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腕太後述律平的強悍與狠毒(2 / 3)

述律平冷靜了一下,繼續開始找殺人的理由,然後從牙縫裏擠出來了個理由,“諸子幼弱,國家無主,不得往耳。”

述律平有三個兒子,他最小的兒子耶律李胡也早已年滿二十歲了,還說小?隻能說述律平是在沒詞找詞。

可是契丹人比較愛麵子,想丈夫了,大臣們又不肯去,如果不表示點什麼,好像述律平真的不拿自己的丈夫當回事了,所以,述律太後做了曆史上頗為強悍的一件事,她搶過一個護衛的鋼刀,一刀將自己的右腕砍斷(由此判斷,述律太後是個左撇子)。

然後,述律平說:“就用我這條手腕去陪先帝巴。”

趙思溫麵對這樣的太後,這樣的強勢的女人,還有什麼可說呢,什麼都說不出口了,不過還好他的命保住了。

契丹的君臣們麵對這位殘疾的主母,可是大大出了一口惡氣,這下該消停了吧,看你還這麼囂張。

消停?事情將會越來越恐怖,不過線路確實越來越清晰了。

動機

我相信除了個別的神經錯亂者之外,殺人都是有理由的,隻不過有些懸案我們還沒有破解而已,比如英國的迷案開膛手傑克,他殺了這麼的無辜的女人,我相信他有殺害他們的理由。

而述律平殺了這麼的人,有一些人是她想殺的,而另一些說實話,是她為了掩飾她真正的殺人目的而故意冤殺的。

其實述律平殺人的動機非常簡單,偏心眼,她比較喜歡她的二兒子耶律德光,而對自己的長子耶律倍不太感冒。

原因是耶律倍是一個徹徹底底“崇洋媚外”的契丹人,《遼史》稱他“通陰陽,知音律,精醫藥、砭焫之術。工遼、漢文章”。

而他的二兒子耶律德光更像一個契丹人,他快意恩仇,殺人如麻,幾乎大半個渤海國都是這個乖兒子打下來的。

而更為要命的是耶律阿保機死前的那個失誤,他把剛剛打下來的渤海國讓皇太子去管理,這就把太子調離了中央,而耶律阿保機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死得這樣快,還沒有回到中央就已經死了。

這給一直沒有機會即位的耶律德光和述律太後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而擺在述律平眼前的障礙仍然不少,最要命的就是耶律倍做了太子很多年,很多大臣都和他非常親近,這也就是所謂的太子黨。

而述律平不便直說要消滅太子黨,所以就想了很多很多殺人的借口,而述律平所殺的人中大部分是無辜的,都是她為了掩蓋自己殺人的真正目的。

而當趙思溫公然站出來之後,述律平知道濫殺無辜的時段已經結束了,再也不能掩飾真正的殺人目的了。

猛虎終於露出了那冷森森的獠牙,接著三個重量級的人物先後被殺。首先是耶律鐸臻被囚禁,而且是無期徒刑,耶律鐸臻不堪折磨死於獄中,理由很簡單耶律鐸臻曾經在戰術布置上曾經和述律平有過不一樣的意見。耶律鐸臻的祖父曾對阿保機有救命之恩,可是放到述律太後那裏,這些都不算數。

創製契丹文字的耶律突品不隨後被殺,理由是他散布謠言,具體散步的啥不詳。

然後是南院夷離堇耶律迭裏,他的罪名比較貼近真相了,“黨附東丹王”。說白了就是你耶律迭裏是不折不扣的太子黨,該殺。

結果耶律迭裏被處以妲己在千年前發明的炮烙之刑,而且其滿門皆被斬首。

幹完這一切後,離阿保機離開廣大的契丹人民已經整整一年零三個月了,而這段期間,一直由述律太後執政,契丹竟然沒有皇帝。

公元927年11月,新任皇帝的選拔賽終於在述律太後的主持下召開了,可是每個大臣都被嚇怕了,不選耶律德光的人就別想有好果子吃,所以,選舉現場的調子比較一致。包括皇太子耶律倍,他主動向母親提出:“皇子大元帥(德光)勳望,中外攸屬,宜承大統。”

述律平為了民主,對貴族和官員們發話道:“他們都是我的兒子,我對他們都一樣重視。因此現在請大家為國選君,牽起你們心目中最合適的新帝的馬韁。”

沒有誰活膩歪了,大臣們爭先恐後去拉耶律德光的馬韁。耶律倍隻能孤零零地呆在一邊。

述律平看了“民意”如此,也就答應大家的要求了。

二十五歲的耶律德光在傳統的燔柴禮之後,於宣政殿正式即契丹帝位,即遼太宗。述律平被尊為應天皇太後。

叛逃

述律太後在一連串血腥的無厘頭似的屠殺後,終於得償所願,把二兒子推上了皇位,而曆史證明這位耶律德光比起他的哥哥來也差不了多少,最起碼在軍事才能上他要超過他的哥哥。

他為契丹人搶走了幽雲十六州,這對整個漢民族來說簡直是噩夢一般。

沙陀族後人石敬塘舉兵叛變後唐並向契丹求援,表示願以燕雲十六州為報酬。耶律德光聞訊大喜,立即親自率兵前往助戰,四個月後大功告成,耶律德光冊立石敬唐為大晉皇帝。在中國曆史上最恥辱的一幕上演了,四十五歲的兒皇帝石敬塘穿著契丹服裝,拜見了三十四歲的父皇耶律德光。

