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薑,魯國內亂的總設計師(1 / 3)

這篇故事是緊跟著上一篇文薑的故事發展的,但是哀薑的故事卻比較矛盾複雜,而且還夾雜著太多的疑問。

說實話哀薑的故事本身並不複雜,但是就是在這並不複雜的情節下,我突然感覺到了刺骨的寒意,嗅到了厚重血腥的惡毒陰謀的味道。

當然這個所謂的陰謀的故事是我的想象,今天的文字,大家權當一本偵探小說來看,如果看完您覺得我是在胡說八道,沒關係,該罵罵,該拍磚拍磚。但是我事先聲明,我堅持我的觀點。

一、拍拍塵土,打開塵封的案卷

哀薑的故事很簡單,用《列女傳.魯莊哀薑》為藍本,再結合《左傳》和《史記》上的記載,給大家講一下這個故事,敘述一下這個早已被蓋棺定論的驚天大案的經過。

公元前670年,魯莊公(文薑的兒子)娶了齊侯之女哀薑為夫人。

魯莊公非常重視這次婚姻,竟然不惜“非禮”而幹了兩件事情,第一件是用金漆重新刷了父親魯桓公廟的柱子,第二件是莊公讓同姓大夫的夫人覲見哀薑時,以玉帛作為覲見的禮物。

魯大夫禦孫對於這兩件事情都提出了反對,第一件事情禦孫嫌魯莊公太奢靡,第二件事情禦孫指出這實際是覲見男人時的禮節,並不是覲見女人時的禮節。

當然,魯莊公並沒有搭理禦孫。

哀薑嫁給魯莊公時,她的小妹妹叔薑也一同嫁了過來。

在這裏停一下,解釋一下這個問題,這種姐姐嫁人,要有一個妹妹陪嫁是春秋時的一種婚嫁習俗,叫媵(ying,四聲)。《公羊傳.莊公十九年》對媵做了解釋:“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致娣(di,四聲)從。”這個娣就是妹妹的意思,當然這個妹妹可以是親妹妹,也可以是堂妹。

這個製度在後來的大門戶之間的婚嫁中,演變成了陪嫁丫頭的製度,這種陪嫁的丫頭是可以和男主人發生性關係的,他們之間可以存在一種準婚姻關係,比如《紅樓夢》裏王熙鳳和平兒共侍賈璉,王熙鳳話裏話外都把平兒看做姐妹一般,從王熙鳳的言談裏可以透露出來平兒是和賈璉發生過性關係的。

拓展了一下,下麵繼續講案情。

哀薑出嫁後一直沒給魯莊公生兒子,但是她的這個陪嫁的小妹妹叔薑卻給魯莊公生下了一個兒子叫子開。

但是魯莊公最喜歡的並不是這對齊國姐妹,魯莊公非常寵愛一個叫孟女的女子。

孟女是大夫黨氏的女兒,魯莊公非常喜歡她。

莊公三年,魯莊公修建一座高台,與大夫黨氏家隔鄰。莊公在高台上看到了黨氏女孟任的美貌。莊公貪戀美色,信口開河許諾立她為夫人;並且割破胳膊發毒誓,清純的小姑娘就這樣受騙了。

魯莊公後來雖然沒有立孟女為夫人,但是他很想立他們的兒子子斑為下任君王。

子斑是一個比較有正義感的青年,他曾經鞭打過調戲自己妹妹(《史記》上說的是子斑的妻子梁氏女)的圉(yu,三聲,指養馬的地方)人犖(luo,四聲)。

莊公告訴子斑這個人力氣很大能夠把城門舉起來扔出去,不如殺了他。但是在子斑的一念之仁下,他並沒有殺這個馬夫。

佛家常說殺惡人即生善念,這很明顯是有道理的,因為不殺惡人,惡人就會繼續禍害好人。

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演變為了日後的悲劇。

魯莊公病重時,征求了兩個弟弟叔牙和季友意見,結果叔牙支持魯莊公的二弟慶父作君王,而季友支持子斑當君王,魯莊公很有托孤的意思將這件事情交給了季友,季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以魯莊公的名義,毒死叔牙。

魯莊公不久死去,季友立子斑為君王。

可是這時人們發現哀薑竟然和魯莊公的二弟慶父通奸,在子斑即位兩個月後,慶父派那個馬夫犖幹掉了子斑,結果立了叔薑的兒子子開做了君王,也就是魯閔公。

此時季友隻好跑到了陳國避難(因為他母親就是陳國女)。

兩年後,慶父派魯國大夫卜齮(yi,三聲)殺了魯閔公,魯國百姓不幹了,要誅殺慶父,慶父跑到了莒國,而同謀哀薑,跑到了邾國。

季友趁機把公子申立為君王,這就是曆史上的魯僖公。並向莒國索要慶父歸案,莒國受到了季友的賄賂,把慶父交還給了魯國,慶父讓公子魚(這是《左傳》的說法,《史記》說是大夫奚斯)去請求赦免,結果魯僖公不同意,公子魚哭著回來,慶父聽到公子魚的哭聲,知道自己再難活命,便上吊自殺。而哀薑呢,齊桓公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向邾國索要哀薑,並在夷地殺了她,魯僖公要求齊桓公歸還了哀薑的屍體,並予以安葬。

故事講完了,《列女傳》上對哀薑的評價說:“哀薑好邪,淫於魯莊,延及二叔,驕妒縱橫。”

傳統意義上說哀薑是一個罪大惡極的女人,她的悲劇完全是咎由自取。

事情大體如此,但是事情真的像史書上記載的這麼簡單嗎?

