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薑,魯國內亂的總設計師(2 / 3)

曹沫毫不慌張,說出了一段正義凜然又頗為圓滑的話:“你們齊國以大欺小,欺負我們魯國,你們現在齊國的領地已經壓在我們魯國的領地上了,你們到底要幹什麼?”

其實,攻城掠地春秋時每個國家都幹過,這根本不需要什麼理由,但是匕首就架在齊桓公的脖子上,齊桓公也隻好服了軟,答應歸還占領魯國的土地。

聽到這話,曹沫扔掉匕首,麵不改色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齊桓公惱羞成怒想要毀約,但是這時曆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站了出來,這就是管仲。

管仲當年是受過魯莊公的大恩的,當年魯國的公子糾(她的母親是魯女)奪位失敗,管仲此時處境已經非常危險,齊國的鮑叔牙知道管仲的厲害,要求齊桓公不計前嫌,啟用管仲,所以齊國找魯國要人。但是魯國是有明白人的,施伯對魯莊公說,像管仲這樣的人,不能用,就幹脆殺了他。給齊國一具屍體算了,要不然此人必成為魯國的大患。

但是,魯莊公不同意,放走了管仲。

魯莊公這個決定,造就了這次談判的最終成功,因為這時管仲站出來,告訴齊桓公,不能背信棄義,因為失信於諸侯,就會失去外援。齊桓公因此退還了打敗曹沫時所占領的土地。

但是,大家不知道魯莊公的這個決定也同樣造就了一個很恐怖的陰謀,這個陰謀使魯國迅速衰落,再也無力與強國抗衡。

齊桓公在這兩次戰役之後,再也沒找魯國的麻煩,魯國和齊國在魯莊公期間,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這是非常奇怪的。

縱觀齊桓公一生,打仗唯有這兩次失敗,但是不可一世的齊桓公竟然忍了,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裏都沒跟魯國找茬,這又是為什麼呢?

三、點與線

鬆本清張曾經寫過一本非常好的推理小說,叫做《點與線》,那裏邊的老警官鳥飼利用時間上的節點,發現了在四分鍾的範圍內的不正常的事件,並以此展開調查,把所有的疑點和線索拚在一起,最終偵破了一起以貪汙工程款為背景的殺人案。

今天我想適用這種點與線的方式,把這些散落在曆史各個節點上的線索重新組合一下,看看我們到底能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首先是為什麼魯莊公三十多歲還不娶妻?

這種事情無論如何都是不正常的,但是有的人給與了解釋,比如杜預在注解《春秋三傳》的時候認為,魯莊公是因為“蓋為文薑所製,使必娶於母家。”杜預的意思是說魯莊公之所以這麼晚才結婚完全是因為她的母親文薑告訴他隻能娶齊女當老婆。

我對這個說法不完全認同,不完全認同的意思就是部分認同。

我感覺在這件事情上,文薑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從魯人對她的那種厭惡的態度來看,我並不認為文薑可以在這件事情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我覺得這件事情,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魯莊公自己。

縱觀魯莊公的一生,我認為其實他是一個十分優秀的政治家,十分優秀的意思就是並不特別優秀,十分優秀的政治家懂得戰術怎麼運用,保證自己的統治時期不發生大的問題,魯莊公統治魯國整整三十二年,這是一個較比長的期間,在這麼長的時間內,魯國沒有發生內亂,對外也沒怎麼吃虧,可見魯莊公的戰術運用得當。

他可以背負父仇,同殺父仇人齊襄公一起去討伐兄弟之國衛國(《論語》:“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可以為齊襄公主持迎娶周王室王姬的婚禮;他也可以重用曹劌、曹沫打敗齊國,取得軍事上和外交上的雙重勝利;他還可以長時間的等待著齊女的出嫁並不惜違禮屁顛屁顛地到齊國去迎親。這些都說明魯莊公能忍耐,善於用人,敢於爭取,這都是一個十分優秀政治家的基本素質。

但是像魯莊公這樣十分優秀的政治家和特別優秀政治家的差別就在於,魯莊公隻會運用戰術,卻不怎麼有戰略眼光。比如他輕易放走了管仲,魯莊公這次失誤的結果就是,讓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齊桓公成為了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

而且就我看來正是由於管仲的一次陰謀,徹底斷送了魯國的未來。

當然就娶齊女這個問題上,魯莊公是明智的,我隻是說在政治上,他明白感情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是要區分考慮的。

他喜歡黨氏孟女,花言巧語騙孟女跟了自己,卻一直不肯給孟女正妻的名分,我隻能說魯莊公是一個齷齪的男人,但是他確實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魯莊公之所以一心要娶齊女,是因為他在曹沫那次僥幸的外交勝利後,看到了魯國和齊國之間的巨大差距,齊桓公很有可能時常地派軍隊來魯國轉轉,那時魯國將永無寧日。魯莊公認為能夠徹底解決這種狀況的方法隻有一個,那就是和齊國聯姻。

其實,魯莊公並不知道,齊國對待魯國的態度在悄然發生變化,因為一件天大的事情也在威脅著齊國。魯莊公並不知道即使魯國不娶齊女,也可以保證魯國不受齊國的騷擾。

當然,魯莊公作為一個“十分”優秀的政治家,並沒有發現這種變化,而正是由於魯莊公的這種心理,齊國將計就計,一個天大的陰謀就此展開。

這個陰謀是什麼?還不急揭示謎底。

我們先來看看哀薑的身份到底是什麼?

