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女篇(3 / 3)

我不想提這位清朝仁兄的名字(說實話他的名字挺難拚的),但是我想說,他要是到了現代一定能給很多強奸犯當律師,那不是強奸,而是幹預!

我要告訴這位仁兄(雖然他聽不見了),在做出結論的時候,最好通讀一遍《左傳》,別多讀,把《莊公元年》到《莊公二十二年》的事情通讀一遍即可。

對於曆史人物的評價,我向來的立場是絕不冤枉一個好人,也絕不放過一個壞人,還要設身處地的體諒這些曆史人物的環境和背景。

魯桓公死後,文薑壓根就沒敢回到魯國。

《左傳》記載很清楚:“夫人孫於齊。”《史記.魯世家》也記載:“莊公母夫人因留齊,不敢歸魯。”

魯國做出的反應也很堅決,《左傳.莊公元年》:“不稱薑氏,絕不為親,禮也。”也就是說,魯國已經和文薑斷絕了親屬關係,這是符合禮製的。

清朝的那位仁兄,如果看到這段,你做何感想,文薑去幹預魯齊之間的關係,誰給她授權了?魯國都不認她了,她去齊國還能幹什麼?

還有人認為文薑在魯莊公少年時回國幫助他處理政務。鄭玄的《詩經.齊風.南山》序鄭箋就認為:“夫人久留於齊,莊公即位乃來。”

我的看法是這也是不可能的。

鄭玄的這句話本身就自相矛盾,魯桓公死了,魯莊公馬上就即位,文薑何來的久留於齊?

所以我的觀點是,文薑在魯桓公死後,很害怕,她沒敢回魯國。

不回去不代表她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不代表她會痛改前非。相反她對自己的行為絲毫沒有檢討,悔恨的意思。她和齊襄公該怎麼來還怎麼來。

風流快活,好生自在,情哥哥、甜妹妹,早把禮義廉恥拋在了一邊,早把死去的夫君,年幼的兒子拋在了一邊,文薑就這樣墮落了下去。

從公元前692年到公元前685年(齊襄公被害的時間),《左傳》記載兩個人共約會了五次,幾乎一年一次,而且地點每次都不一樣,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杜預曾經在《春秋三傳》的注釋中,不隻一次的說過這就是奸情。如果還有人說這五次是正常的外交活動的話,我真的是無話好說了。

齊襄公之死

人是有報應的,對於文薑來說最大的報應就是失去了自己的情人和親人,她的哥哥齊襄公終於死了。

齊襄公的死是一件非常詭異的事情。

公元前685年,這年冬天齊襄公到姑棼巡視,並且順便到了貝丘打獵,當時他看見了一隻大野豬。結果詭異的一幕發生了,齊襄公身邊的一個隨從突然說了一句話:“這就是公子彭生。”

史料上沒有記載說這話人的名字,但是我覺得這肯定是別有用心的。據犯罪心理學來講,殺完人的殺人犯,心理都會有陰影,即便不是自己親手殺的人也是一樣,我想當時齊襄公的腦子裏估計已經出現了八年前那血腥的一幕,那時魯桓公和彭生都被自己殺死。

這件事情說迷信點就叫陰魂索命。

很明顯齊襄公是不信這一套的,他大吼:“彭生竟敢出現?”,說完拔箭就射,說也奇怪,野豬竟然像人一樣站了起來,還哭叫不停,這回齊襄公信了,嚇得從車上栽了下來,摔傷了腳。

回到行宮後,齊襄公就被亂黨堵在行宮中殺害了。

齊襄公死亡的大致過程就是這樣,大多數人認為這是惡有惡報。

這個結論我同意,但是在這個結論背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陰謀。

大致上說齊襄公得罪了三個人,他先派連稱、管至父兩個人到葵丘駐守,這是個苦差事,齊襄公答應他們到了明年瓜熟的時候,就派人替換他們,結果兩個人駐守了一年,也沒見到換防的命令,於是就向齊襄公打報告。可齊襄公不同意。

因此兩個人決定叛亂,但是但凡叛亂的人都知道最好的方式是裏應外合,所謂內部給有臥底。很幸運,他們很快找到了這個人,這就是齊襄公的叔伯兄弟公孫無知,公孫無知是齊襄公叔叔的孩子,齊襄公的爸爸齊僖公在位時特別喜歡這個孩子,視如己出,所以公孫無知的待遇和齊襄公基本相同,這令齊襄公非常的不爽。所以齊襄公上台後降低了公孫無知的待遇。

連稱、管至父、公孫無知這三個對齊襄公不滿的人迅速地勾結到了一起。但是,想要叛亂還需要一個機會,這時候,連稱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信息,他有一個堂妹,在齊襄公的後宮不得寵,可以讓她去做間諜,監視齊襄公的一舉一動。公孫無知聽完後,立即許諾:“如果事情成功,我就娶她做我的正妻夫人。”

