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坐好月子,做一個健康的新媽媽(1)(2 / 3)

出院後的生活安排

(1)家務事

在醫院內度過的僅僅是產褥期的一小部分時間。出院後新媽媽仍要多在床上休息,注意保養。

產後1個星期,可以慢慢做一些身邊的小事情,比如換尿布、喂乳等一些輕鬆的事情。但不宜過分操勞,隻能幫著做些輕鬆家務,活動活動身體。

如果產後恢複得快的話,3個星期就可以離床下地,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其實,僅是照顧嬰兒,身體也會感到疲勞。所以仍要注意休息,每天至少要保證8~9小時的睡眠時間。產後5~6個星期之後,才能像平常人一樣做家務。

(2)洗澡

在產褥期是不宜坐浴的,隻有在生產4個星期後,當惡露完全幹淨後才能坐浴,而且坐浴的時間不能太長,水溫不能太高。

這時,新媽媽最好淋浴。產後5天後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裏站著淋浴。但要注意不要感冒。

產後2~3日後就可以洗頭發,但要把頭發迅速吹幹。燙發或梳整發型要在2個月後。

(3)腹帶

腹帶是妊娠期使用的,分娩後一般不需要再係腹帶。但是如果腹部過於鬆弛,那麼產後最好再係腹帶2個星期左右。這樣可以支撐下垂的肚皮,同時也會心情放鬆。

(4)外出

產褥期一般至產後4~6個星期就可以結束。產後4星期左右就可以外出了。

如果自己覺得沒有什麼異常,想外出時,也一定要進行健康檢查,看看身體恢複得如何。在確定無異常,產後恢複很好後,才可外出。特別是那些患有妊娠中毒症的產婦,產後還要檢查水腫、尿蛋白及血壓等情況,看其症狀是否消失。

產後心理調節

1.盡快適應小寶寶降生帶來的家庭變化。

2.重視和珍惜家庭感情。

3.消除怕胖的顧慮,加強營養。

4.正確對待產後可能發生的各種疾病。

分娩後會陰的護理

分娩時,由於胎兒壓迫會陰部,以及醫生助產時在會陰部的操作,產後會陰部常會發生充血和水腫,有的可能還有程度不同的會陰部撕裂傷或有會陰側切傷口。另外,由於產後陰道內不斷有惡露排出,所以,若不注意加強會陰部的護理,常易引起會陰部以致生殖係統的感染。

首先,新媽媽應注意會陰部的清潔。產後每天至少要在專用的清潔盆中清洗會陰部2次。衝洗一般用溫開水即可,不需加其他藥物。若有會陰部撕裂傷或會陰側切傷口,則可用溫開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衝洗,並在每次大便後洗1次。每次衝洗後都要更換護墊,護墊要用經過消毒的,並要勤洗勤換。

會陰部腫脹明顯的新媽媽可用溫熱毛巾熱敷以助消腫,每天3次,產後5~6天開始,可用溫水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每晚1次,以促進會陰部傷口愈合。分娩時造成的會陰損傷要完全愈合,大約需2周時間。此後可改為每天用溫開水清洗會陰1次,同時要注意月經帶及內衣、內褲的清潔衛生,勤洗勤換,洗後晾在陽光下充分暴曬,以利殺死細菌,預防感染。

分娩後要注意會陰傷口的護理

拆線後,每天可用1:1000新潔爾滅(苯紮溴銨)等消毒液衝洗2次,大便後也要衝洗1次,並應避免大便等髒物的汙染。拆線後,多數新媽媽此時已回到家中,如惡露還沒有幹淨,仍應堅持每天用溫開水洗外陰兩次。同時,應保持大便通暢,以免傷口裂開,必要時可服些輕瀉劑。最好采用坐式大便,並避免蹲坑時間太長。另外,拆線後傷口內部愈合尚不牢固,故不宜過多走動,也不宜進行動作太大的鍛煉。

此外,在正常情況下,會陰傷口在拆線前會有不適感,坐時也可能疼痛,拆線後一般會減輕,但需2~3周後才會完全恢複正常感覺。有的新媽媽在產後10天左右,發現陰道掉出帶結的腸線頭,對此不必驚慌,那是從陰道口脫落的腸線。如果在會陰部有絲線,則應找醫生及時拆除,以免引起感染。

剖宮產的產婦注意事項

剖宮產是解決難產的開腹大手術,術後恢複是否順利,對新媽媽的日後健康關係極大。也就是說,新媽媽在坐月子期間,還必須十分注意術後傷口的恢複。

剖宮產的新媽媽,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①手術後新媽媽腹部傷口疼痛,但這種疼痛是可以忍受的。如果疼痛難忍,就要請醫生檢查,是否腹壁有血腫。

②術後陰道會流血,其流血量不應超過月經量,過量者應報告醫生,及時查找原因,進行治療,以免失血過多。

③術後應注意:第一天在床上坐著。第二天拔出導尿管後可下地大小便,每3小時排尿一次。因為過脹的膀胱會影響子宮的正常收縮,可能引起產後大出血。第3天可在室內扶牆練習踱步。如感覺頭暈、難受,應立即上床休息,謹防摔傷。

④腹部傷口通常在手術後7天拆線,拆線後咳嗽時要用手按壓傷口兩側,防止震開傷口。

⑤手術後要特別注意衛生,除每日洗臉刷牙、飯前便後及哺乳前洗手外,還應保持傷口處的衛生。當然會陰部的衛生也不可忽視。

⑥手術後的飲食,可根據手術情況而定。通常手術後6小時可進食米湯、蛋湯、藕粉、豆奶粉等流質軟食。每日進食5~6次,每餐不可過飽,以防消化不良或腸梗阻。飲食中應補充含蛋白質高的雞蛋、瘦肉等食品,以利傷口恢複。可吃水果補充維生素。如大便幹燥,可吃些香蕉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