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為自己融入這個團隊:團隊成就無私的成員(1 / 3)

我們在工作中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周圍同事或領導的協助、支持、建議與幫襯。身為企業團隊中的一分子,隻有主動融入你所在的這個團隊(不管是部門、公司或是研究小組),才能迅速地彰顯自己的職業價值,為自己打好這份工。

不借助團隊的力量,隻靠單打獨鬥是很難成功的。一滴水隻有融入大海才能生存壯大,工作中隻有融入到所在團隊裏,才能夠激發出更大的潛能。

一滴水如何才能不幹涸

不借助團隊的力量,隻靠自己單打獨鬥是很難成功的。一滴水隻有融入到大海才能生存壯大,工作中隻有融入到所在團隊裏才能夠發揮出更大的潛能。

你在工作中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周圍同事或領導的協助、支持、建議與幫襯。身為企業中的一分子,隻有主動融入你所在的這個團隊(不管是部門、分公司或是研究小組),才能更迅速地實現自己的職業價值,最終為自己打工到最好。

正如戴爾?卡耐基所言:“工作就是與人合作並努力達到完美成果的過程。”作為個人,唯有完美主動地融入到團隊之中,才能更加迅速地贏得事業,贏得邁向成功不可或缺的支持與合作。工作中,如果沒有上司的賞識與信任,你要如何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如果沒有同事的支持與協助,你如何能夠完成一項大單?如果沒有客戶的認同與支持,你又如何去提升的工作業績?如果沒有朋友的幫襯與輔佐,你要如何得到意外的機遇?……回頭想想,你真的能夠隻靠自己成功嗎?

一個企業的興衰和每個員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企業是每個員工生存的空間、發揮才智的舞台、鍛煉才幹的平台,是我們發展前進的依托。隻有企業發展壯大了,才有我們自身的發展。隻有企業興旺發達了,我們才能更好地自我實現。

不借助團隊的力量,隻靠自己單打獨鬥是很難成功的,即使自己的能力非常出眾。一滴水隻有融入到大海中才能生存壯大,工作中隻有融入到所在團隊裏才能夠發揮出更大的潛能。

日本著名企業家鬆下幸之助訪問美國的時候,一名記者問他:“您覺得美國人和日本人哪一國的人更優秀?”

鬆下幸之助是回答說:“美國人非常優秀,他們精力充沛、強壯、富有創造性,時刻充滿著激情。假如是一個日本人和一個美國人比較的話,日本人絕對不如美國人。但是日本人非常團結,富有韌性,就好比山上的鬆柏。假如100個日本人和100個美國人比較的話,我相信日本人會更勝一籌,因為日本人的團隊創造力和執行力更強。”

日本人一直公認是團隊協作的典範,他們就像看似弱小的鬣狗,一旦團結起,就會爆發出不可想象的力量。同樣,當一個員工能夠主動融入所在團隊,並激發出這個團隊的活力和能量,那麼他會最大限度借助團隊的力量成功,這也是為自己實現職業價值的有效途徑。

自然界中的團隊生存法則

在自然界中,一個團結向上的團隊,不僅可以使團隊的每個成員都能更好地生存下來,還能使每個成員都能通過團隊的成長而獲益。當然,前提就是每個成員將這個團隊視為是自己的團隊。

在南非的沙漠裏生活著一種動物叫沙龍兔。沙漠裏雨水稀少,通常每兩年才會下一次像樣的雨水,這僅有的一次降雨,對任何生命來說都是極為珍貴的恩賜。

每次下雨,成群的沙龍兔都會跑上幾十裏去尋找水源,不找到水源絕不回來。每次誰發現了水源,都會把好消息分享給大家,立刻帶大家去水源處,因為沙漠中的雨水不比陸地,有時會在一天內蒸發掉,所以沙龍兔格外珍惜這個時機,因為這將是沙龍兔一兩年中惟一的一次有效補水。在沙漠裏,你會看到,平日裏少見到的沙龍兔一起奔跑的壯觀景象。一群一群的沙龍兔,會在發現水源的沙龍兔的帶領下,跑上幾十裏去水源處飲水。

在自然界中,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單憑個體的力量是絕對不行的,團隊協作才是生存的關鍵。

