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敲響,好戲開場。
戲子先在晉獻公麵前對太子申生大加中傷。驪姬此時也沒有閑著,賄賂梁五和嬖五二個晉獻公的寵臣(《國語》:“驪姬賂二五”)。
這倆“二百五”以邊地需要人防戎狄來犯為由,要求把申生、夷吾、重耳三位公子派去鎮守邊疆。大臣們紛紛反對這個建議。但是晉獻公同意,結果三公子被排擠出了晉國的政治中心,重耳被派到了蒲(今山西省隰縣)、夷吾被派到了屈(今山西省吉縣),而太子申生被派到了我們無比熟悉的地方曲沃。晉國的百姓不明真相都以為晉國的這種人員安排是因為太子申生獲罪而被發配了。
所有人都知道晉國大宗與小宗的戰爭就是以這裏作為起點的,沒有人懷疑,一次更大規模的爭鬥要開始了。
驪姬陰謀的第一步已經完成了,但是驪姬深知不搞倒太子申生,自己的兒子奚齊就不可能即位。
為什麼要把太子申生派到敏感的曲沃地區,其實這就是一個借口。因為當年的大宗與小宗的爭鬥在先,太子申生又是一個有德有才的人,曲沃的百姓肯定願意依附他,而且太子申生手握重兵,第二個“小宗”的形成的條件就這麼成熟了。
這肯定是晉獻公不願意看到的。
有人會問,如果太子申生真的造反了怎麼辦?驪姬豈不是很麻煩,我隻能說驪姬對於人性的把握,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她料定申生不敢造反,才敢製定這麼大膽的計劃。從後來的事態發展來看,驪姬的算計可以用精確來形容。
當然要晉獻公認識到太子問題的嚴重性,是需要方法的,戲子給驪姬出了個主意,讓她半夜衝著晉獻公哭(《國語》:“優施教驪姬夜半而泣。”)。
女人的眼淚往往是最厲害的武器,對於男人而言,這是無堅不摧的。驪姬哭著對晉獻公說:“現在太子在邊疆百姓依附,手握重兵,如果這時他說我迷惑君王(實話)找我的麻煩該怎麼辦啊?他肯定會依從民意殺了我的”
晉獻公聞言說出了一番現在很流行的話:“他是站在百姓的一邊,還是站在他老爹的一邊?”(《國語》:“夫豈惠其民而不惠於其父乎?”)
驪姬馬上又加上了一把火,說道:“如果是為了仁義,當然會顧及骨肉親情,如果是為了篡奪這個國家的政權,那就不好說了,申生一定會先殺了你,然後在汙蔑你是個昏君,取得百姓的信任。”
然後驪姬做了一個過去式的假設,這個假設是我見到的最有水平的假設命題之一。
驪姬的假設是這樣的:“如果當年紂王有個好兒子,而紂王又早死了,這個好兒子即位了,那麼周武王就不可能取得王位,周武王也沒有機會把紂王說的一無是處,我們現在還會知道紂王到底是善是惡嗎?”
驪姬做的假設,理論水平之高,令人歎服,如果這個假設不是在一個陰謀中的話,真可以作為一篇對於曆史的研究性文章去好好品味一下。她說這話有兩層引申含義,第一,太子申生一定會在邊地造反,然後殺了您並毀掉您的名譽,第二,您其實有個好兒子,奚齊如果即位,您的名譽就不會受到損害,晉國的國運也會就此延續下去。
晉獻公果然被這番話嚇傻了,問驪姬該怎麼辦?驪姬此時顯示了她極為狡詐的一麵,說:“您還是現在就把政權交給太子吧,這樣太子得到了他想要的,就會放過您了。”驪姬又怕晉獻公真的老糊塗,真把國君之位讓給太子,所以又加上了一句180°拐彎的話,“自桓叔以來,誰又顧及親情啊?隻有六親不認才能做成大事。”
但凡是最高統治者,不可能放棄的一樣東西就是權利,驪姬非常了解君王的這個心理,所以故意用權利這個詞眼來激怒晉獻公,最後暗示晉獻公,想要保住權利就給六親不認,殺掉你的兒子申生。
晉獻公當時一定很激動,真把驪姬的建議當做好言相勸了,說道:“決不能傳位給申生,如果那樣的話諸侯國就會與我斷絕聯係,到那時太子還不把我整死啊?你不要害怕,我會先下手為強。”
驪姬此時又獻上一計,說讓太子去攻打狄人,來試探他周圍擁護者的反應,如果打敗了,就可以以此為借口來治太子的罪,如果打勝了,功勞是您的,諸侯必將對您又懼又怕,您左右是不吃虧的。
晉獻公接受了驪姬的建議。
此時的晉獻公已經有意廢了太子申生而立驪姬的兒子奚齊,這件事情已經是一個不公開的秘密了,當時晉國的三位大夫是裏克、丕鄭和荀息,這三個人開了個碰頭會,荀息的態度是堅持“兩個凡是原則”,凡是晉獻公做的決定我都遵守,凡是晉獻公指定的接班人我都會維護,而丕鄭是太子黨,他堅定的站在太子申生一邊支持太子,裏克的態度非常讓人沮喪,我保持中立,靜觀其變。
