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退戰:危中取勝(1 / 3)

先發製人,後發同樣也製人。關鍵在於運謀施之。在和敵人作戰中,如果敵我實力懸殊,我軍兵力不足,地形不利,無法同敵人直接抗衡,就應該立即撤退以避其鋒芒,這樣可以躲開敵軍,保全自己。這一兵法謀略的要義便是:發現自己難以戰勝敵軍,就應以退為進,設法迅速撤離,在機動中尋機消滅敵方。

1.頻更其陣,四渡赤水化被動

著名的四渡赤水,也是毛澤東精彩戰術的一個典型例子。

中央紅軍進入遵義後,休整了十幾天,然後轉移北上,1月下旬紅軍經桐梓、習水在川黔邊境一帶一渡赤水河,進入川南,準備渡江與紅四方麵軍會合。蔣介石急調用黔、滇、川軍和國民黨中央軍阻截紅軍渡江,川軍劉湘重兵沿江布防,另外還有其他國民黨軍追擊我軍。在此情況下,根據情況的變化,毛澤東決定放棄北渡長江的意圖,出其不意,由川南折向雲南紮西。蔣介石命令部隊緊追我軍,敵軍就又改變了部署。敵軍主力部隊被引到川黔邊境,此時黔北空虛。毛澤東甩開敵人,揮戈東進,2月下旬,從二郎灘一帶再渡赤水河,然後毛澤東令一部分兵力把追擊的敵人引向溫水方向,主力部隊重占桐梓、婁山關和遵義,一舉殲滅敵軍20個團,取得了長征以來紅軍第一次重大勝利。

蔣介石看到紅軍在遵義,就急調上官雲相第九軍參戰,令郭勳祺部由北向南,周渾元部、孫度部和王家烈部由西向東;吳偉奇部由南而北,企圖把紅軍包圍殲滅於遵義地區。

毛澤東在敵人將要逼近時,於3月由遵義西進,由茅台三渡赤水,重入川南。蔣介石以為我軍又要北渡長江,急調重兵沿江防堵,大建碉堡。為了進一步調動敵人,實現我軍戰略轉移的目標,紅軍突然由川南回師貴州,在茅台附近四渡赤水,迅速南下烏江,用主力佯攻貴陽,以一部兵力把敵人引向黔東。這時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一麵急令滇軍馳援“保駕”,一麵急調軍隊東往餘慶、石阡等地防我軍東進與二、六軍團會師。於是,我軍用一部分兵力包圍貴陽東南的雲裏,虛張聲勢、迷惑敵人,其餘主力直插雲南,與馳援貴陽的滇軍背道而馳,渡過北盤江直逼昆明,時滇軍主力已東調,龍雲急調各地民團集中昆明守城,紅軍則乘虛向西北方向的金沙江邊挺進,迅速會集於絞平渡,巧渡金沙江,通過彝族地區,奪取安順場,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粉碎了蔣介石妄圖把紅軍變為“石達開”第二的夢想,把蔣介石和川黔滇三省軍閥的匪軍遠遠甩在後麵。與此同時,我軍留在烏江北岸牽製故人的部隊亦經雲南會澤渡過金沙江,這樣我軍就跳出了數十萬敵人追擊的圈子。

評析

兵法上說:“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後乘之。”也就是說,采用欺騙的方法,使敵人多次變更他的陣容,調動它的主力,等待敵人有被我戰勝的機會,就乘機攻擊它或控製它。

四渡赤水,佯攻貴陽,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我軍運用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忽南忽北,聲東擊西,在滇、黔、川廣大地區開展了高度機動靈活的運動戰,使敵人疲於奔命,不斷改變部署,多次被我軍抽去主力,我軍利用戰機,殲敵有生力量,甩開敵人的圍追堵截,實現了渡江北上的意圖,跳出了敵軍包圍圈,從此紅軍戰略轉移從被動走向主動。

2.以退為進,庫圖佐夫退中敗敵

土耳其與俄國的戰爭,從1808年一直持續到1811年,先後指揮俄軍作戰的有米赫爾鬆、普羅佐羅夫斯基、巴格拉季昂和小卡緬斯基。這些將軍在俄國都是出類拔萃的軍隊統帥。

在戰爭的艱難時刻,普羅佐羅夫斯基元帥請求沙皇準許他任命庫圖佐夫為自己的副手,但不久,庫圖佐夫的聲望就超過了他,他害怕起來,又請求亞曆山大將庫圖佐夫調為維爾諾任督軍之職。