如果沙龍兔是離我們比較遙遠的故事,那麼大雁是我們經常見到的自然界裏見到的完美團隊。每年秋天,天空中成群結隊的大雁紛紛往南飛,大雁群是由許多有著共同目標的大雁組成的,在這個組織中,每一個人都有明確的分工與合作,每當隊伍飛累了中途休息時,大雁們都自覺地各司其職,有的負責覓食、有的照顧年幼或老齡的大雁,有的為雁群的安全放哨,特別是在雁群進食的時候,巡視放哨的大雁會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一旦發現有敵人靠近,便會長鳴一聲給大家發出警示信號,進食的群雁聽到信號便整裝待發,直衝雲霄。在大雁群中,負責放哨的大雁,在別人都進食的時候會堅守崗位,為團隊做出無私的犧牲。

在自然界中,一個團結向上的團隊,不僅可以使團隊的每個成員都能更好地生存下來,還能使每個成員都能通過團隊的成長而獲益。當然,前提就是每個成員將這個團隊視為是自己的團隊。

2004賽季,擁有美職籃曆史上最豪華陣容的洛杉磯湖人隊在總決賽中的對手是14年來第一次闖入總決賽的東部球隊底特律活塞隊。總決賽,很少有人會相信活塞隊能夠很快地敗下陣來。

從球隊的人員結構來看,湖人隊擁有科比、奧尼爾、馬龍、佩頓這四個全明星球員,球隊因此是一個由“四巨頭”組成的“超級團隊”,再加上由傳奇教練菲爾·傑克遜執掌,在許多人眼中,這是20年來美職籃曆史上最強大的一支球隊,在總決賽上擊敗這支球隊隻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更何況對手底特律活塞是一支缺乏大牌明星的平民球隊。

然而,最終的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湖人幾乎沒有做多少抵抗,便以1:4敗下陣來。湖人的失敗源於內部的不團結:“OK組合”(奧尼爾和科比的組合)爭風吃醋,都覺得自己是球隊的領袖,在比賽中各自單打獨鬥,全然沒有配合;馬龍和佩頓隻是衝著總冠軍戒指而來的,根本就沒有融入整個團隊,也無法完全發揮其作用。

湖人隊對每個位置看似強大,但是每個成員卻形成不了有效的合力,因此被凝聚力更強、配合更默契的“平民球隊”活塞隊擊敗也就毫不奇怪了。

當團隊中每一個成員能夠相互配合、凝聚成一個整體,這個團隊自然會變得無往而不勝。反之,即使個體的力量再強大,也無法取得應有的成果。

在現代企業中,團隊的力量也無疑是最大的。對於任何一個想要實現自身價值的員工,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不是你個人的得失,而是你為自己的團隊做出什麼什麼貢獻、創造了多大的價值。優秀的員工在工作中絕不會將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個人的榮辱之上,而是會帶動周圍的人共同前進,共享榮辱。

沒有什麼是你應得的

沒有人能夠隻靠自己成功,也沒有什麼榮譽是你所應得的。當你能夠想明白這一點,就會懂得感恩和珍惜,才能尊重和感激身邊的人,才能為自己融入這個團隊。

一個人隻有懂得知恩圖報,對幫助自己、提攜自己的人回報善意,才能獲得贏到更大的信任,職業之路也能越走越寬。如果總覺得老板和同事欠你的,隻會心生怨恨,不會有感恩的想法。

徐盈科很有才華,工作總是能做出成績,頗受大家稱道。但是在受到過多的羨慕和稱讚後,徐盈科開始驕傲起來,說話做事飛揚跋扈,不可一世。漸漸地,領導對他的態度也開始轉變,由先前的器重到後來的猜忌,最後對他冷眼相待。

徐盈科感覺很委屈,很苦悶,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父親聽完他的抱怨之後,淡淡一笑,委婉地向兒子建言:“孩子啊,在工作當中,為什麼不向對待我一樣去對待你的上司呢?你感激我對你的養育之恩,為什麼不知道感恩上司對你的賞識呢?沒有什麼事情是你應得的,你要是想明白這個道理,在工作中就不會那麼鬱悶了!”

徐盈科聽完發親的這番話後陷入了沉思。仔細想想,他覺得父親的話非常有道理,慢慢地接受了。他開始按照父親的話開展自己的工作,一周之後上下級關係明顯有所緩和;一年之後當公司有升遷的機會時,上司和同事都毫不猶豫地推薦了他。

沒有人能夠隻靠自己成功,也沒有什麼榮譽是你所應得的。當你能夠像徐盈科一樣想明白這一點,就會懂得感恩和珍惜,才能尊重和感激身邊的人,才能為自己融入這個團隊。

文眾傳媒是一家綜合性文化公司。趙晗是該公司一名營銷推廣經理,他從2000年加入公司,至今已有十幾年的資曆。作為一名資深前輩,趙晗在工作中表現出霸道和雷厲風行的一麵,尤其對待新員工,更是以嚴厲著稱。公司的策劃部經理是一位剛剛走馬上任沒幾年的新人,在工作上熱情十足,而且敢想敢幹,能力十分突出,由此也受到了董事長多次的嘉獎和表彰。

