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為自己幹好這件事:在崗位上做執行標杆(1 / 3)

為自己打好這份工,落實到具體工作上,就是超強的責任心與一流的執行力的結合。具備完美的執行力,才能創造出更多的效益,在企業平台上成為主角。

誰都不缺少雄心壯誌和偉大的目標,但是隻有少部分人能夠以出色的執行力幹出成績。工作最重要的一環是執行,隻有將手中的工作執行到位,你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一切設想和目標才不會淪為空談。

除了執行,一切都是空談

為自己打好這份工,落實到具體工作上,就是超強的責任心與一流的執行力的結合。誰都不缺少雄心壯誌和目標,但是隻有一部分人能夠以出色的執行力幹不出成績。任何工作最重要的一環是執行,隻有將手中的工作執行到位,一切設想和目標才不會淪為空談。

執行,就是對工作中既定計劃、目標或規定,一絲不苟地貫徹,是對工作承諾和預期不折不扣地兌現。換句話說,就是將嘴上說的、圖上畫的貫徹到實際的工作中去,達到預先設定的目標。對一個企業來說,員工的執行普遍不到位,再好的規定和藍圖都將是擺設,還會影響項目的順利開展,減少企業的效益。為自己打好這份工,落實到具體工作上,就是超強的責任心與一流的執行力的結合。隻有具備完美的執行能力,才能為自己打好這份工,才能創造出更多的效益,如此才能在企業平台上成為主角。

誰都不缺少雄心壯誌和偉大的目標,但是隻有一部分人能夠以出色的執行力幹不出成績。任何工作最重要的一環是執行,隻有將手中的工作執行到位,你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一切設想和目標才不會淪為空談。

有一家國有大型企業由於經營不善,被國外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收購。這個公司的員工都在翹首以盼,希望收購他們的外企能夠帶來什麼先進的技術,讓公司起死回生。不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世界500強企業隻派來了幾個人,除了財務、管理、技術等關鍵部門的高級管理人員換成外國人之外,其他部門沒有什麼變化。

在“機器沒變、製度沒變、員工也沒變”的情況下,500強企業隻是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將之前製定的製度、方針、政策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落到實處。結果不到一年,這家企業竟然奇跡般地扭虧為盈了。

執行力的提升,就是能夠起到如此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執行的關鍵就在於行動,執行的效果通過工作業績表現出來。因此,執行力做得好的人,都是行動積極並且能夠幹出成果的人。

想到打好這份工,讓自身變得優秀,就必須具備執行力,努力做最好的執行標杆。執行的首先條件是服從,即嚴格按照領導或老板的要求將某項工作按時按要求完成,做到符合預期的標準。即使你對某項工作或要求不理解,向老板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不被采納,也應當對老板下達的命令不積極地執行,而不能抱著消極的態度去做事,甚至是有意無意地抵製。

一般情況下,上級或老板在下達執行命令前,肯定會綜合考慮多方麵的因素。假如領導征詢過你的意見,你可以及時進言,向老板說出自己的想法,給老板的決策提供一些建議。當老板下定了決心、下達了命令,如果與你的觀點相左,也隻能予以尊重,忠實地執行,按照老板交代的方案和流程去執行。堅決服從是老板最看重的員工素質之一,具備了這一點,你就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就能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

為自己幹好這件事,就是工作中不斷提升執行力。執行結果決定工作成果,工作成果則是個人價值的最好體現。

99%等於不及格

執行需要做到有始有終,不打折扣。一項任務已經做完99%,隻剩下1%沒有做或者沒有做好,也等於是執行不及格。有時候這看似微小1%,可能會導致你之前完成的99%毀於一旦。以“99%等於不及格”的態度工作,是保證執行善始善終的有力武器。

眾所周知,100減1等於99,但是在工作中,100減1隻會等於0。國外一位著名的管理大師曾經指出:從手中溜走1%的不合格,到用戶那裏就是100%的不合格。當我們認為已經達到99%的合格率,難免會沾沾自喜。殊不知,市場對企業從來都是用“顯微鏡”審視的,生產的1萬件商品中,有1件不合格,質監部門就會發現產品質量問題,而不會說“99%的產品都很好”。

100件產品,有1件不合格,就可能失去市場;100次決策,有1次失敗,就可能讓企業倒閉;100次經濟預測,有1次失誤,就可能使企業麵臨無法挽回的損失。即使工作的99%都做得極其完美,卻往往敗在不起眼的1%上麵,就是這點細微的區別,使我們很難取得突破和成功。所以,我們理應自覺地把1%的事故和問題的苗頭消滅在萌芽中,做到百分百執行到位。