就我看來,哀薑隻是一個天大陰謀的一個棋子而已,說白了她就是個替死鬼。

二、疑點

有些事情,我們感覺到不對勁,卻又說不出什麼地方不對來,所以很多案件被草草了結,真相也隨著人們對於曆史的漸漸淡忘而埋藏地下,永不見天日。

其實,這起“案件”的疑點非常多。

我列舉一下:

疑點一:魯莊公娶夫人(取其他的女人不算娶妻)時的年齡是三十六歲。

這在當時是嚴重的“不禮”的行為,因為當時的各諸侯國都很講究繼承人,即所謂的嫡長子。杜預注《春秋三傳》上說:“天子諸侯十五而冠者,以娶必先冠,而國不可久無儲二,欲仁君早有繼體也。”

我的疑問是魯莊公為什麼這麼大歲數不娶正妻?

疑點二:哀薑的身份

《史記.齊世家》記載:“魯閔公母曰哀薑,桓公女弟也。

照這個說法哀薑是齊桓公的妹妹,也就是齊僖公的女兒。齊僖公死亡的時間是公元前698年,而魯莊公娶哀薑的時間是公元前670年,就算齊僖公在人生的最後一年留下了遺腹子,哀薑在出嫁的那一年也是二十八歲了。

當時不同現在,不講究晚婚晚育,這個年紀才出嫁,我隻能說太奇怪了。

當然有的學者稱,哀薑可能是齊襄公的女兒,並不是他的妹妹。

且不說這樣說的根據是什麼,這樣的說法,魯莊公就麵臨了一個非常尷尬的事情,那就是他要娶自己的殺父仇人的女兒做老婆。

無論是哪種說法,都有不合情理的地方,還是很可疑。

疑點三:哀薑的態度

作為新娘的哀薑,並沒有顯示出作為新娘的喜悅,這場婚姻實際上從開始就別別扭扭的。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記載,公元前670年夏天魯莊公不惜“違禮”親自到齊國去迎接哀薑,但是很奇怪,哀薑並沒有和魯莊公一同回到魯國,而是灰溜溜的自己先回去了,秋天的時候,哀薑才正式來到了魯國。

程俊英的《詩經譯著》一書中還記載了一件事,說哀薑在路上遲遲不入魯境,非要等魯莊公答應她一個要求她才肯進入魯國,這個條件就是“遠媵妾”。這個事情我覺得是十分不合情理的,如果哀薑要求魯莊公遠離其他的女人還有情可原,但是這個媵妾是自己的妹妹啊,她為什麼要這樣做?

從後來叔薑生育來看,魯莊公並沒有信守諾言,是魯莊公沒有遵守諾言,還是哀薑改了主意?

這件事情也是非常可疑的。

疑點四:魯國和莒國之間關係的微妙變化

莒國是傳說時代少昊的後裔,曹姓的祖先,在春秋時,莒國把都城從介根(今山東膠東西)遷到了莒(山東莒縣附近)。

魯國和莒國在春秋時期,關係並不好,並時有戰爭發生(規模並不大)。但是在魯莊公時期,這兩個國家突然消停了下來,並且還聯了姻。莒國大夫慶“非禮”越境來到魯國迎娶了魯莊公的女兒叔姬。

令人奇怪的是這短暫的和平隻維持了魯莊公後期統治的幾年而已。後來,莒國又與魯國在財物上發生矛盾,戰爭再一次爆發,魯國的公子季友大敗莒國,莒國國君的弟弟也被俘虜。

有人看到這裏一定會問,這和哀薑有什麼關係?

沒錯,這和哀薑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我把一些事情,給大家羅列出來,大家來看看有什麼問題。

一、在齊桓公稱霸後,文薑曾兩次來到莒國。

二、齊桓公正是由莒國出發,回國奪位的。

三、慶父逃走,逃亡的國家是莒國。

這些事情的共同點都是莒國,難道這是一個巧合嗎?還是另有隱情?

疑點五:齊桓公對魯國的態度

眾所周知,齊桓公和魯莊公其實是一對冤家,曆史上對齊桓公評價很高,說他是“五霸之首”。

當然,對於魯莊公的評價就顯得非常一般了。

但是正是這個名氣並不大的魯莊公卻兩次羞辱了不可一世的齊桓公。

公元前683年,剛剛登上王位的齊桓公對魯國發動了戰爭,但是非常奇跡的是弱小的魯國卻打敗了強大的齊國,我們也因此認識了一位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曹劌。

中學時,我們就學過一篇摘自《左傳》的課文“曹劌論戰”,曹劌先為魯莊公分析了打這場戰爭能夠勝利是因為有群眾基礎,然後用“一鼓作氣,二而衰,三而竭”的理論,耗盡了齊軍的銳氣,反擊得勝。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史記》並沒有記錄這個故事,它記錄的故事更加神奇了,《史記.魯世家》、《史記.齊世家》、《史記.刺客列傳》都記述了一個叫曹沫的勇將,在三年後,也就是公元前680年,曹沫率領魯國的軍隊與齊國的軍隊交戰三次,都打了敗仗,此時的魯國非常被動,隻能依靠談判解決問題。

這是一次十分搞笑的談判,作為戰勝國的齊國竟然在談判中被搶了先機。原來曹沫在這次談判時竟然突然用匕首劫持了齊桓公。這時齊桓公慌了,左右誰也不敢輕舉妄動,齊桓公質問曹沫:“你想幹什麼?”(子將何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