後來,公司的總監突然離職。一時間,各個部門的經理都盯上了總監的寶座。在趙晗看來,他跟隨公司多年,進入公司的時間最久,按照資曆,總監的位置應該非他莫屬。但是,最終的結果出乎他意料,策劃部的新經理晉升為總監,而他還是經理一職。看到這一種情況,趙晗氣不過,主動找到公司董事長,稱自己進入公司多年,合理的晉升是應該的。但董事長的話猶如冷水將他澆醒:“沒有什麼是你應得的,隻有你該不該得的,有沒有能力得的。”

事後,趙晗開始反思,他自己雖然進入公司多年,但業績一直平平。而策劃部新經理雖然進入公司較晚,但頭腦靈活、創新意識強,進入公司的不到一年,拿下好幾個大的合作項目,與他相比,自己明顯能力不足。

從這以後,趙晗再也不拿資曆壓人了,開始注重提升工作能力,因為他知道,隻有切實地工作業績才能讓他去爭取“應得”的一切。

你不重視團隊,機遇就不會重視你

作為公司中的一員,想要為自己打好這份工,就必須重視和注意團結周圍的同事,與身邊人充分協作,這樣才能在實現集體利益的同時使自身價值最大化。否則,當你不重視團隊、總認為自己淩駕於團隊之上,機遇也就自然不會重視你。

有一個經濟學博士,隻要他一亮出他的頭銜,就有很多家公司爭相聘用他。他從中選擇了一家很不錯的公司,但是剛上班第一天,他就覺得不滿意,因為公司沒有派專人接待他,老板隻是安排一個同事領著他到辦公室。他有種被輕視的感覺,甚至在心中有些埋怨,覺得自己一個堂堂的名牌大學經濟學博士,公司竟然一點也不重視他。

有了這種情緒,工作中就免不了處處挑毛病,這也看不慣,那也不滿意,總是在一些小事情上虛耗時間,一件像樣的事情也沒做成。就這樣過了三個月,公司對他的態度也由熱轉冷,因為他在試用期內什麼成績也沒做出來,老板甚至懷疑起他的能力來。不僅是公司,周圍的同事也覺得他很傲慢,說話辦事總是一種誰也看不起的態度,大家心裏都不願和他共事。

後來,公司打算與另外一家公司合並,對方出技術,博士生的公司出資金,對方看重他經濟學博士的頭銜,安排他去分公司當經理。在與對方公司合作過程中,他的態度始終傲慢,覺得對方的技術一點也不先進,隨便到哪個城市都能找到幾家,常常在談話中流露出輕視。因為博士生的緣故,兩家公司的合作不歡而散。老板也因為博士生的諸多問題,將其辭退。

後來,他到另外一家公司做部門經理。雖然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表麵上收斂了一些,但是在骨子裏還是瞧不起別人。抱著這樣的心態,他的工作自然幹得不順。在這之後,他又在幾家公司工作過,但每次的經曆都差不多,過不了幾個月就被公司辭退。

他把幾年來的經曆講給曾經的博導老師聽,博導老師一下子就找到了原因所在:“他如果不能夠放低自己融入團隊,那麼任何團隊也不會接納你,給予你發展的機會。”

工作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類人:他們盲目地相信自己可以搞定一切,“隻要我勇於伸出手臂,我就可以握得天空”,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實際上,一個沒有團隊意識、不願意與人合作的人,縱使能力再強,也不可能為自己打好這份工,隻會離成功漸行漸遠。

吳黨雲是安利日用品有限公司高級營銷經理,從一個小的直銷員,到現在成為一個頗受重視的業務經理,吳黨雲的成功絕對不是幸運。事實上,在他成功的道路上,除了他個人的努力,他所帶領的團隊更是功不可沒,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都是鑄就吳黨雲成功的基石。

想要做出業績,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是行不通的,隻有組建團隊,事業才能做強做大。吳黨雲在組建團隊的過程中,也曾遭遇過艱難。當時,他和幾十名團隊夥伴去參加一個直銷商說明會,想要擴充團隊力量,但是結果有一半人離開了他的團隊,加入了對方的陣營。盡管如此,吳黨雲並沒有放棄繼續擴大團隊的想法,吳黨雲後來精心規劃了一場別開生麵的說明會,吸納更多的人加入到自己的團隊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