1811年,亞曆山大才醒悟到,隻有庫圖佐夫能夠挽救局勢,他被迫任命庫圖佐夫為多瑙河集團軍總司令,負責對土耳其作戰。

庫圖佐夫打敗了土耳其人,但他也被調離多瑙河集團軍。

庫圖佐夫被解除職務,他又回到沃倫省戈羅什基村自己的莊園。

庫圖佐夫沒有忘記法國人使他蒙受的恥辱,他一直盼望有報仇雪恨的機會。

1812年5月,拿破侖集中了強大的兵力,總兵力51萬人,編為11個軍,另加老近衛軍、青年近衛軍、奧軍和騎兵預備隊。整個軍團包括40個步兵師和25個騎兵師。

6月24日,拿破侖大軍在柯夫諾越過涅曼河進入俄國國境。

與拿破侖相對抗的俄軍有巴克萊·德·托利指揮的15萬人和巴格拉季昂指揮的5萬人,另有普拉托夫率領的8000哥薩克騎兵。

拿破侖進攻俄國的計劃,不切合實際,沒有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偶然因素。他根本沒有預見到會在俄國打一場冬季戰役。他隻考慮到進攻俄國時交通線要長,軍糧難以在當在當地籌集這些連一般指揮官也能考慮到的問題。

拿破侖企圖以其右翼包圍巴格拉季昂,由於拿破侖的弟弟熱羅姆率領的右翼軍隊行動遲緩,而讓巴格拉季昂溜掉了。

俄軍主力避而不戰,向東撤退。

拿破侖在維爾納停留了18天,這18天的停留違背了兵貴神速的作戰原則,使敵軍從容撤退。

7月8日,達武的第一軍達到明斯克,由於熱羅姆行動遲緩,拿破侖命令達武指揮包括熱羅姆的整個右翼,熱羅姆一氣之下,回到他在卡塞爾的王國。

沙皇亞曆山大命令巴克萊退往斯摩棱斯克,同時命令巴格拉季昂與巴克萊會合,並受巴克萊指揮。8月3日,兩軍會合。

8月16日,內伊率前衛部隊趕到斯摩棱斯克對麵的第聶伯河,俄軍在用大塊石築成的城牆上防守。拿破侖趕到後,命令進攻,遇到俄軍頑強的抵抗,俄軍撤離了該城。

如果拿破侖認識到,法軍在損失嚴重的情況下,未能取得決定性的戰果,如果繼續向前推進,敵軍就可能切斷他的退路的話,拿破侖就不會徹底的失敗了。

戰爭之初拿破侖尚考慮到戰線過長,糧食的補給等問題,

在維爾納停留18天的時候,土兵們就因氣候不適而得了痢疾,戰馬由於燕麥不足,改喂黑麥,而成批地死亡,由於拖拉火炮的騾馬不足,被迫拋棄了100門火炮和500輛彈藥車。

現在法軍如果從前進基地柯尼斯堡算起,已推進了480英裏,如果進軍莫斯科還要再向前推進240英裏。

狂妄自大的拿破侖,在此時已成為戰爭瘋子,不顧基本的軍事原則。又推動他的大軍向莫斯科進軍,這一錯誤決定,是導致他失敗的關鍵原因。

在俄國萬分危急的時刻,庫圖佐夫從戈羅什基來到彼得堡,被選為彼得堡義勇軍和莫斯科義勇軍司令。

庫圖佐夫知道,遲早會任命自己來統帥軍隊,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徹夜研究戰爭形勢圖,想找到打敗拿破侖的方法。

一天夜裏,沙皇差人給他送來一封信。

亞曆山大在信中任命庫圖佐夫為總司令。他寫道:“米哈伊爾·伊拉裏奧諾維奇:您在軍隊中的崇高威望,你對祖國的真誠熱愛,您屢建奇功的豐富經驗,使您有權贏得這一信任。在選擇您擔當此重任之際,我請求上帝保佑您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不負眾望。亞曆山大謹啟。”

“這可是一隻‘北方老狐狸’!拿破侖得知庫圖佐夫的任命時,意味深長地說。

庫圖佐夫在得知拿破侖的反應後,謙遜地說:“我將努力向這位偉大統帥證明:他說得對!”

庫圖佐夫一上任,就組織了強大的後衛,阻止拿破侖的追擊,並決定先打一仗看一看,而後就有了博羅季諾阻擊戰。

戰場距莫斯科110~112公裏,這裏有兩條斯摩棱斯克大道直通莫斯科,並有科洛恰河這道天然屏障,地形開闊,適宜騎兵大部隊作戰。

俄軍的陣地:

麵起自位於莫斯科河畔的馬斯洛沃村,中經博羅季諾村,迄於舍瓦爾季諾村,幾乎全線都得到科洛恰河的掩護。

右翼有莫斯科河為屏障。

左翼有舍瓦爾季諾村附近的多麵堡為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