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s今天要說的人物是漢景帝的皇後,漢武帝的老娘王娡。
《史記》、《漢書》中皆稱王娡為王夫人或王美人,這可能和司馬遷、班固對於漢皇室成員的避諱有關。而晉朝的皇甫謐在給《史記》做注解的時候,提及了王夫人的名字,她叫王娡。
這個名字是不是就是王夫人的真名,很難說。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個名字起的很恰當。娡這個字拆開解釋就是女人很有誌向的意思。
可是,有個問題,女人很有誌向是件好事嗎?
在中國的曆史上,女人的誌向往往是和後宮爭寵、勾心鬥角、謀夫殺子、禍亂後宮這樣的詞眼相聯係的。
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呂後、武則天、慈禧太後等等。
當然掩藏在這些強勢的女政治家背後,還有一些女人,他們的作為沒有給曆史的推進帶來多大的作用,但是他們的陰謀詭計卻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我們這篇的主人公王娡。
有夫之婦
在雍州始平縣東南十裏的地方,有個地名叫槐裏,也就是今天的陝西扶風槐裏鎮。在漢文帝時,這裏住著一位美麗的少婦,她的丈夫姓金名王孫,兩個人生了個女兒叫金俗。
王娡的母親臧兒,是名門之後,她是漢初大將、燕王臧荼的孫女,但是漢初臧荼叛變,後被殺。臧兒逃出,隱居民間,為了避禍,她先嫁王仲,生一子王信,生二女為王娡與王息姁。王仲死後她改嫁長安郊外長陵地方的田家,又為後夫生下兩個兒子田蚡、田勝。
王仲和田氏都為普通農家,這讓從小生在富貴之家的臧兒非常鬱悶,所以他非常想要通過某些方式再次取得榮華富貴。
而當時,最有可能達到這個目的的方式就是通過自己的女兒,獲得皇帝的寵愛,然後藏氏家族便可以再次飛黃騰達。
而很無奈的一件事就是,當時臧兒太窮了,她沒有辦法,隻能先把王娡嫁給了同樣是普通人家的金王孫。
而將王娡出嫁後不久,太子宮之中傳出了要向民間選美女的消息,這讓臧兒非常後悔,因為王娡已經出嫁,而自己的小女兒王息姁雖然是個美人胚子但卻年齡尚小。
無奈的臧兒,無奈的事。
隻要再挺兩年,把王娡留在家中,憑借她的美貌和智慧一定會得到皇帝的寵愛的,可是現在說什麼都晚了。
當然,晚不晚永遠不是當事人說了算的,正在這時,臧兒給兩個女兒各算了一卦。卦象顯示,這兩個女兒都能成為貴人。
臧兒此時動了一個念頭,那就是讓王娡和金王孫離婚,讓女兒去參加這難得的太子宮選美活動。
前方是金碧輝煌的太子宮的誘惑,王娡看了看自己窮酸丈夫的模樣,頓時心生厭惡之情,在母親臧兒的支持下,王娡要金王孫給自己寫休書。
金王孫一聽便大怒,哪見過這麼不要臉的女人,再說兩個人已經有了女兒,一雙破鞋而已,還指望太子能看上你嗎?金王孫堅決不同意,而且將沒有廉恥的丈母娘和妻子罵了個狗血淋頭。
可是王娡早已被榮華富貴和萬丈榮光的期望衝昏了頭腦,什麼親情、丈夫、女兒都已經被這個女人拋於腦後。
所以,王娡不辭而別,也沒和金王孫履行什麼離婚手續,就擅自拋夫棄子趕奔東宮應征去了。
當時的太子就是後來的漢景帝劉啟,劉啟早已結婚,正室是他奶奶薄太後的侄孫女。薄太後是劉邦晚年的一個賤妾,說白了連劉邦可能都不記得和這個女人有過一次親密的接觸,可是事情就是這麼無奈,薄太後懷孕了,還生下了一個兒子。
除了這個兒子外,薄太後幾乎什麼都沒有,連呂後在懲罰劉邦寵妾的時候,都可憐她,把她送到了自己兒子當時還是代王的劉恒身邊去做了代王太後。很多人爭寵邀功,卻沒有生下皇子,而薄太後雖然不受待見,卻生下代王劉恒。更為要命的是代王在呂氏被滅之後,竟然機緣巧合的當上了皇帝,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從此薄太後算是翻了身。
眼看著,漢文帝年事已高,太子劉啟也長大成人,所以薄太後為了鞏固自己家族的地位,仍然給孫兒選了一門自家的親戚。
對於這位有著遠方血統的近親表妹,劉啟雖然嘴上沒說什麼,但是內心卻時常不是滋味,總有著說不出來的別扭。所以,在他大婚後不久,便公開向天下收羅美女,以充實自己的太子宮。
而小薄夫人是一個老實本分的妻子,對於丈夫的對於其他女人的興趣,她本可以借助奶奶的勢力給予壓製,但是她選擇了不聞不問。
王娡就是在這種形勢下隨著千餘美女一同進入了太子宮,至於王娡並非處子之身,卻為何逃過了檢查,太子宮的人為何從未問及王娡的婚史,包括後來的漢景帝劉啟也對這件事情不作追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由於曆史記載缺失,我們不得而知。我們隻能看到的是一個為了榮華富貴的女人,拋棄了年幼的孩子和與自己生活多年的丈夫,她不惜一切手段得到了一個接近太子的機會。
