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退戰:危中取勝(2 / 3)

弱點在左翼。

9月5日,法軍開始攻擊舍瓦爾季諾村的多麵堡,激戰一整天,深夜,庫圖佐夫命俄軍撤出戰鬥,1.1萬名俄軍,頂住了近3.5萬名法軍的進攻。

俄軍損失6000人,法軍的傷亡大致相同。

多麵堡不在俄軍的主防禦係統,是前沿陣地。

9月6日無戰事。

俄軍的右翼構築了堅固的工事,中央有庫爾幹納西炮壘。左翼由巴格拉季昂防守,構築了鈍角壘。

博羅季諾至鈍角壘之間寬2.5—3公裏的左翼是法軍的主攻方向。

庫圖佐夫將2個步兵軍和炮兵留作預備隊。

俄軍共計12萬人,其中1萬人是從未參加戰鬥的義勇軍,有7000名哥薩克騎兵和640門大炮。

拿破侖用於戰場的總兵力為13.5萬和587門炮,近衛軍留作預備隊。

拿破侖集中13.5萬人中的8萬人和587門大炮中的400門攻擊俄軍左翼中部,打算在這裏突破俄軍陣地,然後迂回部署在中央和右翼的俄軍主力。

而庫圖佐夫卻決定在左翼隻留少量部隊,而將主要兵力部署在右翼,許多曆史學家認為,這個決定是極其高明的,在交戰過程中,庫圖佐夫將部隊從右翼調到左翼。

庫圖佐夫為什麼將部隊部署在左翼的少,右翼的多呢?

他在9月4日的給沙皇信中也談了左翼薄弱的問題,但他希望拿破侖從左翼進攻,庫圖佐夫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

庫圖佐夫是為了撤退。

左翼隻有戰術意義,右翼有戰略意義。

戰場右翼的新斯摩棱斯克大道與左翼的舊斯摩棱斯克大道相比,前者比後者短而且路況更好,事實正是如此,當交戰結束,俄軍撤退時,盡管天色漆黑,部隊混亂,俄軍仍以四路馬車縱隊沿新斯摩棱斯克大道撤退,如果是舊斯摩棱斯克大道,後果不堪設想。

更重要的是,沿新大道退守後,可以封鎖兩條大道的交彙點,重新封鎖通往莫斯科的道路,從而獲得主動。

這場戰役是庫圖佐夫防禦,拿破侖進攻。

9月7日,法軍向俄軍陣地發起猛烈進攻。法軍首先攻占了不在陣地的博羅季諾村,這是俄軍的一個前沿支撐點,俄軍向科洛恰河對岸撤退,由於來不及炸毀橋梁,法軍衝過了科洛恰河。

俄軍調來數個獵騎兵團,投入戰鬥,將法軍逐過河去,經過一場激戰,俄軍終於燒了橋梁,但俄軍損失了693名獵騎兵團士兵和11名水兵。

左翼的戰鬥更加激烈,法軍向鈍角壘發起全麵進攻。

俄軍名將巴格拉季昂防守左翼。

法軍科姆潘師率先進攻鈍角壘,科姆潘受傷,達武元帥親率先頭旅發起衝鋒,突入鈍角壘,但被新調來的俄軍第27步兵師逐出。法國將軍戴斯特和德塞身負重傷,達武的坐騎被擊斃,他本人被震傷。

拿破侖又調了三個軍攻鈍角壘。

左翼危險。

庫圖佐夫從右翼和預備隊中調兵支援左翼。

俄軍打退了法軍的四次進攻。

在鈍角壘法軍投入3.5萬名士兵,俄軍投入1.8萬名士兵。

在陣地中央,法軍占領了中央炮壘,把俄軍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隔開。但又被俄軍擊退。

僅在10小時內,俄、法兩軍傷亡就達10萬人。

戰鬥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當法軍發起第八次衝鋒時,巴格拉季昂率軍進行反衝鋒,戰鬥中,他受了致命傷,士兵們隻得把他送回謝苗諾夫斯科耶村,法軍乘機攻取了鈍角壘,出現在第1集團軍的翼側。

