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人本主義療法操作技術(1 / 2)

一、人本主義療法的特點

所謂人本主義療法,就是幫助求詢者改善自我意識,探索內在潛能,充分發揮自我實現的主觀能動性,來改變自身適應不良行為的心理療法。人本主義療法的理論基礎,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羅傑斯、戈爾德斯坦因、奧爾波特等創立的人本主義理論,這個理論認為人都有發展自身潛能的內在傾向。這種療法的主要適應症為各種神經症。

人本主義療法包括一係列具體的療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療法是羅傑斯的“患者中心療法”,有的叫作“來訪者中心療法”“谘客中心療法”,我們這裏可以叫作“求詢者中心療法”。說法不同,意思是一樣的,就是在心理谘詢中,要以求詢者為中心,也就是以人為中心,以人為本。這就是“人本”意思的由來。顧名思義,這種療法既然是以求詢者為中心,不是以谘詢師為中心,谘詢過程中,谘詢師就不能對求詢者有任何的支配和操縱。

這種療法有兩個關鍵點,需要把握。

第一,不斷用回應的方式來激發求詢者的情感。

谘詢師不以權威專家自居,而始終以朋友的身份,鼓勵求詢者充分發泄內心的情感,對求詢者訴說的內容不作任何評價和指引,而隻對其所表達的情感作出反應。比如,求詢者因受到不合理待遇而表現出憤憤不平時,谘詢師可回應說:“我理解,這讓你感到很惱火,是嗎?”以這種回應來激發求詢者的情感,似乎有些火上澆油,但是,由於一再重複求詢者在言談中所表現出來的基本情感,就能使求詢者逐漸認識到,自己在這一事件或問題中或未覺察到的消極情感,正是產生目前心理障礙的根源。

第二,始終充分理解求詢者所暴露出來的情感。

在谘詢過程中,谘詢師不作任何解釋,不作診斷,不發指令,不回答問題,自己也很少向求詢者提問,而隻是無條件地正麵關心求詢者。不管求詢者暴露出怎樣的情感,總是盡力去充分理解,讓求詢者感到谘詢師是真誠的,可信賴的,能給人溫暖的,對自己的訴述是感興趣的。在這樣的氛圍下,求詢者就能毫無顧慮地暢所欲言,就會逐漸感到自己是完全獨立自主的,不像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這樣,就可以幫助求詢者從消極防禦的情感中解脫出來,不再依靠別人的評價來判斷自己的價值,從而產生健康的自我實現的態度,最終解決自己的問題。

二、人本主義療法的操作

羅傑斯這種療法的全過程,可以分為七個連續的階段。

第一階段,求詢者已形成了對自身和外界的固定看法。他們對內心的直接體驗十分生疏,以致完全覺察不到,沒有任何改變和進步的願望。而且,對存在的問題也缺乏認識,對個人感情和意圖既不了解又不能掌握。求詢者以固定的方式生活在既定的世界裏,一切對他都是外在的,缺乏主動求詢的願望。

第二階段,求詢者能夠對與自己無關的問題發表意見。他們有時把感情說成是不屬於自己的或是過去的事情。比如,說“這個症狀讓人感到十分抑鬱”,而不說“我現在感到抑鬱”或“我過去心情抑鬱”。個人的想法刻板不變,認為就是事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