類求詢者的背景是熟悉的,所遇問題是輕車熟路的,彼此有接近的價值觀念,個性適合,容易產生信任感、親切感。也有些求詢者是比較適合的。實際上這類人占的比例最大。對這些人,谘詢師需要不斷地加深了解,增加適宜程度。一般來說,也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是,心理谘詢實踐中,也會有一些求詢者對特定的谘詢師來說是不適合的。

這種不適合的情況,都有哪些類型呢?

一種叫作欠缺型。所謂欠缺型,是指由於谘詢師的訓練重點不一,因而對某些內容的谘詢不擅長。比如,一位學校谘詢師在婚姻谘詢上可能就不是很在行,並非說他就一定不會,但遠不如婚姻谘詢師那樣得心應手;而一位婚姻谘詢師很可能對學生的學習問題束手無策,這就需要學校谘詢師的幫助。再如,有些求詢者的問題涉及精神疾病範疇,有些谘詢師很可能具備一定的精神醫學知識,但不具備這方麵的谘詢能力,就應及時介紹給適合的谘詢師或有關部門,以免耽誤,產生不良後果。再有,如果谘詢雙方的關係不匹配,也是一種欠缺。比如,一個年輕谘詢師負責谘詢老年夫妻間的矛盾,往往不如一位有閱曆的中老年谘詢師的效果更好。再如,有些谘詢師不善於對兒童谘詢;有些谘詢師不善於對年輕女性谘詢。所以,各得其所,人盡其才,是提高谘詢效益的重要因素,也是谘詢職業道德的要求。

一種叫作忌諱型。忌諱型指有些谘詢師在價值觀念上或情感方式上,很可能忌諱某些求詢者或某些谘詢內容,就很容易進入誤區。比如,一位剛被丈夫拋棄的女谘詢師,在谘詢類似問題時,容易把自己的情緒摻雜進去,從而影響客觀性。一位對性持十分謹慎態度的谘詢師,在接待一位性觀念很開放的求詢者時,就可能掩飾不住自己的反感,以致無法傾聽下去。事實上,谘詢師本人也應該常常被谘詢,接受指導,以促進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更能寬容各種不同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但是,在我國目前情況下,這方麵的工作還沒能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因而,一些谘詢師本身也可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健康因素,或有礙於谘詢的因素,沒有得到及時的調適。遇到上述情況,谘詢師應及時判斷,轉介給更適合的谘詢師。

一種叫作衝突型。谘詢師與求詢者可能在個性等方麵存在著某種不協調。比如,有些谘詢師對那些盛氣淩人、咄咄逼人、愛指手劃腳的求詢者感到不適應;有些谘詢師則對那些過於內向、談吐畏縮的求詢者不習慣;有些谘詢師對求詢者的移情感到害怕。這就是衝突,就不適宜建立谘詢關係,必要的時候就需要轉介。此外,還一種情況也是衝突的表現。有些求詢者對谘詢師的某種理論方法持不信任態度,如同迷信中醫的人可能不願接受西醫治療一樣。比如,有些求詢者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印象不好,因而不願接受釋夢及自由聯想等方法。遇到這種衝突現象,谘詢師就不能使用該方法谘詢,必要的話,也要轉介給適合的谘詢師。

二、調適的技術

對於上麵的不適宜的情況,不是一開始就要轉介。有時候,轉介也不是很方便的,而求詢者還堅持要谘詢。谘詢師就要學會調適,使雙方盡可能比較的合拍起來。調適的基本原則是,谘詢師努力去適應求詢者,而不是相反。

如果屬於欠缺型,在不能順利地轉介的情況下,谘詢師可以憑借自己的谘詢經驗,試著去理解求詢者的心理問題,對於自己沒有把握的東西,不急著發表意見,而是多聽,多看,多觀察,先搞清楚問題。等第一次會話結束後,可以查閱相關資料,或詢問專家,同時自己深入研究。其實,很多心理谘詢的專家都是這樣逐漸成長起來的。重要的是要善於學習,大膽實踐,科學對待,不斷探索。

如果是忌諱型的情況,谘詢師應不斷調整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心理谘詢是一種特殊的助人活動,需要谘詢師站在求詢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最大程度地去理解和接納。在谘詢會話情境下,谘詢師應有很大的包容能力,盡量使自己保持客觀、中立、理性的態度。這是谘詢師的職業要求。

如果是衝突型的情況,谘詢師不應以自己的好惡為評判標準,應善於接納不同類型的求詢者,減少與求詢者在個性和觀點上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