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美國獨立戰爭(1 / 2)

1775年4月19日,在列克星敦打響第一槍的美國獨立戰爭,是北美殖民地人民為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而進行的民族解放戰爭。這場戰爭從1775年至1783年,持續8年之久,最終以英國在北美殖民統治的破產和北美殖民地的獨立而告結束。

北美大陸本來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世代生息繁衍之地。17世紀初,歐洲開始恂北美移民。從1607年第一批移民踏上弗吉尼亞至1733年最後一個殖民地佐治亞的建立,英國移民先後在北美東海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這就是後來美國最初的13個州。歐洲移民來到北美洲,同時也把歐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移植到北美洲來了。與此同時,北美13個殖民地的居民日益融合。在獨立戰爭爆發前,在北美這個新的地域上已形成了一個不同於英國的新的民族,即美利堅民族,在不列顛帝國的疆界內出現了與英國資本主義並存的北美資本主義。英屬北美殖民地資本主義的發展合乎邏輯地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掙脫對宗主國的依附關係,獨立地發展資本主義。

然而北美殖民地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強烈願望遭到了英國當局高壓政策的阻撓。英國殖民當局為了使北美殖民地永遠充當其廉價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傾銷市場,極力遏製殖民地經濟的自由發展。英國殖民當局接連頒布一係列法令,禁止向阿巴拉契亞山以西遷移,禁止殖民地發行紙幣,宣布解散殖民地議會,並對殖民地課以重稅,加緊軍事控製等等。英政府的所作所為,激起了殖民地各階層人民的強烈反抗。群眾紛紛走上街頭,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1773年3月5日發生了駐北美英軍槍殺波士頓居民的“波士頓慘案”,群情為之激憤。1774年英政府變本加厲,又接連頒布5項“不可容忍的法令”,使宗主國與殖民地矛盾進一步激化。北美殖民地人民忍無可忍,決心拿起武器與殖民當局抗爭。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戰鬥,各個殖民地紛紛儲集軍火,製造武器,組建名為“一分鍾人”的民兵隊伍。1774年9月5日,12個殖民地選派的55名代表在費城召開了第一屆大陸會議,商議共同抗英事宜。會議後,革命形勢日益成熟,北美殖民地同宗主國之間除了用戰爭解決問題外,已別無選擇了。

1775年4月18日,馬薩諸塞總督托馬斯·蓋奇根據密報,派遣800名駐波士頓英軍前往康科德,搜繳當地民兵的秘密軍火庫,並企圖逮捕當地“通訊委員會”領導成員。這一消息為“通訊委員會”情報人員所截獲,星夜飛報了當地愛國者。“一分鍾人”接報後,立即集結。翌日清晨,當英軍進至列克星敦和康科德一帶時,遭到了早已嚴陣以待的民兵的襲擊。民兵們從岩石、樹林、灌木叢後麵對準英軍發出了雨點般的射擊。英軍傷亡273人,北美民兵傷亡93人,康科德、列克星敦的戰鬥打響了“聲聞全世界”的第一槍,揭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8月23日英王發布告諭,宣布殖民地的反抗為非法。12月22日,英國議會通過派遣5萬軍隊赴北美殖民地鎮壓革命者的決議。

1775年6月15日第二屆大陸會議決定組建正規的大陸軍。原英軍上校、弗吉尼亞種植場主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英軍企圖憑借其陸海軍優勢首先切斷新英格蘭與其他殖民地的聯係,然後各個擊破之。大陸軍在華盛頓的率領下采取避敵鋒芒,持久耗敵的方針,與英軍展開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鬥爭。認1775年4月打響獨立戰爭第一槍到1783年戰事結束,為期8年的美國獨立戰爭大體經曆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775年4月至1777年10月,為戰略防禦階段。這一階段主戰場在北部地區,戰略主動權掌握在英軍手中。1775年6月17日,波士頓民兵在邦克山戰鬥中與裝備精良的英國正規軍展開了第一次正麵交鋒,顯示了北美民兵驚人的戰鬥力,大大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為獨立而戰的鬥誌。在鬥爭酌高潮中,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正式宣布脫離英國而獨立。1776年12月在經過激烈爭奪後,為了保存實力,化被動為主動,華盛頓決定放棄紐約。紐約失陷標誌著獨立戰爭進入困難時期。1776年12月25日聖誕節之夜,華盛頓率部渡過特拉華河,奇襲特倫頓黑森雇傭軍兵營成功,接著又在普林斯頓重創英軍,使陷入低潮的美國獨立戰爭重新獲得了活力。1777年7月英軍計劃兵分三路,分進合擊,會師奧爾巴尼,以盡快實現其切斷新英格蘭的戰略企圖。當北路7200餘名英軍在伯戈因的率領下,從蒙特利爾孤軍南下時,立即陷入新英格蘭民兵的汪洋大海之中,處處受到民兵阻擊和圍追堵截。在弗裏曼農莊和貝米斯高地接連受挫後,伯戈因被迫退守薩拉托加。大陸軍和民兵以3倍於英軍的優勢兵力將英軍團團圍住,伯戈因彈盡糧絕,孤立無援,於10月17日被迫率領5700名英軍投降。薩拉托加大捷大大改善了美國的戰略態勢和國際地位,是美國革命戰爭的重要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