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理性情緒療法操作技術(1 / 1)

一、理性情緒療法的特點

理性情緒療法,就是以理性控製非理性,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來替代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從而幫助求詢者克服情緒和行為障礙的心理療法。理性情緒療法就是在行為治療中加入認知因素,因此又叫作認知行為療法。這種療法適用於抑鬱、焦慮、敵意等情緒障礙和人格障礙,以及人際關係障礙,家庭和婚姻障礙等。

理性情緒療法,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於上個世紀50年代,在“ABC理論”基礎上建立的。理性情緒療法的治療整體模型是“ABCDE”。

所謂“ABC理論”,其中,A、B、C分別是“外來激發性事件”、“個體因不同的評價而產生的認知信念”和“外來激發性事件引起的情緒反應及行為結果”三個英文單詞的字頭。ABC理論認為,外來激發性事件(即A)都是中性的,但是,由於個體依據不同的認知信念(即B),對A進行了不同的理性或非理性的自我解釋或自我說明,最終便導致了積極或消極的情緒反應(即C)。簡而言之就是,導致C的原因並不是A,而是B。ABC理論告訴我們,決定人的情緒積極還是消極的,不是現實生活本身,而是人們對現實生活的看法和理解。

據此,理性情緒療法認為,人們的情緒障礙是由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要調整求詢者的情緒障礙,就要先調整認知信念,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從而減少不合理的信念給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

所謂不合理信念,通常有哪些共同的主要特征呢?

一是偏執性期望。就是偏執而絕對化地看待問題,這種不合理信念中最明顯地標誌是“必須”這個字眼。“我的人際關係必須是快樂的;我必須做一個有價值的人;我必須遠離責難;我必須永不失敗。”矯正的關鍵是要努力將“必須”轉變為“希望”。

一是極端化思考。思維方式跑兩個極端,要麼全好,要麼沒有一點好處,也叫“全或無”思維或“非黑即白”思維。經常用“要麼這樣,要麼那樣”的方式思考,如果成績沒有達到自己的標準,就會將這事件甚至把自己看作是徹底的失敗。矯正的關鍵是看到事情不是全或無的。

一是放大消極麵。忽略或否定積極因素,喜歡關注一些消極和否定性的東西,沉溺於消極觀念和困難事件中,誇大對這些觀念和事件的感覺。遇到什麼不好的事情,就認為糟糕至極。矯正的關鍵是拓寬自己的思路,學會在不利情境中發現有利因素。

一是過分概括化。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思維方式,也就是僅僅根據非常片麵的沒有反應事物本質的信息就作出概括。經常由一個小小的失敗,推論永遠都是失敗。矯正的關鍵是促使求詢者領會,一葉有時未必能知秋,一個麻雀並不代表整個夏天,學會多視角看事物,看到事情別的方麵。

二、理性情緒療法的操作

理性情緒療法的操作,一般要經曆幾個步驟。

第一步是診斷,也就是了解激發事件。這一步的目的在於,了解求詢者產生情緒困擾和異常行為的各種激發事件是什麼,從中找到影響最明顯的,求詢者自己也最迫切希望解決的激發事件,以便入手。

第二步是領悟,也就是尋找不合理信念。這一步的目的是,幫助求詢者弄清,導致情緒困擾和行為異常的錯誤信念是什麼,這種不合理信念,是通過怎樣的不合理思維方式對激發事件進行認知和評價後產生的。讓求詢者明確問題的關鍵在於不合理信念。

第三步是辯論,也就是挑戰不合理信念。這是最重要的一步。谘詢師采用辯論的方式,幫助求詢者認清自己對激發事件的不合理思考,以挑戰並動搖求詢者的不合理觀念。比如,用誇張或挑戰式的發問,要求詢者回答:有什麼根據對激發事件持這樣的看法?經過反複不斷的辯論,求詢者理屈詞窮,不能為其不合理信念自圓其說,就會逐漸認識到不合理信念是不合乎邏輯的,是不現實的,從而分清什麼是合理信念,什麼是不合理信念,達到用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的效果。

第四步是學習,也就是養成合理思維習慣。最後這一步,要幫助求詢者探索是否還存在其它不合理信念,並與之辯論,使求詢者學習並養成與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的方法,從而學會合理思維方式,減少日後出現類似由不合理信念引起的情緒和行為問題。

在此療法中,“辯論”一詞英文的第一個字母為D,“效果”一詞英文的第一個字母為E。所以,與ABC理論中的三個英文字母和起來,理性情緒療法整個治療過程有人歸納為“ABCDE”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