可這一切,隻是這個自私陰損女人的開始,大漢王朝的無數曆史都將被這個女人改變。
爭寵太子宮
女人的戲,最熱鬧的就是幾個女人爭搶一個男人,觀眾們樂此不疲,總是看得津津有味。殊不知,這樣的爭鬥比戰場上的男人之間那種你死我活殺戮並無兩樣,都是充滿了血腥和陰謀的味道。
對於美貌的王娡而言,取得太子劉啟的臨幸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她要麵對的是成千的對手們,對於孤身一人毫無外界勢力依靠的王娡來說,一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她必須萬分小心,如果走錯一步,別說榮華富貴,就連自己的性命也難保。
當務之急,形單影隻的王娡必須找到一個強大的聯盟來依靠才行。
而聰明的王娡一眼看出,在偌大的太子宮中,真正的敵人實際隻有兩個,一個是小薄後,雖然劉啟並不寵愛她,但是她的背景過硬,人家的奶奶是太皇太後,漢高祖劉邦的女人。而且薄氏家族多年經營,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外戚集團,這都讓劉啟不敢怠慢。
而第二個對手,也已經出現在了王娡麵前,這就是齊人(山東人)栗姬,栗姬較小薄後來講有兩個優勢,第一個就是她為劉啟生下了長子劉榮,第二就是她對於皇後這個位置是有野心的,這個和其他隻為富貴而來的嬪妃們大有不同。
王娡仔細思考了當前的形勢,做出了三點安排。
第一,和栗姬聯盟,搞掉薄皇後,當然,自己隻做背後人,讓囂張跋扈的栗姬去打頭陣好了。
第二,盡快為劉啟生下兒子,之前王娡已經為漢家生下了三位女兒即後來的平陽郡主、南宮郡主、隆慮郡主。但是女兒是比不上男丁的,隻要能為劉啟生下兒子,就有機會戰勝眼前的這兩個女人。
第三,一定要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不能讓任何人看出來,特別是劉啟。因為她知道實際劉啟也是個戒備心很強的男人。
第四,暗中培植自己的外戚勢力,好在家中還有自己同母異父的兄弟。
王娡在做了如下安排後,便開始沉默。她在等一出好戲的上演。
栗姬此時登上了曆史的舞台,可以這麼說,這是一個表麵上無比厲害的角色,我說的隻是表麵上。
栗姬非常跋扈,常常對於劉啟臨幸的女人大加迫害,所以得罪了很多人,當然栗姬也不傻,她也懂得自己在宮外沒有啥可以依靠的勢力,所以在後宮中她盡力拉攏一些生過孩子的嬪妃,成為自己的死黨。
王娡就是她的死黨之一,而且王娡什麼事都不攢頭,也從來不向劉啟邀寵,最重要的是這個女人也沒有什麼勢力,且還沒為劉啟生兒子。
王娡和栗姬就這樣成為了太子宮中最好的朋友,當然栗姬並不知道眼前這個朋友會是未來把自己和兒子送上絕路的最為陰險的女人。
但是現在,王娡還是比較好的,至少她的主意比較到位。
王娡交給栗姬用枕邊風的方式,傳達給劉啟一些重要信息。比如說薄皇後借助太皇太後和薄家的勢力欺負宮中的嬪妃們,說的有鼻子有眼,其實這其中很多事是栗姬自己做的而已。而王娡一心隻管服侍劉啟卻對薄後之事隻字未提,完全讓栗姬去打了頭陣。
劉啟本就不喜歡小薄後,再加上做了十多年太子妃的薄後,竟然連個孩子都沒生過,這讓劉啟對薄後越來越反感了。
公元前156年,漢文帝駕崩,劉啟即位,是為漢景帝。
因為此時,薄太後還活著,還不好對小薄後怎麼樣,但是景帝對於小薄後,卻是越來越冷淡了。
公元前154年,薄太後也薨了,這時薄後已經沒有了任何的依靠,但是,由於景帝的母親竇太後的保護,薄後仍舊是皇後的位子,可是她這個位子卻如同風中之燈,忽明忽暗,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熄滅。
王娡此時又慫恿栗姬讓景帝幹一件事情,那就是立長子劉榮當太子。漢景帝欣然同意了,因為皇後很明顯沒有生育能力,這個皇後雖然暫時廢不了,可是立太子可是個正經八百的事情,誰都不會反對。
到了公元前155年,景帝劉啟終於理直氣壯地把栗姬所生的庶長子劉榮冊立為皇太子了。這個舉動已經很明了了,栗姬將會取代薄皇後成為新任的皇後。
而好像這一切好處都和王娡沒什麼關係,其實在王娡的心中,一切都已經安排停當,因為她已經很自然的做了兩件事情,而奪得了事件的主動權。
第一件就是她的妹妹已經長大成人,出落得花中仙子一般。王娡已經給母親捎了信,準備把妹妹謹獻給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啟。
