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一層一層的圍上來,而薛仁貴就一層一層把他們砍倒,白袍早就被鮮血染成了紅色,最後薛仁貴以驚人的毅力,率軍斬殺了五萬多人,剩餘的敵軍全部逃跑。
而這五萬多人都是在戰場上一舉殲滅的,並沒有俘虜被殺的記錄。可見當時薛仁貴是真的殺出了狀態,殺出風格來了。
從此高麗人聞聽薛仁貴之名,那是真害怕啊,有點當年張遼威震逍遙津的味道,估計高麗人嚇唬小孩的時候就會說:“再不聽話,薛仁貴就來了。”
唐軍乘勝攻占南蘇(今遼寧撫順東蘇子河與渾河交流處)、木底(今遼寧新賓西木奇鎮)、蒼岩(今吉林集安西境)三城,贏得了金山之戰的勝利。
薛仁貴的表演就像變魔術一樣,每一次都和上一次不一樣,絕無重樣的,讓所有觀眾看著都新鮮無比。
當金山戰役結束後,征高麗的戰爭進入了最後的階段,而薛仁貴表演更是到了近乎瘋狂的投入。
同年的十一月下旬,薛仁貴僅帶兩千人馬向前進軍,其他將領大力反對,開玩笑吧,別以為自己能打仗就敢小瞧對手。
麵對戰友的質疑,薛仁貴隻說了一句話:“兵不在於多少,而在於怎麼用。”(兵不在多,顧用之何如。)
大話王,徹底的大話王,所有的唐軍將領都在看著薛仁貴要怎麼失敗,可是奇跡出現了。
高麗派出數萬大軍快速出兵新城,想奪回主動權,可這並不出薛仁貴所料。
時逢冬天,東北大地,白雪皚皚,薛仁貴的兩千騎兵,全部和自己一樣身穿白袍。
當他們發現高麗兵馬的時候,薛仁貴當機立斷,利用騎兵平原優勢,衝殺敵人。
而白衣和白雪混雜在一起,變成了最好的保護色,當薛仁貴衝殺到高麗軍軍前時,高麗軍才發現原來是唐軍,而這時已經晚了。
薛仁貴指揮殺敵,用了不到七個多時辰(15個小時)的時間斬殺俘虜敵人萬餘,而白色的雪地與紅色血液融合在了一起,又再次凍了起來,形成特殊的恐怖場麵。
接著薛仁貴率領2000將士繼續前進,用了很短的時間便攻占了堅固的扶餘城。之後高麗連續40多座城市,一聽是薛仁貴來了,直接投降。
怕了,真的怕了!
薛仁貴是高麗的克星。
就這樣薛仁貴大軍沿途破城抵達平壤城下,與從行軍大總管李績等諸路大軍會師平壤,大軍合圍,攻破平壤,薛仁貴親自接受高麗國王投降,根據史料記載,高麗國國王高藏在向薛仁貴投降簽字的時候,連抬頭看薛仁貴的勇氣都沒有,可見薛仁貴在高麗人信中的威懾力到了何種地步。
最後的傾訴
英格蘭球星貝克漢姆是這樣的一種人生軌跡,年少成名,然後放蕩不羈留下不少汙點,最後又在自己的運動生涯的末尾找回了自我,實現了自我的救贖。
薛仁貴的人生軌跡也如“小貝”一樣,他年少成名,中期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殺了無數的生靈,真正看過正史的人會有這樣的印象,就是他勇猛,殘忍,甚至殘暴,沒多少人會認同他善良。
可是薛仁貴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其實我本善良。
東征成功後,唐高宗命薛仁貴率兵二萬留守平壤,並授薛仁貴為右威衛大將軍,封平陽郡公,兼安東都護。
薛仁貴受命後,移治平壤新城。他任安東都護期間,為高麗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新唐書》記載的薛仁貴在高麗“撫孤存老、檢製盜賊、隨才任職,褒崇節義,高麗士眾,莫不欣然”
而這絕不是史書上為了歌頌我泱泱中華而編造的,薛仁貴在朝鮮的影響甚至延伸到了朝鮮人民的服裝上,朝鮮老百姓,絕大部分穿的是白色衣服,而朝鮮人自己說他們穿白色衣服是為了紀念白袍薛禮,平壤東郊鳳凰山上至今還有薛禮廟。
這還是那個殺人翻出多種新花樣,殺人從來不眨眼的薛仁貴嗎?
