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關鍵在於落實——落實是領導幹部責任心使然(1)(3 / 3)

在抓落實過程中,不同的政績觀會有不同的抓法、不同的結果。什麼叫政績?顧名思義,就是為政之績,即為政的成績、功績、實績。我們做事情、幹工作,如果做到了上有利於國家、下有利於人民;既符合國家和人民眼前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國家和人民長遠利益的要求;既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又能促進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那就做出了黨和人民所需要的真正的政績。一些領導幹部落實工作抓得不好,主要是政績觀出了問題,個人主義思想在作祟。各級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把抓落實的出發點放到為黨盡責、為民造福上,而不是樹立自身形象、為自己升遷鋪路;把抓落實的落腳點放到辦實事、求實效上,而不是追求表麵政績,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把抓落實的重點放到立足現實、著眼長遠、打好基礎上,而不是盲目攀比、竭澤而漁。

領導幹部在抓落實過程中,還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注意防止和糾正各種急功近利的行為,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多幹打基礎、利長遠的事。說到這裏,我想起了山西右玉縣植樹造林、改造山河的感人事跡。右玉地處毛烏素沙漠的天然風口地帶,是一片風沙成患、山川貧瘠的不毛之地。解放之初,第一任縣委書記帶領全縣人民開始治沙造林。六十多年來,一張藍圖、一個目標,十八任縣委書記和縣委、縣政府一班人,一任接著一任、一屆接著一屆,率領全縣幹部群眾堅持不懈,用心血和汗水綠化了沙丘和荒山,現在樹木成蔭、生態良好,年降雨量較之解放初期已顯著增加。老百姓記著他們、感激他們,自發地為他們立碑紀念。正可謂“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右玉精神”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始終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功在長遠的實幹精神,在於始終堅持為人民謀利益的政績觀。我們抓任何工作的落實,都應該這樣去做。

抓落實必須具有知難而進、鍥而不舍的奮鬥精神

抓落實的過程,必然會遇到許多矛盾和問題,隻有努力解決好各種矛盾和問題,才能把落實工作真正抓好、抓出成效。矛盾和問題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沒有發展。因此,我們在各項工作包括抓落實工作中,不要怕遇到矛盾和問題,而要敢於正視矛盾和問題。不要繞開矛盾和問題走,而要同群眾一道千方百計地去求得矛盾和問題的及時正確解決。這是各級領導幹部在抓落實及其全部工作中應該具有的根本態度。

當前,我們在改革和發展中遇到很多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有的還比較突出。比如,經濟發展方式粗放、資源約束加劇、環境壓力增大、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務繁重等矛盾和問題,正在日益顯現出來。又比如,在對外開放中涉及的貿易摩擦、貿易保護主義、技術封鎖問題,以及涉及國家主權、安全和長遠發展的種種矛盾和鬥爭,也越來越多。再比如,隨著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對黨員隊伍教育和管理的難度增大,保持黨的先進性,麵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所有這些矛盾和問題,都要求各級領導幹部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迎難而上,敢於麵對並認真探索解決之策。如果眼中隻有成績和經驗,看不到問題和困難;如果回避矛盾,遇到困難繞道走,見到難題就躲避;如果報喜不報憂,有了矛盾推責任,出了問題捂著拖著,那麼抓落實就有落空的危險。有些地方、部門和單位,積累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有多種原因,但很大程度上與這些地方、部門和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遇到矛盾畏難情緒占上風、解決問題不得力有直接關係。抓落實,還要求領導幹部增強預見性,及時發現並盡早解決矛盾和問題,努力使簡單矛盾不演化成複雜矛盾,小問題不延誤成大問題。領導幹部要多到矛盾突出的基層去,多到困難較多的一線去,多到難點焦點問題聚集的地方去,在克服困難、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中抓落實、促發展、出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