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薑,魯國內亂的總設計師(3 / 3)

但是齊桓公可能正在氣頭上,而且齊國也確實沒有適婚年齡的公主,所以沒有同意聯姻。

文薑走了之後,管仲從後台走了出來埋怨了齊桓公的魯莽。因為就管仲看來,對於魯國這個雖然實力不是很強但是有廣泛影響的國家,是不應該放棄用聯姻的方式籠絡的。

但是此時齊桓公已經回絕了文薑,所以也不好再說什麼。

可是幾年後,戎狄對於齊國的威脅越來越大,戎狄的屢次進犯,讓齊國已經無暇旁顧。此時齊國的後方,唯一可以威脅到齊國的就是魯國,如果魯國在這個時候背後統一刀子,那齊國可受不了,所以這時齊國與魯國的聯姻再次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魯莊公其實並沒有真正的意識到齊國的這個大隱患,還以為自己的處境非常的不安全,其實真正應該感到不安應該是齊國才對。

此時的管仲仔細分析了魯國的形勢和魯莊公的心理,他已經改變了主意,因為管仲知道,一時的聯姻隻能解決一時的問題,隻有徹底摧毀魯國的中央政權,才能讓齊國徹底消除這個大患。

此時,一個驚天的陰謀已經在管仲的腦子裏形成了。

首先,管仲聯係了文薑,讓她去聯係莒國,讓一向與魯國作對的莒國突然向魯國示好,並且表示有聯姻的意思。並且告訴文薑,隻要莒國可以和魯國聯姻,齊國也可以。

文薑當然不完全明白管仲的意思,但是她知道這很有可能是齊國要控製魯國的策略。所以文薑在公元前674年和公元前673年兩次出訪莒國,就是為了商談聯姻的事宜(解決了上一章的疑問)。

此時的魯國得知莒國想要聯姻,魯莊公非常高興,因為莒國這個對手實在是塊狗皮膏藥,非常討厭,如果可以通過聯姻解決問題,那是再好不過的了,所以莒國和魯國定了親,但是當時魯莊公的女兒還小,七年後也就是公元前666年,魯莊公的女兒叔姬才出嫁。在這七年裏,莒國沒有再找魯國的麻煩,這讓魯國相信了莒國這次聯姻的誠意。

當然,這隻是管仲給了莒國一道死命令,在魯莊公有生之年,不許在找魯國的麻煩,讓魯國徹底相信你們已經是他們最可靠的姻親。

當然不找麻煩不代表不能找麻煩,管仲另一個命令是當魯莊公死的時候,魯國國內無論誰跑到莒國去,一定要拿下,聽候齊國發落。

可是現在齊國的問題是實在是沒有適婚年齡的女兒可以嫁給魯國,老女人倒是有一個,那就是齊僖公的長女哀薑,但是按照齊國的規定長女是不能出嫁的。此時的齊桓公隻能找哀薑做工作,要她為國出嫁,哀薑一開始是不答應的,但是後來經不起齊桓公和管仲的苦苦哀求,還是答應了。

當然管仲在哀薑出嫁的時候給哀薑安排了任務,任務就是讓哀薑盡快生下太子,當太子長大成人後,殺死其他的魯國貴族,這時候魯國的政權就會掌握在哀薑的手裏。

公元前670年,在經過長期思想鬥爭之後,哀薑最終決定嫁到魯國。

哀薑一開始的策略是不讓魯莊公動自己的妹妹叔薑,原因是隻有哀薑自己生下的太子,才是魯國的合法繼承人。

但是哀薑與魯莊公的婚姻生活中漸漸發現,自己竟然不能生孩子,這可能和自己年齡很大有關係,最令人鬱悶的是魯莊公還有非常寵愛的黨氏孟女,她為魯莊公生了公子斑,公子斑很受魯莊公信任,並且已經成年,很有可能繼承魯國大統,如果是這樣,管仲的一切籌劃很有可能變成泡影。

這時候的哀薑其實本可以選擇平靜的活下去,因為管仲的計謀的失敗並不能說是她的錯,自己生不了孩子,這隻能說是天意。

但是哀薑最終決定,還是要把哥哥和管仲的陰謀進行到底,因為她手裏還有一張牌,那就是自己的小妹妹叔薑也是齊國人,隻要她能生孩子即位,齊國照樣有可能控製魯國。

所以此時哀薑同意了魯莊公可以與自己的妹妹發生性行為,結果很幸運,叔薑很快為魯莊公生了個孩子子開。

如果魯莊公還能再活的長一點,或者是子開再長的大一點的話,哀薑和管仲他們的第一計劃很有可能就會實現。

但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魯莊公病重,並在公元前662年死去,他死前對自己的後事進行了安排,立子斑做下任繼承人,由季友輔佐,並殺死了支持慶父的叔牙。

其實魯莊公的這一安排已經幾近完美。

但是幾近完美就是還有瑕疵,這也充分證明了魯莊公不是個特別優秀的政治家。

這個安排唯一的失誤是自己應該殺死的其實是慶父。

此時的哀薑其實已經完全失去了一切,齊國的“天字一號”陰謀即將破產,但是哀薑此時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在她看來此事仍有轉機。也就是說管仲當時很可能還預備了二號行動方案。