執行的標準之一,就是確保執行有始有終,不打折扣。一項任務,即使已經做完99%,隻剩下1%沒有做或者沒有做好,也等於是執行不及格。有時候這看似微小1%,也可能會導致你之前完成的99%毀於一旦。

以“99%等於不及格”的態度工作,是保證執行善始善終的有力武器,也是為自己幹好這件事的行為準則。平安保險公司董事長馬明哲,說過這樣的話:“隻有我們在工作中堅持做到100%,將任務執行到底,執行得近乎完美,才能在工作中真正取得優異的成績。”

有一個賣地毯的商人,看到家中最美麗的地毯中央隆起了一塊,於是立即將那個地方弄平。不一會,在地毯的另一個地方又隆起一塊,他再一次給弄平。奇怪的是,不一會,其他地方又隆起來了。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直到他最後拉起了地毯的一角,才發現有一條蛇在裏麵。工作中,1%未做好的因素,可能就會像蛇一樣,讓你折騰來折騰去,最後還會“反咬你一口”。

有一次,新希望集團總裁劉永行去韓國的一家麵粉廠參觀,這家麵粉廠屬於韓國的希傑集團,每天處理小麥的能力是1500噸,全廠卻隻有66名雇員。一個隻有幾十名員工的小廠,其高效的工作效率讓劉永行驚歎不已。在中國,日產能力隻有幾百噸的企業,員工卻高達上百人。新希望集團的效率相對高於國內同行業平均標準,但日處理250萬噸的工廠最少也要七八十名員工,人均日產能力僅僅是韓國工廠的六分之一。

為了弄清其中的奧秘,劉永行與這家工廠的廠長進行了一次深入交流,廠長告訴他,韓國在中國也投資了麵粉廠,但工作效率與韓國本土的麵粉廠相比,差了十倍之多,無奈之下,韓國企業便關閉了在中國投資的麵粉廠。

劉永行疑惑地問廠長:“同樣的設備、同樣的管理層,為什麼效率會相差這麼大?”

廠長很直接地說:“中國人做事不到位。”

這句話讓劉永行得出了驚人的結論:這種人力效率上的差距,絕不是簡單的相加關係,而是乘積關係。一個人的效率是我們的1.2倍,10個人的效率就是1.2的10倍,所以韓國工廠的10個人就相當於我們的100個人!人力資源成本竟是如此之高!

由此可見,“到位”是有效執行的核心,最後的步驟不到位,前麵就是白幹,既浪費了無數的人力、財力,又缺乏競爭力。不管我們從事什麼行業,在公司中擔任什麼崗位,都應該用一種“99%等於不及格”的態度去執行,力求百分百執行到位,力求圓滿完成任務。

想要做到百分之百執行,需要心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不要領導撥一下你才動一下的“算盤珠”,隻要是自己負責的工作一定要認真做好,這是確保萬無一失的前提。隨時隨地對工作“找茬”,這就像在海爾集團的“三不放過”精神:找不到問題決不放過;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決不放過;不處理具體的責任人決不放過。

隻有在“99%等於不及格”的高標準指引下,你才會盡全力幹好手頭的工作,才能以出色的業績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成為所在崗位或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為自己幹好每一件事。

別留下“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印象

老板交代一項任務,點頭應聲說知道了,但實際上卻沒有走腦子,導致執行過程中屢屢出差錯;執行過程中從來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對結果不是特別在意,做得不好會想方設法找借口免責……如何才能在工作中避免出現這種“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狀況呢?

工作中,執行不力的直接表現是什麼?答案是領導或老板對你產生“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壞印象,認為你做事很不靠譜、執行中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無法讓人徹底放心。

“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具體表現是:老板交代一項任務,點頭應聲說知道了,但實際上卻沒有走腦子,導致執行過程中屢屢出差錯;執行過程中從來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對結果不是特別在意,做好了自然會主動邀功、顯擺,做得不好會想方設法找借口免責;越到項目或事情的收官階段,越容易應付了事;有時候確實幹得挺滿意,但多數時候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是不能達到圓滿的結果。

的確,不管做什麼事情,隻要你執行過程中拖泥帶水、經常出岔子,一旦在別人心中留下固有的形象,那麼將來的職業發展前景注定會蒙上陰影,領導很難會將重要的任務交到你的手上,你也因此失去良好的表現機會,升職或提拔遙遙無期。

為自己把工作幹好,認真檢查、解決每一項問題,做事有始有終,就能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並由此體味到成就感,體現出你自己的個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