其實這是我長久以來一直在困惑的問題,哀薑作為齊桓公的妹妹為什麼一直沒有出嫁。難道是另有隱情?

後來我才知道不是另有隱情,是我書看的不到位。

《漢書.地理誌》上記載:“(齊襄公)於是令國中民家長女不得嫁,名曰“巫見”,為家主辭,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為俗。”

這段記載的意思是說,齊國有個傳統,就是留下長女不能出嫁,如果出嫁就會對本家不利。

《戰國策.齊策》中引用趙威後的一句話也可以作為佐證:“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徹其環?至老不嫁,以養父母。”

從這兩條記載看,哀薑的身份很有可能是不許出嫁的齊女(齊僖公的長女)。

但是,不許嫁人的齊女還是出嫁了,而且她還要求魯莊公不許接近陪嫁來的齊國小妹妹,這是為什麼?

隻能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哀薑是身負一種非常特殊的政治任務的,這個任務就是徹底擊毀魯國的政權體係。

哀薑是徹徹底底的女間諜,這就是陰謀的謎底。

齊國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很多人會認為這樣做的結果是很麻煩的,直接出兵消滅魯國豈不是更為實惠些。

恩,其實我開始時也是這麼想的,但是我看到管仲說的一句話後,我就徹底明白了這樣做是不可能的,《左傳.閔公元年》記載了管仲的話:“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

這句話被後世的史家總結為“尊王攘夷”的政治思想,這個我同意,但是我感覺並不能完全體現這句話的所有意思。

我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尊君王,聯諸侯,抗外夷”。

當時的齊國表麵風光,實際上受到了少數民族的侵擾,已經自顧不暇,而且這些戎狄非常狡猾,打了就跑,搶完就走,齊國此時隻能一心一意的對抗這些討厭的家夥,他不希望自己的後院起火,這個後院其實就是魯國,魯國就像一根釘子一樣時刻牽製著齊國,讓齊國始終無法集中全部精力對抗戎狄。

所以據我推測當時的管仲很可能想出了一個極為毒辣的辦法對付魯國,讓魯國內部自相殘殺,再也無法組織起真正的力量對抗齊國。

哀薑就是這個計劃中最為關鍵的一個棋子,因為當時齊國並沒有適婚年齡的公主,不到萬不得已齊桓公是不可能把這個不允許出嫁的妹妹嫁給魯莊公的。

當然作為一個“特別”優秀政治家的管仲,是不會讓這個計劃草草進行的。

這個計劃的關鍵點就是一個不起眼的地方,莒國。

莒國在當時的小國裏是比較能鬧騰的一個,它和魯國爭奪魯地周邊的土地一刻都沒有停止過,但是奇怪的是在齊桓公和魯莊公時代的交叉點上,莒國和魯國的關係相當的好,還聯姻了,這充分說明,莒國實際也是這個陰謀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大家應該不會忘記,齊桓公就是逃亡到了莒國,並從這裏出發回到齊國即位。

其實我一直不明白,齊桓公的母親其實是衛國人,當時他為什麼不到衛國請求政治避難,而偏偏選擇了莒國。

後來我才發現,是自己去過的地方太少了。

我在一個自駕遊的電子地圖上測算了衛國(河南省安西的西北)和齊國(山東省淄博市)的距離,是609.5公裏。

而莒國(山東省莒縣)和齊國的距離隻有170.4公裏,這比魯國(山東曲阜)與齊國的距離252公裏還要近80多公裏。

這就為齊桓公和公子糾在即位賽跑大賽上贏得了時間上的優勢,當然莒國為什麼會接納齊桓公?

我覺得隻有一個可能,齊桓公已經給了莒國一定的政治許諾,讓這個國家死心塌地為自己做走狗。

大家想想為什麼像莒國這樣的小國會對魯國屢屢叫板,這很有可能是得到了齊桓公的暗中支持。也就是說莒國實際上是齊國的一個附屬國,就像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關係一樣。

好了這麼多線索和時間點結合在了一起,大家會得到什麼樣的結論。

在我的腦子裏一個極其罪惡的計劃就這麼形成了。

四、犯罪現場模擬再現

對於這段曆史,我隻是猜測,不要求大家認同。下麵我把我認為的這段曆史的真相告訴大家。

文薑和齊襄公的奸情爆發後,魯齊之間的關係就變得十分的微妙。也就是說文薑並沒能以太後的身份實際掌握魯國的政權。

所以齊桓公即位後,為了控製魯國,兩次攻打魯國。

但是由於曹劌和曹沫的出色發揮,齊國都無功而返。

文薑在齊桓公稱霸那一年(公元前678年),到齊桓公那裏去為兒子求親,並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文薑認為,就現在的形勢自己已經不可能再掌控魯國的政權了,為今之計,隻有再嫁齊女給魯國,才有可能使齊國在政治上控製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