這套方案就是讓哀薑勾引慶父,挑起魯國貴族間的矛盾,這樣就可以讓魯國貴族之間互相殘殺。

哀薑首先攛掇慶父幹掉子斑,慶父照辦,派馬夫犖幹掉了子斑。

此時,叔薑的兒子子開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魯國的君主,也就是魯閔公,慶父就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攝政王。

但是這個結果仍然不是齊國願意看到的,因為如果保持這個狀態下去,慶父就成為了魯國的實際統治者,魯國在實質上仍然是穩定的。

現在的關鍵是怎樣打破魯國這種穩定。

哀薑再一次發揮了她主觀能動性,攛掇慶父殺死自己妹妹的孩子魯閔公。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哀薑是個天才的陰謀家,她在魯國不可能與管仲有聯係的情況下,在具體情況發生巨大變化的時候,果斷的做出了決策,以最切合實際的方式讓魯國發生了內亂,當然這個方式是罪惡的,血腥的,更是毫無人道的。

滿以為自己可以就此當上魯公的慶父滿足了哀薑的要求。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的行為遭到了魯國人民的強烈不滿,所以他開始跑路,往哪跑?

最近的友好鄰邦就是莒國。結果一切如管仲所料,慶父鑽進了管仲設計的最後一個圈套。其實如果他跑到別的國家,特別是衛國這些近期與魯國有過梁子的國家,是有生還的希望的。

但是莒國在這之前實在表現的太友好了,慶父的腦係也沒有達到發現這個陰謀的境界,所以他沒有理由舍近求遠。

當然他前腳到了莒國,後腳就被拿下了,此時莒國正在等待著齊國的命令。

但是很奇怪,齊桓公命令莒國把慶父交給魯國處置。

因為管仲料定,慶父活不了,讓莒國處死他,勢必會給自己帶來嫌疑。

事實的發展正像管仲的想象一樣,慶父自殺,季友把太子申立為君王,這就是曆史上的魯僖公。

但是此時,魯國的政權內部實際上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此時已經沒有任何一支貴族勢力可以完全掌握魯國的政權了,魯國曆史上著名的三大勢力就此形成,這就是後世所稱的“三桓”。即叔牙的後代叔孫氏,慶父的後代孟孫氏和季友的後代季孫氏。

魯國的中央政權被這三大家族完全控製,這三大家族互相爭鬥,嚴重的削弱了中央集權,魯國此時再也沒有實力和齊國叫板了。

從此齊國徹底解決了魯國的威脅,通過一個女人完成了一個天大的陰謀。

當然齊桓公為了掩蓋事實的真相把哀薑殺死,這世上除了他和管仲之外再無他人知道這個陰謀的全部。

魯國人麵對這麼多疑點,當然也懷疑過哀薑死的蹊蹺。所以《左傳.僖公元年》上說:“君子以齊人之殺哀薑也為己甚矣。”不過,死無對證,魯人也沒有任何辦法。

以上就是我對哀薑淫亂事件的模擬推理,現場再現。

但是很遺憾,這一切的一切我都沒有實質性的證據。

我知道自己在這裏的想象力稍微豐富了一點,但是我覺得這個推理還是有根據的。

我們從中也知道了女性淫亂實際還有第四個原因,那就是為了完成政治陰謀而故意犧牲自己的肉體和靈魂。

對於哀薑的作為,我不想表示同情,也不願表示憎恨,其實當我真正弄清這個事件的真相以後,在我的心中是一種無限的哀愁。哀薑絕不是第一個為陰謀而獻身的女性,也絕不是最後一個。

我隻能說,她為了自己的國家,無情的斷送了別人的性命,同時也獻出了自己的貞潔與名聲。

這也許真的是悲哀的,女性的最大悲哀。

尹劍翔獨家心理分析:人並不能四大皆空,在禪院裏可以誦經念佛,不問世事的和尚實際是不存在的,任何人都會有一些心裏寄托,想著這輩子應該自己可以做點什麼。

和尚、尼姑、道士這些出家人都是如此,更何況是一個一輩子沒有男人的女人呢?

寡婦最少還見過自己的男人,而哀薑什麼都沒有,怯懦的在自己的閨房中挨到了自己的二十八歲。當管仲提出這門親事的時候,他猶豫過,因為他對男人的那種渴望早就消磨殆盡。當管仲把計劃全盤托出的時候,我相信在哀薑的心底是一種莫名的興奮。

自己能做到嗎?

哀薑在心裏一次又一次的問自己,陰謀的全部便是自己。

我們隻能認為,哀薑想用一個事件證明自己,證明她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人生也隻有此事才最有意義,完成之後,曆史將從她的手中改變。

事實上他做到了,做到了連後來的聖人孔子都無法改變的事,魯國在內部被三桓分裂了,再也無力去抵抗強大的齊國。

作為人,作為女人的那種事業的榮譽感,支撐著哀薑最終完成了這個陰謀。

可是陰謀永遠是陰謀,無數百姓在這次因它而喪命,後世的魯國也因為它而戰亂不斷。我隻能對哀薑說此情此景,於心何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