我們的朝鮮誌願軍,死了這麼多人,才在朝鮮烈士陵園中留下了一小塊地方,而薛仁貴殺了這麼多高麗人,卻在高麗心中留下了英雄形象,都是因為,從始至終,薛仁貴都不隻是個純粹的殺人狂,他隻是想用戰爭證明自己,為自己卑微的身份多爭取一些榮光而已。
而當榮光都屬於他的時候,他就又變回了原來那個過過苦日子,了解百姓疾苦的薛仁貴。
後來,薛仁貴在青藏高原戰敗(責任不在他),被貶到象州當了個小官,在象州,薛仁貴仍舊愛民如子,博得了一片讚許之聲。 而曆史,最後一次將這位爭議中的戰神推上戰場,公元681年,已經68歲高齡的薛仁貴開始了他人生最後的一場戰爭。
而這次是唐朝的老對手,突厥人,69歲高齡的薛仁貴帶病冒雪率軍進擊,以安定北邊。領兵去雲州,就是今天的大同一帶,和突厥的阿史德元珍作戰。
而此時的薛仁貴並不會再用殘忍的手段使對方畏懼了,因為隻要知道唐軍的敵人,就知道薛仁貴,而就憑這個名頭,就已經讓所有唐朝周圍的少數民族聞風喪膽了。
戰場上仍舊是兩軍對壘,突厥人問道:“唐朝的將軍是誰?”
唐兵說:“薛仁貴。”
突厥人不信,說:“我們聽說薛仁貴將軍發配到象州,已經死了,怎麼還能活過來?別騙人了!”
於是,薛仁貴脫下頭盔,讓突厥人看。因為薛仁貴威名太大了,以前曾經打敗過九姓突厥,殺過許多人,突厥人提起他都怕,現在看見了活的薛仁貴,立即下馬跪拜,把部隊撤回去。
薛仁貴的最後一場戰爭就這樣勝利了,沒有任何的特點,也沒有特別驚心動魄的殺戮,隻有一個久負盛名的將軍對待戰場的那種從容。
公元683年3月24日,薛仁貴因病於雁門關去世,享年七十歲。唐高宗追贈他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薛仁貴的傳奇一生結束了。
也許對於薛仁貴的討論永遠沒有結束,但我始終認為,薛仁貴隻是一個從貧窮到富有的小人物而已,他的奮鬥也許充滿了血腥和暴力,但是有什麼辦法呢?
一個小人物難道能有普通的方法去贏得自己的仕途嗎?
肯定不能,所以薛仁貴的狠毒是千千萬萬有誌於成為大人物的小人物的縮影,他們不惜用各種殘忍的方式獲得他們不能獲得的一切。
隻不過薛仁貴做的比別人更漂亮、更狠毒而已。
而當久負盛名的薛仁貴走到自己的晚年時,他回首往事,自己得到了,卻又好像什麼也沒有得到,屬於自己的也許隻有那份虛榮的名聲而已。
薛仁貴選擇了歸真,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回饋到了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了,所以薛仁貴沒有留下和白起一樣的惡名。
對於一個小人物來說,其實這已經夠了,在自己的人生終點,能夠完成對自己的人生救贖,難道還有比這個更重要的嗎?
尹劍翔獨家心理分析:小人物的心是卑微的,想要成功的小人物的心是更加卑微的,在沒有任何背景、金錢、權利的情況下,即便你是個有才能的人,想要出人頭地依舊很難。除了努力,他們還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煎熬。
很多人總是說,成功要靠機遇,其實我並不讚同這句話,因為機遇很多時候是自己創造的,做的要比別人更好,更出色,才會有機遇。
而薛仁貴是名武將,他沒有選擇,他隻能在戰場上表現的更出色,而無情的殺戮就這樣開始了,一將功成萬骨枯,就是這麼來的。
而大多數小人物,一旦成功之後,就會兩極分化,一種人完全變成了成功人士,不顧百姓的死活,驕奢淫逸起來,而另外一種人永遠記得自己的過去,自己曾經是貧窮的兒子,還有很多人和自己當初一樣,還生活在貧窮之中。
很幸運,薛仁貴是後者中的一員,他對百姓有著更為深厚的感情,我們也許要怨恨他的狠毒,但是他並沒錯,戰爭就是殺戮,想成功就要不擇手段,更何況他隻是個不起眼的小人物。
而自己成功後,薛仁貴完成了對自己的心靈救贖,這是難能可貴的,也希望天下那些從烏雞變成彩鳳凰的人們,多想想自己的過去,還有自己在奮鬥中所犯下的那些罪行,用自己的後半生去償還之前的不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