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弗·薩夫琴科
莫斯科市中心的人流中走來一位中年人,他目光炯炯,神態自若,一副悠閑自得的樣子。他叫彼得·伊萬諾維奇,在某個科研所擔任實驗室主任,一周前從千裏之外來首都開會。這次出差事情辦得挺順利,研究課題被批準了,昨天還受到副部長的接見。伊萬諾維奇心境很好,早已訂好了回程機票,這會兒是上街享受一下清閑,逛逛商店,給妻子和兒子買點小禮品,一會就可以去機場了。走到地鐵入口處,見一個小夥子正在叫賣:“快來買新書吧,《生活之書》。內容豐富精彩,保你滿意,是旅行和居家的最理想讀物。隻剩20本了,快來買吧……”伊萬諾維奇心想,到機場候機有本書消磨時光也不錯,便走了過去。那是一本灰綠色封皮的書,布質硬皮封麵,壓有鱷魚皮花紋,外觀很漂亮,紙張光滑,印刷質量也很不錯。他便買了一本。
機場的手續辦得很順利,天氣很好,班機按時起飛,那本書根本沒來得及看。當晚9點鍾,伊萬諾維奇便回到了家裏。家裏一切正常,妻子柳霞正在廚房裏燒肉,屋子裏飄散著香味,兒子安德烈在他的房間裏做功課,一切都充滿了家庭的溫馨氣息。晚上,伊萬諾維奇同妻子、兒子享受天倫之樂,也沒有去管那本書。直到第二天,吃了早飯,舒舒服服躺在沙發上,他才想起那本《生活之書》,便翻開來看。
書的開頭寫道:“有那麼一個男孩,在他3歲時,父母送給他一輛兒童自行車,他便滿屋子騎著玩……”彼得·伊萬諾維奇讀著便想了自己的童年,那時他也有一輛小自行車,米黃色的木頭車座,橘黃色的車把,他也是滿屋子騎著玩,過門坎時還摔倒過。這一切他還記得很清楚。他又接著往下讀:“小男孩同爸爸媽媽及兩個姐姐住在一幢老房子的二層樓上,兩間住房一個前廳,還有一個爬著野葡萄藤的陽台。樓外有個小院子,院子裏長著幾棵已不結果的老蘋果樹,還有幾間木棚子……”伊萬諾維奇不由又想起來:這樣的小院子現在已很少見到了,可是他小時候玩樂的天地正是這樣的小院子。書上所描述的一切對他都挺熟悉,一下引起了他兒時的回憶。書裏接著寫道:“小男孩常常一個人在陽台上等他的父親,當戴著眼鏡、身體壯實的父親下班回來,剛在遠遠的街角一露麵,小男孩就在欄杆旁跳起來大聲喊:‘爸爸回來了!爸爸回來了!’”看到這裏伊萬諾維奇不由一驚,怎麼搞的?這書上寫的怎麼和他兒時的情景一個樣呢?也許是巧合吧?真不可思議。他懷著好奇的心情又接著往下看:“院子裏住著小男孩的兩個夥伴,一個清潔工的兒子叫科裏亞,一個是司機廖尼亞叔叔的女兒叫薇卡……”天哪,連這些都完全一樣!他想起了廖尼亞叔叔,那時汽車還很少見,廖尼亞叔叔允許他們幾個爬到車廂或駕駛室裏去玩,高興時還載著他們到街上去兜風,那會兒有多神氣喲!他還想起了小夥伴科裏亞有時候挨母親的打,母親用擰成麻花的毛巾抽打,科裏亞一隻手讓母親攥著,另一隻手捂著屁股……怎麼?書上寫的也是這樣?跟他的記憶一模一樣?這書不就是講他嗎?那個小男孩不就是他自己嗎?他感到很不自在,這個作者怎麼會對他了解得那麼清楚?他想看看作者是誰,結果署名是:無名氏。“真見鬼!”他嘟噥了一句,便又往下翻著:“小男孩的父親曾是一名紅軍軍官,但不久退役當了采購員。夏天他常帶著小男孩到外地去出差,那是小男孩最幸福的日子……衛國戰爭爆發了,小男孩的父親重新穿上了軍裝,上了前線,卻從此再沒有回來……小男孩跟著母親疏散到另一個城市,住在一個遠房親戚家裏。後來,德國人又逼近了這個城市,他們隻好隨著那家親戚往東方遷移……”伊萬諾維奇已完全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中了。“喂!”一聲呼叫把他嚇了一跳,妻子柳霞不知什麼時候站在了身邊。“什麼書把你看得這麼入迷?讓我也看看。”“不行,不行。”伊萬諾維奇躲閃著,生怕妻子把書奪去。“什麼寶貝書,看你稀罕的。該吃飯了!”伊萬諾維奇支吾著:“我肚子不餓,你們先吃吧!”“神經病!”妻子白了他一眼,氣呼呼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