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德光病死的第二天,耶律阮便在眾人的擁戴下,在鎮陽(河北正定)地方於叔父靈柩前正式即了遼國皇帝之位
耶律阮即皇帝位的消息很快就傳到述律平耳中,一心想要老兒子當皇帝的她勃然大怒,立即派李胡率兵征討。
可是耶律李胡,隻會殺手無寸鐵的人,卻沒學會在戰場上殺人。
而且耶律德光帶走的是契丹的精銳部隊,所以,沒費吹灰之力,耶律阮就把耶律李胡打的大敗而回。
沒辦法了,打不贏也給打,契丹第一女戰神(絕對恰當的評價)述律平,披掛上陣,為了兒子的皇位,我拚了老命也要試一試。她親率大軍來到上京城外的潢河(今西拉木倫河)岸邊,準備和孫子決戰。
軟禁女魔頭
耶律阮的先鋒部隊由蕭翰帶領,而述律平帶領的是自己的那支三萬人的親軍部隊屬珊軍。
“爾等為什麼要反叛?”述律平站在戰場上質問蕭翰。
蕭翰被述律平問的氣的從馬上跳了起來,“這你來問我,當初你為了立威易儲,無辜殺掉我的母親,我怨恨你已經很久了!”
而在蕭翰身邊的將領中很多也是被述律平和耶律李胡殺掉了親人的,此時他們的眼中都充滿了血絲。
述律平害怕了,她人生中的一次覺得在這種對眼神的鬥爭中自己輸了,因為這些人的怨恨已經達到了極點。
可是述律平手中仍就有王牌,那就是耶律德光出征時,所有的跟隨他出征的將領的家眷還在京畿。
當述律平把這些人推到陣前的時候,女人的叫聲,孩子的哭聲,老人的喘氣聲,混雜在一起,蕭翰部瞬時沒有了底氣。
打仗自古也沒有帶著家眷去的,誰知道耶律德光會突然死了呢。
但是雙方此時都不肯屈服,因為他們都知道,誰先放下手中的刀,誰就完了,誰就會一無所有。
家貧出孝子,國亂顯忠臣。
此時,皇親耶律屋質站了出來,這個隻在曆史上露過這一麵的大臣,卻給契丹民族帶來了最大的福音,讓契丹可以成為和宋朝並駕齊驅的強大王朝,皆因此人。
因為他不怕死,亦然向很想殺人的述律平提出了,打不贏,還談不攏嗎?
耶律屋質對述律平說:“李胡和耶律阮都是太祖與太後您的子孫,國家並沒有落入外人之手,您何必如此固執?我願意代表太後前往議和。”
述律平瞪著眼睛,可是這個女人雖然愛殺人,卻從不糊塗,他曾經勸解過阿保機和耶律德光很多次不要盲目擴張,這都顯示了這位強勢女人的眼光。
她點了點頭,就按你說的辦巴。
當耶律屋質來到了耶律阮的大營後,隻說了一句話,“一但興兵,即使大王您打贏了,卻也難免骨肉相殘。何況如今勝負還未定?就算大王您勝了,被太後和李胡扣押的人質豈不是先要送命!還是請您和太後講和吧。”
一語中的,打就是兩敗俱傷,將士們即便打贏,父母老婆孩子都將遭到屠戮,那時候家破人亡,自己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所有的耶律阮軍中將領二話不說,全部讚成講和。
講和?倒不如說是去吵架。
幾天後,述律平和這位乖孫子終於見麵了。但是見麵後,兩個人開始像潑婦分家產一樣無賴似地叫罵起來,帶著八倍祖宗往前數舊賬。
眼看情形僵持不下,述律平隻好對在一旁一言步伐的耶律屋質說:“你來評評理。”
耶律屋質說道:“太後與大王彼此釋怨,臣才敢開口。”
述律平道:“你盡管說。”
沒想到,耶律屋質首先問述律平,“當年有皇太子,你為何要立新君?”
述律平沒有想到,耶律屋質會把矛頭指向自己,可是她依舊狡辯說道:“那是先帝的遺命!”一句話頂了回去。
耶律屋質不再理會述律平,轉而又向耶律阮發問:“你為何擅自即位,不先征得尊長的同意?”
耶律阮怒氣衝衝地說:“我父親當初就應該即位,卻因為這個尊長而不得立,才逃離契丹,所以我如今即位是承襲了我父親的位置而已。”
耶律屋質聽了祖孫雙方的激辯後,突然怒道:“人皇王舍父母之邦投奔他國,世上有這樣做兒子的?大王對此卻沒有一些愧意反倒滿懷怨氣!至於太後,你為了自己的私心偏愛,就篡改先帝遺命,妄授神器,還至今不肯承認。你們這樣還想講和?趕緊開戰是正經!”