曆史證明,這個正妃夫人不是公孫無知不想給,而是壓根就沒有時間給,因為當他們幹掉齊襄公不久,公孫無知就被殺了。

當然,從效果上來看,不管這個承諾管不管用,連稱的這個堂妹還是忠實地完成了間諜這個任務。

這三個人掌握了齊襄公的行程圖。可以想象,那個說野豬是彭生的人,也是這個陰謀的一部分,往淺了說是讓齊襄公恐懼,不敢離開行宮,這就利於他們行刺,不過這個陰謀的效果好的超出想象,因為齊襄公不但精神上出了問題,還把自己的腳弄傷了,跑都跑不了。

一個和自己的妹妹有八年奸情的諸侯王,就這樣被亂黨殺害,他因為一個寵愛的女人快樂了八年,也因為一個自己冷落的女人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文薑的結局

一切似乎都結束了,當然我是指和文薑有關的男人們的命運,但是文薑自己好像還不想消停。

文薑在齊襄公死後的第七年,也就是公元前678年,又來到了齊國,很多人有疑問了,難道她又有新的情人了?

這個我不知道,不過我的結論是這個女人老了,他這次去齊國完全是因為她的另一個兄弟,這個兄弟叫小白,他的另一個稱謂叫齊桓公。

他在這一年稱霸了。

有的人說,文薑這次去是為了改善齊國與魯國的關係,但是就我看來,他這次去是為了和齊桓公研究一個陰謀,另一個關於女人的陰謀,這個陰謀到底是怎麼樣的我在下篇會為您講解。

在公元前674年和前673年,文薑又兩次出訪了莒(ju,三聲)國,這次出訪為了什麼?當然也是上述陰謀的一個組成部分。

就在文薑最後一次出訪莒國之後,這個女人終於死了,怎麼死的不知道,死在哪也沒說。但是有個細節是值得注意的,文薑死的時候是秋天七月,但是魯國給她舉行葬禮卻是第二年正月的事情了。

這可能說明,文薑客死他鄉,且魯國起初並不想承辦她的喪事。但是諸多原因的影響,魯莊公還是為母親辦理了喪事。

這個女人的一生就此落幕,由他引發的各國的災難大致如此。

同情耶?怨恨耶?

盡在此中!

尹劍翔獨家心理分析:有學者認為,齊國為東夷之地,在建國的時候保留了很多土著的禮俗,所以在很多時候,齊國人是認同兄妹通奸這些事情的。

但是這顯然是站不住腳的,詩經裏關於描寫這段故事的詩有《齊風.南山》、《齊風.敝笱》和《齊風.載驅》,都是齊國百姓對這次事件的評價。

以《詩經.齊風.南山》為例,這是一首很明顯在諷刺齊襄公與魯桓公的詩,《毛詩序》上說:“《南山》,刺襄公也。鳥獸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惡,作詩而去之。”鄭箋雲:“齊大夫見襄公惡行如是,作詩以刺之,又非魯桓公不能禁製夫人而去之。”

那麼和習俗沒有關係,文薑又為什麼演變成一個和兄長通奸,又殘忍殺害丈夫,拋棄親子的惡女人的呢?

我感覺文薑其實在出嫁時很明顯抱有一種剩女的心態,首先女人在中國古代並不獨立,特別是美女,他們都想追求一個帥氣、有錢、有能力的好夫君。

現在也是一樣,女人,特別是漂亮的女人有這種想法無可厚非。

但是這個世界上好男人真的是稀缺品,像公子忽這樣的男人真的是百年一遇的人啊,家庭背景好,有能力,長的帥。文薑自以為得到了佳偶,卻沒有想到,文薑萬沒想到公子忽會拒絕自己。

由於文薑早到了出嫁的年齡,自己再呆在家中會受到很多閑話,所以他勉強嫁給了自己並不喜歡的魯桓公。

在出嫁前,文薑的心被傷透了,而此時能夠安慰她的恐怕隻有和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哥哥,這時一種畸形的感情已經在文薑的心中產生。

親情此時已經變形,但我敢肯定那絕不是什麼愛情,隻是在特定時間內的一種奇特的情感罷了。

而魯桓公恐怕也是個並不解女兒風情的老男人而已,他恐怕除了在物質上可以滿足文薑外,在其他方麵他一竅不通,這裏包括性愛這方麵,從他們生孩子的數量就能看出來。

所以,在日後的當文薑再一次見到齊襄公時,暗藏在心中那種委屈,一下子把埋藏在心底那些畸形的情感激發了出來。

這就是形成文薑這個特殊的惡女人的誘因,所以,所有的清純漂亮的女孩,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做好戀愛失敗的準備,還有就是千萬不要找一個自己不愛的人草草結婚,那樣一定是個巨大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