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拿“李寧”的專賣店與耐克、阿迪達斯的對比,會感覺到“李寧”的專賣店缺少一種氣氛,讓人覺得不知道在表現什麼。而在耐克、阿迪達斯的專賣店空氣中都彌漫著一種運動、時尚的味道。另外,李寧公司這麼多年雖然做了許多體育讚助活動,但這些體育讚助活動,效率並不是很高。“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李寧”,這樣的口號還是太虛,並不能成為公司的發展戰略,公司必須要明確製定自己的發展戰略,才能形成有效的突破。
因此,基於對李寧公司問題分析以及“李寧”優勢的分析,IBM認為,“李寧”必須在業務發展方向上有所舍棄,應當聚焦資源,將原來“李寧”的品牌優勢放大。“李寧”需要把體育專業化作為自己的發展戰略。李寧公司欣然同意了這一提議。
有了戰略方向感的“李寧”,在十多年積累的基礎上,開始注重自己的戰術活動一致性。“李寧”原來的情況是:核心消費群老化,產品定位偏向休閑,缺乏專業運動屬性,親和力作為品牌個性沒有迎合和滿足年輕消費者訴求,營銷推廣以傳統媒體和情感型廣告方式為主。改進的方向是定位15~25歲的年輕消費者,淡化對產品休閑性的宣傳和推廣;塑造專業運動用品形象,塑造運動的、個性的、成功的品牌個性,采用合適的體育代言人,中短期內以產品功能型廣告為主,輔以情感型廣告,加大運動營銷投入。以此策略為指導,2003年2月,李寧公司與“足球先生”李鐵簽約,雙方共同致力於專業足球產品的開發,標誌著李寧公司已走向專業足球領域。2004年2月,第一款李寧牌專為足球明星李鐵設計的“Tie”專業係列足球鞋問世;2004年9月,第一款李寧牌專業籃球鞋Free Jumper問世,標誌著“李寧”進入專業籃球產品領域。實際上,李寧公司已經在2004年年底成功開發了不同體育類別的新型專門鞋類係列,如足球、籃球、網球、跑步及健身等。
在廣告方麵,“李寧”同時推出了針對提升大眾對“李寧牌”運動產品及新型鞋係列認話的功能性廣告,2004年4月推出以“李寧帶給中國運動飛的力量”為主題的全新廣告係列及“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理念,這一切在中國市場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市場反響。
此外,“李寧”早期就開始了對渠道的調整,李寧公司除了要求經銷商必須開專賣店以外,公司還花大力氣為經銷商做培訓,為經銷商培養合格的店長。實際上,到2004年年底,“李寧”的店鋪總數量達2 887間,其中,特許經銷商經營零售門市2 526間,自營零售店120間和自營特約專櫃241間。此外,在北京及上海的黃金地段開設了三間店麵較大、陳列及裝修現代化的“旗艦店”。而到2005年,這些店麵的形象,已經進行了第四次升級,以符合新的發展潮流。
市場是最好的檢驗者,2002年李寧公司營業額達到約9.58億元人民幣,2003年達到12.76億元人民幣,2004年為18.78億元,較上年大幅上升47.2%,純利上升42.0%,而2005年,“李寧”的營業額突破了20億元。我們看到,“李寧”自2002年年底確定專業化發展戰略,短短的兩年多時間,便取得了快速發展。
“三年發展靠機遇,十年發展靠戰略”,一個隻想賺一些錢的企業隻要抓住一次好的機遇就足夠了,但是對於一個想在十年時間內連續取得成功的企業,沒有正確的戰略指引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對於想謀求長遠發展的企業,建議必須重視戰略管理。
56.將分散資源專注集合成產業化
新東方剛創立的時候,整個出國考試培訓市場魚龍混雜,教學水平良莠不齊,而且由於出國考試是短期培訓,創辦者的心態大多也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北京培訓市場也是如此。但是幾年過去了,許多競爭者都已經銷聲匿跡,退隱“江湖”,唯獨俞敏洪和他的新東方挺立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