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仲的等待首先成功了,《史記.鄭世家》記載:“祭仲迎昭公忽,六月乙亥,複入鄭,即位。”
但是我說過公子忽並不是一個政治家,他在政壇樹敵過多,兩年後,他被仇家高渠彌殺害。
他的弟弟子亹即位,但是很遺憾子亹即位當年就因為得罪了齊襄公而被殺,連諡號都沒有留下。
可憐的祭仲隻好又到陳國找到了子亹的弟弟公子嬰即位,子嬰很低調,低調到沒敢稱侯,是為鄭子。
十二年後祭仲死了。
鄭厲公再也沒有對手了,此時他已經學會了祭仲所有的政治計謀,兩年後流亡在外的鄭厲公劫持鄭大夫甫假,甫假被鄭厲公威脅收買,回國殺了鄭子及他的兩個兒子,鄭厲公最終回國坐穩了王位。
公子忽,他的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他小的時候,正趕上大周王朝與鄭國關係緊張,他被送到了大周王朝作人質。後來做太子雖然屢建奇功,但是卻遭到鄭國其他勢力的排斥,做了大王沒幾年,就被迫出走,後來又複位回來繼續當大王,最後被奸臣高渠彌謀殺。
當然,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的未來的權力,對於這些事情,我們不該多做評價,我說的是如果這件事情隻是公子忽個人的事情的話。鄭國的這二十多年的動亂造成了多少百姓的流離失所,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作為一個國家的統治者,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應該為民眾做出最起碼的犧牲。
而如果當初公子忽娶了文薑的話,我寫的以上的一切悲劇都會因此而改變。
而公子忽的拒婚,對於個人來講也是災難性的,特別是一個女人,還是個對自己頗為自信的大美女。
文薑,她的命運也因為公子忽而改變。
文薑出嫁
美麗的齊國文薑在公元前709年,嫁給了魯桓公。我相信這是一場並不存在愛情的婚姻,甚至文薑很有可能是因為多方的壓力而選擇的。
文薑從出嫁時起就負麵新聞不斷,齊僖公竟然親自送女兒出嫁,這是一次嚴重違背禮儀的事件,根據《周禮》規定文薑應該是由下卿送嫁。
這個事件好像並沒有引起太多曆史學家的重視,我是一個比較八卦的人,喜歡琢磨一些奇怪的事情。
魯國是一個禮儀之國(表麵上),上有周公旦作《周禮》,下有孔子維護禮製。就我看來,當時齊魯正在修好之時,齊僖公犯不著違背禮儀,而得罪禮儀之邦魯國。更奇怪的是第二年,齊僖公的弟弟又來到魯國訪問,《左傳.桓公三年》說的很明確,他此行的真正目的是“致夫人也”。
是什麼事情讓齊僖公這麼不放心,出嫁要親自送行,一年後還讓弟弟特意去查訪呢?
我認為沒有可隱瞞的了,就是文薑和自己哥哥諸兒(後來的齊襄公)存在一種不清不楚的關係。當然開始時兩個人關係可能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麼複雜和齷齪。就我看來這完全是兩個人那種懵懂的性幻想。
其實就現代性心理學來講,這是一種很正常的事情,就好像很多正處在青春期的獨生子女,男孩子幻想著自己有個美麗的妹妹,女孩子幻想著自己有個帥氣的哥哥一樣。
當然,文薑和諸兒可能是表現的過於親密了,引起了老爹齊僖公的重視,怕女兒真有什麼事情發生,老爹親自送女兒出嫁了,而且還怕文薑不能忘情,第二年還特意派弟弟去了解了一下情況。
魯桓公和文薑的婚姻在一開始是風平浪靜的,在所有曆史記載中(包括正史和野史)魯桓公有記載的妻子隻有文薑一人,這不能不說是一件非常罕見的事情。
在公元前706年,兩個人結婚三年後,他們的兒子誕生了,這個兒子一生下來桓公就很喜歡,因為這孩子的生日和桓公是一天,所以這個孩子取名為姬同。
從老婆的記錄唯一,兒子姬同後來即位非常順利來看,我們隻能說魯桓公真的對文薑很好。
兩個人這種美好的關係持續了十五年。
公元前694年,一切的美好都被一次意外的出訪打破了。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魯桓公即位後,齊國一心想要吞並紀國,紀國沒有辦法,曾經兩次祈求魯國出麵調停。
後來齊魯兩國談判破裂,那沒辦法,隻有打了,公元前699年,魯國聯合紀國和鄭國打敗了齊國、宋國、衛國和燕國的聯軍。事情並沒有由此罷休,齊襄公即位後,齊國仍然想要吞並紀國,而魯國仍然要保護紀國,後來矛盾激化,衝突不斷升級。
