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湖南省副省長甘霖宣布:“從今年開始連續五年,勞倫斯頒獎典禮落戶湖南!”國家體育總局與央視如此放心地將“中國勞倫斯”(“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獎”創始於1979年)這個有著深厚曆史積澱、對於中國體育而言又具有舉足輕重意義獎項的頒獎典禮下放給一個地方電視台承辦。這標誌著湖南衛視終於在一向毀譽參半的輿論聲中,贏得了官方的認可。
這個為全國電視觀眾帶來歡聲笑語與無限感動的《快樂大本營》究竟走過了怎樣的路程?
1996~1998年,隨著衛星電視技術的發展,各個省市的地方電視台紛紛通過衛星擴展了他們的播出範圍。之前各省的觀眾基本上都隻能收到中央電視台和本省市地方電視台的節目,而技術改革之後普通的衛星電視也能收到30套以上的電視節目。人們在看電視的時候,有了比從前更為廣泛的選擇可能。
對於各個省級電視台而言,“上星”是一個大好機會。對於企業來說,在地方台做廣告所能收獲的效應,在“上星”之前與“上星”之後,簡直不能同日而語。因此,衛星電視台的廣告價位自然也將水漲船高。於是,當時幾乎每個省級電視台都野心勃勃地製訂著自己的提高收視率計劃。
然而不久之後,幾乎所有的省級衛視同時發現,他們的收視率較之從前,並沒有出現明顯的提升,當地企業自然也沒有對電視台產生信心,電視台的廣告收入沒有顯著增加。於是各個地方台的負責人員和策劃人員開始坐下來冷靜地分析原因:第一,當時各個省級衛視的主打節目還不成熟,無法吸引固定觀眾群體,自然收視率很難有突破性提高;第二,當時很多省級衛視試圖通過電視連續劇吸引固定觀眾群體,但這使得一部電視劇的版權、首播權等都成了最為搶手的商品,各個電視台為了一部電視劇的首播權甚至是播放權打得頭破血流,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在這種紛亂的局勢中,湖南衛視第一個跳出紅海,發掘了觀眾對電視娛樂節目的需求。《快樂大本營》和《玫瑰之約》是湖南衛視在娛樂化道路上的初期探索,他們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當時,人們晚上在其他地方電視台看到的都還隻是千篇一律的電視連續劇,而且常常出現的情況是:當某部電視劇熱播時,多個省級地方電視台一擁而上,以同樣的電視劇搶奪觀眾。
在這樣的環境下,《快樂大本營》的推出給電視觀眾帶來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可謂大矣。
2005年8月26日晚,2005年“超女”總決賽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央視的調查結果顯示:湖南衛視有31.38%的收視率,是衛視有史以來當之無愧的收視率之最。一時間“玉米”、“涼粉”、“盒飯”橫飛,甚至連一些名人也不諱言,自己是哪位“超女”的“粉絲”。粗略估計,超級女聲為湖南衛視帶來的整體收益超過一個億。
從“上星”到今天,湖南衛視同其他省級衛視一樣,都走過了約10年的艱辛道路。在這10年的探索中,湖南衛視著意創新,另辟蹊徑,終於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各個地方台的領頭羊。這對其他行業的企業顯然也是個借鑒對象。
市場經濟充滿競爭,也充滿機會,觀念就是效益,思維就是出路。企業負責人應該意識到,不論是開發產品,還是拓展市場,如果亦步亦趨地拘泥於舊有的思想,那將十分被動,我們應有“敢想別人所未想,敢做別人所未做”的創新思維,劍走偏鋒,另辟蹊徑,善於從市場中尋求空隙,從信息中捕捉商機,從觀察中啟迪靈感,敢於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事物,這樣才能開發出競爭力強的產品,從而搶占市場先機,贏得主動,在競爭中取得勝利。
47.充分挖掘“長尾理論”的潛力
“長尾理論”是網絡時代興起的一種新理論。由於成本和效率的因素,當商品儲存流通展示的場地和渠道足夠寬廣,商品生產成本急劇下降以至於個人都可以進行生產,並且商品的銷售成本急劇降低時,幾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極低的產品,隻要有人賣,就會有人買。這些需求和銷量不高的產品所占據的共同市場份額,可以和主流產品的市場份額相比,甚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