臧兒想起了,當初那一卦的結果,看來兩個女兒大富大貴都將成為現實,就著手準備把王息姁送到太子宮。
當然,王娡想讓妹妹入宮,還需要一定得準備,最起碼要讓劉啟對妹妹有個了解。所以,每當王娡侍寢劉啟的時候,他總會說自己的妹妹如何美貌,自己尤不能及等等。說的劉啟色心大起,終於決定把這個小姨子也弄進自己的太子宮來。
劉啟一見王息姁,果然王娡所言不虛,頓時大加寵愛。王娡當然也被劉啟看成了“賢德不妒”的典範。因為舜帝擁有娥皇女嬰兩位親姐妹的美人,現在王娡把妹妹推薦劉啟,也有拿劉啟比喻舜帝之意,所以王娡迅速得到了劉啟的寵愛。
王息姁入太子宮後,果然不負姐姐的重托,一連為劉啟生下了四個兒子。這四個皇子後來都成為親王,分別是廣川王劉越、膠東王劉寄、清河王劉乘、常山王劉舜。但是好景不長,在生下劉舜後不久,王息姁便去世了。
王娡又要麵臨著獨自作戰的境地,但是,此時王娡又懷孕了。王娡一次又一次地在向上天祈禱,賞賜自己一個兒子。而王娡已經年過中年,不可能長久得到劉啟的寵愛,所以這次她決定冒一次險,賭一次,所以她編造了一個謊言。
她對劉啟說,她做了一個奇異的夢,夢見一顆圓圓的太陽從她的口中滑入她的腹裏(《史記》:“王美人夢日入其懷。”)。劉啟大喜,說這是吉祥的征兆啊。
而這次,王娡不僅賭對了,而且還是頭彩,五百萬而且還是好幾注那種。
因為這個孩子不僅是個男孩,還是個帶來吉兆的男孩,他的出生還有個特殊的意義。他是劉啟的第七個兒子,卻是漢景帝成為皇帝之後的第一個兒子。(《漢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月日生於猗蘭殿。”)
劉啟高興極了,馬上封王娡為美人,美人在漢宮中的地位僅次於皇後,有點像後來唐朝的皇貴妃。
此時,王娡已經在這場宮廷鬥爭中與栗姬不分伯仲了,隻不過還有一點,需要擊破,那就是栗姬的皇子劉榮現在是太子了,而自己的兒子什麼都還不是。
王娡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她知道保護好這個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她連自己的兒子的名字都起的卑賤無比,叫做彘兒,彘就是豬的意思。
而此時的栗姬好像並沒有意識到這一切,她始終認為自己最大的敵人仍舊是坐在皇後寶座上的那位可憐的小薄後。
小薄後雖然老實,卻不會做人,後來就連一直保護她的竇太後都認為這個人沒有任何的價值了,幹脆默許了景帝廢掉了皇後。
終於,在老薄太後去世四年之際,即景帝六年秋九月,劉榮立為太子後兩年,徒有虛名的皇後小薄氏被漢景帝廢掉了。
在薄後被廢事件中,我們看到了栗姬一直在前台的那種拙劣的表演,而在後台不動聲色的王娡卻利用這段時間,和各方麵的勢力都取得了聯係,包括宮中地位最高的竇太後,還有竇太後的大女兒長公主,也包括地位比她低的各路嬪妃們。
可以說雖然薄皇後倒台了,但是在印象分上,栗姬已經輸掉了,而王娡這顆已經具備了一切實力的後宮新星已經站在了栗姬的眼前,而可悲的是栗姬的眼睛隻盯在了那閃閃發光的皇後寶座上,卻沒有發現自己已經危機四伏了。
複雜的內幕
一個人的成功是多方麵的,但有一點卻是成功的人必須具備的素質,那就可以把攪在一起的複雜線條捋順的能力。
栗姬隻看到了薄皇後,而王娡卻看到了後宮中更為深邃力量和矛盾。而打開自己勝利之門的鑰匙就在其中。
竇太後,漢景帝劉啟的母親,這個老太太的經曆頗為傳奇,竇太後出身平民良家,由於家境貧寒,很早就被家人送進長安皇宮為宮女。由於竇太後品性溫良、她成為呂雉宮中的小侍女。不久,劉邦病逝。呂後送劉邦諸庶子每人五名宮女。
此時的竇太後並不想去太遠的地方,她想被分配到離自己家鄉較近的趙王身邊去,那樣她和自己的家人也好有個照應。可是命運往往不會給可憐的人機會,竇太後被遣送到了代國(山西晉陽)。當名單下發的時候,竇太後才知道自己居然被送給了代王。
竇太後是哭著去的,她很傷心,因為她知道此生可能再也見不到她的家人了。
可是,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你強求他得不來,而不想得到往往能得到,代王後來當了皇帝,也就是漢文帝,而竇太後也得了寵,為漢文帝生下了兩個兒子也就是漢景帝劉啟和後來的梁王劉武,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女兒就是長公主劉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