很多人評價裏克這個人是個滑頭,兩麵派,牆頭草。就我看來這是一個很識時務的人,他懂得順應事物發展的變化。裏克之所以有這種反應是因為他在一件事情後,感覺太子申生的性格中有一種非常不好的元素,這就是固執。
申生要出戰了,裏克這時覲見晉獻公,太子應該是國家的二號人物,應該不離陛下的左右才是。可是晉獻公根本聽不進去裏克的諫言。
裏克又來規勸早已心慌慌的太子申生,並告訴他不要怕,首先要掌握軍權,然後是修身律己並且不要得罪人,可是太子申生還是得罪了人。
在對狄人的作戰中,一個叫狐突(此人並不糊塗)的大臣告訴申生,不要急於進攻,如果勝了,狄人對於晉國的威脅解除了,你對於君王的價值也就沒有了,您的兵權也會隨之解除,那時讒言一定會四起的,那樣的話會對您非常不利。這就是所謂的以敵養軍的道理。
申生是個非常固執的人,他沒有采納狐突的建議,他認為這是自己父親給自己的任務,是一定要完成的。所以他選擇了進攻,堅決的出擊。狐突見申生言不聽計不從,索性閉門不出,不再管申生的事了。
令驪姬多少有些意外的是這次對於狄人的作戰,申生竟然能夠很順利的大勝而歸。所以沒辦法,還得按老路子來,驪姬繼續讓晉獻公周圍被自己收買的那些近臣們說太子的壞話。
驪姬逐漸感覺到機會來了,就告訴晉獻公,此時雖然申生獲勝,卻得罪了狐突,申生失去了智囊,現在下手正是機會。此時的晉獻公好像也動了惻隱之心,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說道:“現在還沒有合適的罪名。”(《國語》:“抑未有以致罪焉。”)
此時也沒有什麼人再願意為太子說話了,讒言越來越多,晉獻公也越來越討厭太子。
終於有一天,晉獻公私下對驪姬說:“吾欲廢太子,以奚齊代之。”
驪姬聽到這話,心下竊喜,卻泣了起來,什麼叫泣?《水滸》中解釋的明白,隻掉眼淚不出聲叫泣,就我看來這是哭的最高層次了,這種哭法會讓任何男人都受不了的。
驪姬邊泣邊說:“申生是太子,各諸侯都知道,而且太子手握重兵且百姓依附,大王要廢長立幼,如果您要這麼做,我就自殺。”
驪姬說一套做一套的高手,雖然嘴上這麼說,但是下邊的準備卻一刻也未停止。
驪姬此時也深切的感覺到,機會真的就在眼前了,但是如果想要幹掉太子,還有一個人是繞不過去的,那就是大夫裏克。在沒有得到裏克的答複之前,絕不可以貿然行事。
驪姬找到戲子,問如何是好。戲子說道:“您就準備一桌全羊宴,我去把這桌宴席送到裏克家去試探一下,我就是個戲子,說話沒什麼顧及。”
驪姬按照戲子的吩咐去做,讓戲子去給裏克那送菜、喝酒。這酒喝到一半,戲子跳起舞來,並對裏克的妻子說:“我教您這個舞蹈,回來在閑暇的時候,您跳給裏克大夫。”
戲子又唱起歌來:“暇豫之吾吾,不如鳥烏。人皆集於苑,己獨集於枯。”
這話的意思是,某些人還不及鳥獸,人家都願意在樹葉茂盛的地方呆著,可有的人卻偏偏願意呆在枯樹枝上。
裏克聽得出戲子話裏有話,笑道:“何謂苑?何謂枯?”
戲子說:“其母為夫人(指驪姬),其子為君(指奚齊),可不謂苑乎?其母既死(指齊薑),其子又有謗(指申生),可不謂枯乎?枯且有傷。”
戲子說完這番話走了,可是裏克卻輾轉反側睡不著覺,半夜裏克又讓人找來了戲子,“你說的話是真的嗎?是你親耳所聞嗎?”(“曩而言戲乎?抑有所聞之乎?”)
戲子說道:“當然了。國君已經許諾驪姬殺太子而立奚齊,這已經是定下來的事情了。”裏克說:“殺太子我不忍心,我又不好得罪我的故交好友(指太子的支持者丕鄭),我保持中立,可以放過我嗎?”其實戲子就在等裏克的這句話,隻要你裏克不參與啥事都好辦,戲子痛快的答應了裏克的要求。
裏克很快稱病回家修養,裏克當然有隱退的理由,因為他知道太子此時是無論如何也保不住了,但是他並不是驪姬一夥的,他已經把晉國未來繼承人的人選定位在了重耳和夷吾中的一個,但是這時他不能表明心跡,要讓驪姬集團對自己徹底放鬆警惕才行。
這時,驪姬這頭都準備好了,現在唯一還差的就是給申生安一個罪名。
這個當然也難不倒聰明美麗的驪姬,她想出了一個極為毒辣的陷害的方法,這個方法,我翻查了各種史料基本上沒有出入。
公元前656年,驪姬對太子申生說晉獻公夢見了你的母親齊薑,太子快到曲沃去祭祀你娘(齊薑的墓地就在曲沃)。古代但凡祭祀都有一個規矩就是把祭祀的物品分給自己的親友,就好像我們今天老人們會讓孩子們分食貢品以表示吉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