這幾句話,雖然看似在埋怨雙方,實則不然,耶律倍的逃亡實際也是因為述律平的亂立繼承人而致。所以,會說的不如會聽的,耶律屋質實際都是在數落述律平的不對。
完了,徹底完了。
述律平絕望了,這恐怕是她第一次聽見別人明明白白地指責自己的過失,眼看著四麵楚歌,她雖然凶殘,卻也不禁又急又愧,突然良心發現,流著眼淚說:“當初太祖遭諸弟之亂,天下荼毒,瘡痍未複,我怎敢因為自家爭奪帝位而使國家再遭兵亂!”
本就是一家人,看著奶奶老淚縱橫,耶律阮也不免心軟了起來,耶律阮也表態道:“我父親以太子身份而失去國主地位,尚且不曾興兵征戰,如今我怎麼能做他不肯做的事情!”
可是“戰爭”並沒有停歇,因為今天雙方幹什麼了來了?皇位到底是誰的?
述律平問耶律屋質,“合議沒問題,皇位歸誰?”
耶律屋質的態度非常明確,他一字一句的告訴述律平:“帝位授給永康王,則能順天意得人心,太後你何必如此固執?”
述律平知道大勢已去,不再開口了,可是那個二杆子李胡突然爆發,厲聲喝道:“有我在,他休想稱帝!”
耶律屋質此時徹底平靜了,因為最難說服的老太太已經繳槍了,你一個傻了吧唧的小子就別費勁折騰了。
“按照禮法,傳嫡不傳弟。當年太宗取代耶律倍稱帝,盡管他文武兼備,人們仍然紛紛非議,惹出若大事端。何況你暴戾殘忍不得人心,強求帝位的話,人們何止是怨言呢!如今眾望所歸都願意擁立耶律阮,已是定局不可扭轉了。”
李胡還想發作,卻被述律平攔下了,她知道這個兒子實在是太不爭氣了,他沒有民心,更沒有才能,徹底完了,是退出的時候了。
隨後,述律平和耶律阮達成了橫渡之約,承認耶律阮稱帝,罷兵同返上京。三十一歲的耶律阮終於成為明正言順的遼國皇帝,是為遼世宗。他追封客死他鄉的父親耶律倍為讓國皇帝。
但是述律平暫時的退讓並不代表她想退出曆史舞台,在回到自己的駐地,準備東山再起。
可是耶律阮先下手為強,將祖母述律平和叔父李胡強行遷居到祖州圜土(即阿保機的祖陵所在地,今內蒙古巴林左旗石房子村),實際就是把他們幽禁起來了。
不過,述律平可謂是真的夠能活的,她耗死了她兩個兒子,現在她的孫子也沒活過她,耶律阮於公元951年死於叛亂。
繼承帝位的是遼太宗耶律德光之子耶律璟。耶律璟對述律平和李胡的態度自然要比耶律阮要好得多,李胡也被釋放了。但是述律平不願回京,還是居住在祖州城。
兩年後,也就是公元953年,述律平終於走完了她的人生,享年七十五歲。死後她與丈夫耶律阿保機合葬祖陵,諡“貞烈”,平心而論她是對的起這個封號的。
公元960年,李胡的長子謀反事敗,五十歲的李胡被牽連入獄,不久死在獄中。遼聖宗耶律隆緒後來追封李胡為欽順皇帝,當了個陰間皇帝,也算是給了這家夥一點心理安慰吧。
我們從述律平的一生中,一直在看她曾經想證明什麼。
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分析,述律平是那種舊奴隸體製的代表,而耶律阿保機和耶律德光已經開明的進入了封建社會,他們架構的社會結構日趨完善,已經不能再容下述律平這個獨裁者為所欲為,這就是這場殺戮爆發的源動力。
而用現代一點的話說,就是新的生產關係已經建成,而舊的生產關係已經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述律平就是這種舊生產關係的代表,她阻礙了曆史的發展,必然會被新的生產關係所取代。
尹劍翔獨家心理分析:述律平愛憐幼子,而不惜傷害大兒子的利益,甚至引發了一場驚天殺戮,這並不能完全歸罪於社會的影響,它其中有一些是心理學的問題。
我現在這樣的獨生子是很難體會自己如果有個兄弟的存在會是個什麼樣子的?
小時候,看《左傳》,看到鄭莊公的母親武薑總是溺愛幼子公叔段,卻一直想致大兒子於死地,我就非常的納悶,為什麼母親對於同是自己所生的孩子都那麼不一樣呢?
後來,我翻看了許多心理學書籍,看到了此中的緣由,因為,每個母親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總是最痛苦的,而在生後來的孩子時卻會適應這種劇痛。所以母親都對家中長子有一種莫名的厭惡感,他們活幹的最多,卻給予的疼愛最少。
而小兒子卻常常的會受到母親的照顧,即便是惹禍淘氣也很少受到指責。
這就是母性,他偉大,卻也自私。很多時候,我們更願意看到的是母慈子孝的那種天倫之樂。
可是更多的孩子或母親之間卻總會產生這樣那樣的矛盾,這都是難以避免的。但是我始終相信在母親心底對孩子的那份愛,是始終不會改變的。
這需要孩子們和母親們互相的理解和溝通,才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