而就是這樣強勢的兒子耶律德光,其實在述律平的眼皮子底下,最多就是個戰將而已,除了打仗外,其他方麵他什麼都不是。所有的軍政大權全部掌握在他母親的手中。

述律平雖然斷腕,但是她鐵腕的作風依舊不改,而重壓之下必有反抗。

最先動作的是漢族的官員們,惹不起躲得起,前後兩任盧龍節度使盧文進、張希崇先後帶著數以十萬計的兵員、輜重逃歸後唐去了。

漢人們有處跑,可是契丹人呢?

漢人的領地上可不像契丹人這麼好心,會接納這麼多的漢人。可是依舊有人叛逃了,而這個人會叛逃,誰都沒有想到。

他就是廢太子耶律倍。

公元928年,述律平和耶律德光趁耶律倍離開東丹國留住京城的時機,逼著東丹國相耶律羽之將國內的百姓人口大量遷移至東平(今遼寧遼陽),又將東丹國都也遷到這個靠近契丹的地方。隨後又假惺惺的給耶律倍增加了儀衛規格。

耶律倍很識趣,為了消解母親的疑心,整天在東丹王宮中讀書作畫表示自己無意權位的意思。

然而述律平和德光並沒有就此放過他。述律平母子一步一步的蠶食著耶律倍的一切,耶律倍非常傷心,而此時剛剛失去幽雲十六州的後唐明宗李嗣源對這位失意的太子拋出了橄欖枝。

耶律倍萬般無奈,投奔後唐而去,走時耶律倍孤身一人,除了一些漢書典籍,連老婆孩子都沒帶走。

而後唐末帝李從珂最後殺害了這位非常可憐的契丹太子,終其一生,耶律倍也未在回到契丹,和母親和兄弟還有老婆孩子再見一麵。

這無疑也是述律平的殘忍所致。

兄終弟及

老大叛逃了,接下來該老二鬱悶了。

別以為耶律德光有啥好日子,他很快就鬱悶的發現,他母親為他安排好了繼承人,不是他兒子,而是他的三弟,耶律李胡。

如果說耶律倍是文曲星,那耶律德光就是武曲星。

那耶律李胡呢?

他是不折不扣的掃帚星!

耶律阿保機在世的時候,用一件很小的事情,就測試出了三個兒子的才能。

阿保機讓三個兒子在冰天雪地中外出采薪。耶律德光不論好壞,首先弄了一大抱回來;耶律倍精選幹燥的柴禾捆紮好才返回;而耶律李胡卻很離譜,他怕冷又怕苦,胡亂撿了一些,一路上嫌累丟掉了大半,才最後返回。阿保機對耶律李胡大失所望,對述律平說:“大兒巧,二兒誠,小兒子啥也幹不成。”

然而述律平最溺愛的就是這個一無是處的小兒子李胡,為啥呢?

還是因為那種契丹人的野蠻天性,耶律李胡在這點上跟他老娘基本一致,他隻會殺人,動不動就沒有理由的遷怒別人,濫用各種酷刑。

而我們的耶律德光也正是在這種鬱悶的心情下踏上了征伐後唐的道路,耶律德光成功了,後唐被滅了,可是他和自己的父親遇上了同樣的遭遇,他暴死於回來的途中,享年四十六歲。

眼看著一個超級大魔王就將登上皇位了。可是此時在耶律德光的遠征軍中有人站了出來反對兄終弟及,反對耶律李胡即位。

因為,在耶律德光軍中每一個契丹將領都還記得在耶律阿保機死得時候,發生了多麼可怕的事情,他們不想這樣的殺戮再一次重演。

耶律倍的兒子耶律阮當年並沒有選擇和父親一起逃亡,這個選擇再後來看來無比正確,但是在當時,這是多麼凶險的境地的啊,那個偏心眼的奶奶,再加上那個殺人如麻的叔叔,哪個翻翻眼皮自己都有可能被殺。

耶律阮沒有被殺,原因隻有一個,他的二叔耶律德光保護了他,因為曆史記載,耶律阮和母親一直跟隨著二叔所部生活。

包括這次出征南唐,自己也被叔叔帶在了身邊,耶律德光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讓這個侄子免遭母親的毒手。

而此時,耶律德光死得突然,保護傘被撤掉了。

怎麼辦?放在耶律阮眼前的有三條路。

第一條,支持耶律李胡即位,讓這個殺人魔王找機會殺了自己。

第二條,和父親一樣,選擇逃亡,可是要跑早就應該跑了,何必選擇今天。

第三條,奪回本應該屬於自己的皇位。

隻能選第三條路了,拚一拚也許還有活路。

耶律阮鼓足勇氣開始公開反對耶律李胡即位,而他的這一舉動贏得了軍中很多人的支持。

宿衛主管耶律安傳、南院大王耶律吼、北院大王耶律窪……全部是父輩被屠殺的二代們,他們深深地記得父仇,是該反攻清算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