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森田療法操作技術(1 / 2)

一、森田療法的特點

森田療法是日本精神病學家森田正馬於上個世紀20年代,組合了當時治療神經症的一些主要方法,如隔離療法、說理療法、作業療法、生活療法等創立的一種心理療法。以後又在理論和操作上不斷完善和發展,在森田去世後,由他的弟子用他的名字來命名,叫作森田療法。這種療法的基本要領是“順其自然,有所作為”。森田療法的理論基礎,是森田提出的獨特的神經質學說。森田認為,神經症患者原本無任何身心異常,隻是因為他們存在疑病素質,常把某種原本正常的感覺看成是異常的,把一般人在某些場合可能產生的感覺,如過度用腦時的頭昏,緊張時的心慌等,誤認為是“病”而焦慮恐懼。注意力越是集中在這些“症狀”上,越想排斥和控製這種感覺,越容易造成注意和感覺相互加強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是形成症狀並使之繼續的主要原因。有疑病素質的人是“完美主義者”,他們往往在欲求與現實之間,在“理應如此”和“事以如此”之間形成矛盾,並力圖解決這些現實無法解決的矛盾,對客觀現實采取強求的態度,促使症狀越來越重。最後導致各種神經症。森田療法的主要適應症為神經症,特別是焦慮症、強迫症、恐怖症、疑病症、抑鬱性神經症和神經衰弱。

由於森田療法的理論具有東方文化的特點,因而,比較適用於同屬於東方文化的中國人,在我國得到了很快地推廣。

森田療法的基本原理有兩點。

一是順其自然。就是一麵老老實實地接受症狀不予抵抗,一麵帶著症狀從事正常的工作和學習,對軀體和心理症狀不加排斥和壓抑。要順其自然必須做到:一要認識情感活動的規律,接受不安焦慮等令人厭惡的情感。二要認清精神活動的規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現的各種想法和觀念。三要認清症狀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接受症狀。四要認清主客觀之間的關係,接受事物的客觀規律。由於順其自然,對自己的症狀采取接受態度,一方麵不再強化對症狀的主觀感覺,一方麵不再排斥這種感覺,而逐漸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著在症狀之上,使症狀得以減輕直至消除。

二是為所當為。與人相關的事物分為可控製的事物和不可控製的事物。前者是指個人通過自己的主觀意誌可以調控改變的事物;後者是指個人主觀意誌不能控製的事物。森田療法要求以順其自然的態度,不去控製不可控製之事,如人的情感;但還是注意為所當為,即控製那些可以控製之事,如人的行動。“為所當為”就是指在順其自然的態度指導下的積極行動,是對順其自然原則的充實。要點是:一要忍受痛苦,為所當為。盡管症狀痛苦也要接受,去做應該做的事情,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確定意義並能見成效的事情上,努力做應做之事。二要麵對現實,陶冶性情。神經症患者的心理衝突,往往停留在自己的主觀世界之中,他們對引起自己恐懼不安的事物想了又想,鬥了又鬥,但在實際生活中,對引起其痛苦的事物采取了一種逃避和敷衍的態度。事實上,實際行動才是提高對現實生活的適應能力的最直接的催化劑。在實際生活中把精神能量引向外部,就要注意所做的事情,也就減少了指向自己心身內部的精神能量。而與外部世界的實際接觸,又有助於認識自身症狀的主觀虛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