科諾夫尼岑接替巴格拉季昂指揮第2集團軍,他把部隊撤過了謝苗諾夫斯基溝,又把部隊組織起來。在烏季察村的圖奇科夫為了避免被敵人分割,也開始後撤。

左翼出現缺口。

庫圖佐夫派多赫圖羅赤去指揮左翼部隊。

多赫圖羅赤就地組織防禦,抵抗法軍鐵人師的進攻。

法軍元帥們請求拿破侖投入近衛軍,隻要再發動一次猛攻,就能解決戰鬥,繆拉用腦袋擔保他能取勝。

拿破侖投入了青年近衛軍和騎兵預備隊。

正在這時,在博羅季諾村以北,出現了哥薩克騎兵和俄國的正規騎兵,威脅著法軍的後方,法軍的左翼垮了下來,禁衛軍隻得停止對炮壘的進攻,轉而迎擊哥薩克騎兵。

由於庫圖佐夫及時在關鍵時刻使用了騎兵,使敵人陷入慌亂,為自己贏了時間,及時把預備隊調到炮壘和左翼,鞏固了已陷入癱瘓的左翼。

庫圖佐夫沒有讓騎兵深入到法軍的後方,他打亂了拿破侖的部署後就命令撤退了。

拿破侖的參謀長貝蒂耶、幾名元帥以及拿破侖身邊的其他人,低聲商量了一陣,然後請拿破侖的親信之一達呂,要求拿破侖把老禁衛軍投入戰鬥。

拿破侖拒絕投入老楚衛軍,他說:“如果明天再交戰,你說,達呂,還讓誰去打仗?”這是拿破侖的一次失誤,不投入老禁衛軍就難以取勝,當時隻奮力一擊,全殲俄軍。

博阿爾奈傾盡全部兵力,進攻拉耶夫斯基炮壘,步兵從正麵進攻,騎兵從兩翼進攻。

在法軍的兩次進攻中,俄軍第24師的官兵幾乎全部陣亡,第26師傷亡慘重。希爾萬斯基團1400名士兵中,幸存者隻有92人。

第9巴黎團犧牲了1116名士兵。科連庫爾本人陣亡。庫爾於納炮壘被攻克。

第1集團軍總司令巴克萊大怒,他衝入敵陣,像一個士兵一樣衝殺,他已換了4匹馬,幾名副官被打死。

整個俄軍的陣線開始動搖,鈍角壘和炮壘已失守,博羅季諾村、謝苗諾夫斯卡亞村和烏季察村已陷敵手,巴格拉季昂已經不存,巴克萊堅持要撤退,俄軍正從兩翼壓上來,而且主要預備隊——老禁衛軍尚未投入戰鬥。

巴克萊親自來到指揮所,勸庫圖佐夫下令撤退。

庫圖佐夫卻發出準備反攻的命令:“明天進攻敵人。”他派人向所有的指揮員和部隊宣布了這一命令。

法國元帥也來到指揮部,要求拿破侖投入老禁衛軍戰鬥。

拿破侖又拒絕了。

法軍停止了進攻,轉入防禦。深夜,戰果查明他占領了庫圖佐夫的全部工事和陣地。他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他沒有投入老禁衛軍發動新的進攻,他失去全殲俄軍的機會。

退到新陣地的俄軍做好9月8日再戰的準備。

庫圖佐夫的偵察人員告訴他,拿破侖的軍隊已轉入防禦,他們放棄了拉耶夫斯基炮壘、鈍角壘和整個博羅季諾域。

巴克萊和多赫圖羅夫都認為俄軍進攻是有利的。

但庫圖佐夫下了命令:向莫斯科撤退。

9月8日淩晨,俄軍放棄陣地,實行全線撤退。

這一仗:

俄軍損失了4.4萬人和23名將軍。

法軍損失了4.7萬人和47名將軍。

評析

無論哪一種戰鬥,誰都不會隻進不退,誰都沒有常勝不敗,在戰鬥過程中的小勝小敗,若隱若晦狀態,瞬息萬變,不機警不能應付,不變通無以達勝。以退為進,所爭取的並非暫時得失,而是最後勝利。庫圖佐夫巧妙地把握局勢,施此謀而見奇效。

庫圖佐夫為什麼不在最危險的時候撤退,而在易於反攻時撤退,這正是統帥與名將的差別。

在巴克萊要求撤退時,是不能退的,一退就會全軍覆沒。因為數萬人的軍隊不同於一個營,這麼多的軍隊一刻也未與敵人脫離接觸,根本不能從容撤出戰鬥;如果撤退,隻是潰散之軍的敗退,而敗退就必然變成逃跑,就不可避免地在敵人追擊下全軍覆沒。

為什麼在易於進攻時反而沒有進攻呢?庫圖佐夫認為進攻不可能擊敗拿破侖,因為他的老禁衛軍還未投入戰鬥,進攻隻能使俄軍損失有生力量,不如耐心等待戰機。

正因為如此,庫圖佐夫選擇了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