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多元化之路:鳳凰涅?劊?晃?』鷸厴?(1)(3 / 3)

史蒂夫·喬布斯從此成為娛樂界的大鱷,好萊塢開始有了他的一席之地。隨後的《海底總動員》《超人總動員》等一係列動畫電影的成功,不僅展示了皮克斯無可匹敵的技術力量,更體現出它的生機勃勃。它令夢工廠、華納等行業老霸主望塵莫及,更使得成功壟斷世界幾十年的動畫大佬迪士尼顯得舉步維艱。

就在皮克斯如日中天的時候,蘋果卻在新的競爭中江河日下,即便是連換幾任總裁也無法挽回頹勢。由於對蘋果的深厚感情,1996年,斯蒂夫·喬布斯將Next公司賣給了亟待新技術支持的蘋果,他因此擔任了蘋果公司的總裁顧問。後來,他采用了一些計策使得當時蘋果公司總裁憤然離職,於是他當上了“臨時總裁”。

重回蘋果並奪回大權的斯蒂夫·喬布斯,對蘋果進行了全麵整頓。為了設計出獨特的外形,他甚至向糖果公司的包裝專家討教。在他的強勢領導下,蘋果在短短的10個月時間中開發出了一款極具個性化風格的、塑料外殼包裝的iMac電腦。iMac電腦的出現震驚了整個電腦界,並在市場上大受歡迎,沉寂已久的蘋果終於重放光彩。但是,由於消費時尚的變化,蘋果開發的各類個性化電子產品迅速被淘汰。2000年,蘋果出現季度虧損,股價隨之下跌。

在這關乎蘋果存亡的階段,斯蒂夫·喬布斯再度憑借他的天才創造力和獨到的商業眼光拯救了蘋果:他決定從單一的電腦硬件生產向數字音樂領域多元化轉變,於是在2001年推出了個人數字影音播放器iPod。這款多元化的iPod成為蘋果全麵翻身的一支奇兵,2004年全球iPod銷量突破45億美元,到2005年下半年,蘋果已經銷售出2200萬枚iPod數字音樂播放器,而通過它的iTunes音樂店銷售的音樂數量則高達5億首,幾乎一統天下。美國《商業周刊》撰文指出:自從2001年以來,憑借iPod,蘋果創造了148%的營業收入增長。顯然,斯蒂夫·喬布斯已經是數碼娛樂時代的領頭人。

斯蒂夫·喬布斯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多元化模式有時可以令一個企業和企業家起死回生。

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過於專業化的企業往往會出現前有封堵,後有追兵的困境,企業不堪擠壓,市場份額越做越小,人才越走越少,效益越來越差。由於力量對比的懸殊,在其他大企業的擠壓下不得不退出行業,結果被“擠死”了。多元化與專業化,一個是狼窩,一個是虎口,到底怎麼辦才能有出路呢?多元化究竟是死路還是出路?這也是我國很多經濟學家和企業家多年來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所以這個問題必須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來區別對待。走多元化戰略是一個險招,但是如果具備了下麵兩個條件,就是有驚無險,還能摘到讓企業起死回生的靈芝仙草。第一個前提條件是,企業的主業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高的程度,市場占有率、技術水平、管理水平都無懈可擊,產業的發展餘地已經到頂,有著豐厚的剩餘資本;第二個條件是進入的領域一定要有優勢。

多元化、專業化本來並無優劣之分,都是企業因環境變遷,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的一種產業結構形式,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變化著的過程。是否要走多元化道路,關鍵還在於是否能夠掌控住整個全局的正常運行。

33.革自己的命,鳳凰隻需涅槃

1984年,由於受日本廠商的瘋狂進攻,英特爾存儲器業務開始衰退。他們生產出的產品像山一樣堆積在倉庫裏,資金周轉困難,英特爾陷入困境。幸好後來總裁安迪·格魯夫創立了目標式管理方式,支撐住了英特爾運營的軸心,而且微處理器業務也逐漸成熟起來。有一天,安迪·格魯夫與英特爾董事長摩爾討論公司困境。當時他問摩爾:“如果我們下台了,另選一位新總裁,你認為他會采取什麼行動?”摩爾猶豫了一下,回答道:“他也許會放棄存儲器業務。”安迪·格魯夫說:“那我們為什麼不自己動手?”一年後,安迪·格魯夫提出了新的口號:“英特爾,微處理器公司。”英特爾順利地渡過了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