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與外資合作,加強品牌影響力
家電企業是中國最具成熟產業性質的企業。但是在國際化進程中,仍然會犯些冒進主義的錯誤。而美的,卻在低調中憑借謹慎的外資合作和海外策略迅速崛起。
2008年7月,美的電器與開利亞洲公司在廣州簽約,合資成立美的開利製冷設備有限公司。新公司初始注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美的電器出資1.2億元,持有60%的股份。與開利展開大規模合作,對美的而言是一次機遇把握和質的飛躍。
合資項目定位於空調技術和整機的研發與製造,雙方在渠道、製造和產品方麵優勢互補。新企業主要生產開利海外訂單的家用空調和輕型商用空調,不生產“美的”品牌的產品。同時,公司還將依據訂單需求進行產能規劃,分步進行項目投資與場地布置。
開利亞洲成立於1985年,是美國開利公司的附屬子公司。美國開利則是全球最大的暖通空調和冷凍設備供應商,2007年銷售收入高達146億美元,旗下擁有18個研發中心。美的相信,此次合作成功,必將有助於美的空調一直以來的戰略目標“國內第一、全球三強”的實現。
據相關人士透露,這份合作協議簽署的條款具有“排他性”:開利以後在中國采購的所有家用空調產品必須由合資公司提供。同時,開利交給其他空調廠商的訂單也將逐步轉給美的開利生產。如此一來,美的能夠鎖定開利國際市場訂單,保證出口數量和合理的利潤水平。這樣就能擁有龐大的訂單數量,美的還可以借此消化部分閑置產能。2007年,美的產銷量為1 200萬台,但其產能已達到1 500萬台。
除了獲得訂單,美的與開利合作,主要還是希望提升自身水平。借助新合資公司,致力於成為雙方穩定與長期的資本、產品、技術甚至品牌合作聯盟,美的將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對接國際品牌製造、技術與管理。
近年來,中國空調業麵臨困難,內外嚴峻的形勢致使許多中小品牌消失。然而,美的卻因對技術的重視躋身空調品牌第一陣營。現在,美的空調的產業鏈非常完整,像壓縮機和電機等核心部件,不僅能實現完全自給,還可輸出,從而獲得不菲的利潤。這就是美的通過產業鏈高效整合所獲得的結果。
其實,美的與開利的合作,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美的的整體實力弱於開利。而開利之所以選擇美的,是因為看到對方已經成為國內領先的空調製造及出口企業。它希望通過聯手,鞏固其全球空調老大的地位。
所以有人認為,美的豈不是在為外國企業打工?對此,何享健非常坦然,他非常務實地說:“美的在國內是一個強勢品牌、領導品牌,但在國際上最多隻是一個中等規模的企業。目前的格局決定了,你不願意與外資合作,就可能喪失發展機會。很殘酷的現實,沒辦法。通過合作,慢慢積累實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國際化的能力、產品國際化的程度,才能去戰勝它。這是一個企業無法跨越的階段,你必須交這個學費。保護是保護不出一個企業,保護不出一個產業的。隻有參與全球化的競爭,中國的一些企業才能脫穎而出。”從整個環境來看,目前的中國製造和當年的美國製造、日本製造相比,是有競爭優勢的,有成本優勢,有大規模製造優勢,有市場優勢。日本造和美國造都發展成中國造,雖然今後的臉孔不同,是美國臉、日本臉,但都是中國造。
任何一個企業想把自己的品牌移植到國外的土壤上去,都需要冒水土不服的風險,所以我國不少在海外推廣自有品牌的中國企業都以失敗而告終。美的在國際化方麵“寧可走慢一兩步,不可走錯半步”,采取了與國外企業合作的方式,增加了自身的適應能力,也順利地推廣了自己的品牌。這種方式非常值得進行海外擴張的企業吸收借鑒。
59.最好的救市方式就是謀求更大的發展
當眾多商家都在凜凜寒風中裹著衣服“貓冬”,尋求生存之時,2008年11月18日,在央視2009年度黃金資源廣告招標會上,居然之家以總額5 900萬元的大手筆買下央視一套和二套重要標版廣告段位,一時間讓家居業界為之震動。
對此居然之家總裁汪林朋說:“最好的救市方式就是謀求更大的發展。”無論經濟形勢怎樣,永遠隻有滅掉的企業,沒有滅掉的行業。北京家居品牌向全國市場的滲透,預示著全國性品牌與地方性品牌的份額爭奪戰將更加激烈。家居行業要發展,居然之家就會走在前麵,這將是品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