公元前694年,魯桓公很想改變這一切,緩和與齊國之間的矛盾,所以魯桓公決定出使齊國,當然他帶上了文薑一起去。
這個行為就今天來看不算什麼,就是很正常的回娘家嗎。
但是在那個時候不行,這是嚴重的違禮行為,因為《周禮》規定,出嫁的女兒是不能返回娘家的。
魯大夫申繻這時站了出來,勸諫魯桓公:“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
意思是說,女人成了家,男人有了老婆,就不能冒犯對方,這就是禮,要是違反了這一點,離倒黴就不遠了。
魯桓公可能真的是被那次起名字事件給煩透了,對於申繻的勸諫,《左傳》竟然沒有記載魯桓公的反應。但《史記》的記載還是很明確的,“公不聽,遂如齊。”
曆史證明,申繻的預言是準確的,帶著文薑去,魯桓公真的就離倒黴不遠了。
結果是魯桓公是豎著去的,卻是橫著回來了。
曆史第一亂倫事件
公元前694年,魯桓公和齊襄公在濼(luo,四聲)見了麵,會後,魯桓公就帶著文薑來到齊國。
從文薑與魯桓公十五年的婚姻經曆來看,絲毫看不出來文薑和他的哥哥諸兒有什麼聯係,我們有理由相信,文薑來到齊國最初的目的隻是省親,並無他意。
但是人類的情感有時候是不受自己的理智左右的。
齊襄公見到了年少時美麗的妹妹仍舊那麼美麗,文薑見到了少年時英俊的哥哥仍舊這麼多情。
多年前的相思,今天變成了現實,於是兩個人就……
還是引用原文吧,《左傳.桓公十八年》:“齊侯通焉。”
《史記.魯世家》記載:“齊襄公通桓公夫人。”
《史記.齊世家》記載的最為詳細:“齊襄公故嚐私通魯夫人。魯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時嫁為魯桓公婦,及桓公來而襄公複通焉。”
紙是包不住火的,齊襄公和文薑的亂倫行為,很快被魯桓公知道了。
魯桓公痛罵了文薑,《左傳》記載:“公謫之。”《史記》記載:“魯桓公知之,怒夫人。”
魯桓公一巴掌拍在了文薑嫩嫩的臉上,這恐怕是魯桓公第一次狠下心來痛罵美麗的妻子。
帶了綠帽子的魯桓公的表現是正常的,他不僅有生以來第一次罵了文薑,還懷疑起了自己的兒子同是不是自己親生兒子(《公羊傳》:“同非吾子,齊侯之子也。”)
很明顯魯桓公說的是氣話,因為同是在文薑出嫁後第三年才出生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之前齊襄公和文薑私會過。
但是讓自己的老公做了烏龜的文薑的表現是不正常的,可能是因為魯桓公這麼多年來從來不舍得罵文薑,也可能文薑真的是害怕了,她跑到齊襄公麵前,她哭,她鬧,她上吊。
最後他像情哥哥提成了最後的要求,“幹掉那個該死的老鬼巴,我從來也沒有愛過他,他給我帶來了太多的痛苦,幹掉他咱們就可以痛快的相處了。”
齊襄公的表現也很正常,正常的像日後《水滸傳》中的西門慶一樣,他痛快的答應了。
他先設宴款待了魯桓公,由於齊強魯弱,魯桓公抱著一肚子氣卻還是參加了宴會。
當然齊襄公沒蠢到在魯桓公的食物裏下砒霜。他在宴會後,魯桓公上車要走的時候,讓公子彭生幫助他上車,結果魯桓公就不明不白的死在了車上。
具體怎麼死的,眾說紛紜。
作為第一手材料的《左傳》並沒有明確說明魯桓公是怎麼死的。
《史記.齊世家》上說:“使力士彭生抱上魯君車,因拉殺魯桓公。”
《史記.魯世家》:“使公子彭生抱魯桓公,因命彭生摺其脅,公死於車。”
《集解公羊傳》上說:“幹而殺之。”何休解釋說:“折聲也。”
現代人對魯桓公的死法還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我想這是刑事犯罪鑒定專家的工作,我們今天隻知道結果就可以了,魯桓公客死齊國,而且死狀極其恐怖。
魯桓公死了,文薑高興極了,可是齊襄公有點鬱悶了。
因為這件事情當然不會這麼算了,苦主魯國自然是不會答應的,我們是來修好的,我們的君王帶著誠意撲麵而來了,沒有過錯卻死在了齊國,魯國人民要求嚴懲行凶者。
齊襄公為了推卸責任殺了彭生,這件事情做得極不厚道,齊襄公不會知道八年之後,正是這個彭生,讓他邁進了鬼門關。
這個時侯的文薑怎麼樣了?
有一些人說文薑突然良心發現,改邪歸正,他奔走於齊魯之間,為兩國的和平而努力。
一個清朝人還企圖為文薑翻案,他的理由是《左傳.莊公二年》上有這麼一段話:“二年冬,夫人薑氏會齊侯於禚(禚,二聲)。書,奸也。”他認為這裏的“奸”,應該念成“幹”,這個字應該是幹預的意思,而不是奸淫的意思。因為古代幹、奸二字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