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有些剛安裝的格力窗機居然無法啟動。經過檢查,發現是在運輸過程中空調的銅管被震斷了。最難堪的事情發生在1994年,在意大利首都羅馬,一家正在裝修、即將開業的餐廳裏,當工人們正在安裝從中國運來的格力空調時,一台正在試運行的空調發出“嘩嘩”的響聲。
當時朱江洪正好在意大利進行用戶調查。客戶盛怒之下將他奚落了一番,麵紅耳赤的朱江洪親自拆機檢查,機子打開後,大家都傻眼了——一塊海綿正在風葉上飄動。得罪客戶的罪魁禍首居然是一塊沒有粘緊的海綿,這種恥辱讓朱江洪痛定思痛,下了一個影響企業發展的關鍵性決定:狠抓質量,打造精品。
從1995年開始,格力開始進行全麵的質量整頓。設立零部件篩選分廠,進廠的每一個零配件,都要經過各種檢測,合格後方能上生產線。當年年底,格力公司開始推行精品戰略,製定了《總經理十二條禁令》,對生產過程中最容易發生問題的操作做了嚴格規定,任何員工隻要違反其中的一條,一律予以辭退或開除。
在質量管理方麵,同為家電企業的海爾很早就以重視質量聞名業界。張瑞敏有位朋友在他那裏買了台冰箱,但挑了很多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毛病。朋友走後,張瑞敏將庫房裏的超過400台冰箱全部檢查一遍,結果發現有76台冰箱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
麵對這種情況,有人提議把這些冰箱以低價處理給職工。當時,把殘次品低價格處理是很多生產廠家都采用的“老辦法”,但張瑞敏不這麼認為。他一聲令下,76台冰箱被砸成了廢鐵。當時,一台冰箱的價格是800元,相當於一個職工兩年的工資,很多職工砸冰箱時都心疼地流下了眼淚。
格力在質量上下的決心和力度與海爾相比毫不遜色。為了嚴把產品質量關,格力下設的技術部、質檢部、企管辦、總裝分廠聯合向公司實行空調器質量承包。為了提高質量意識,朱江洪讓人在總裝分廠廠部放了一把大鐵錘,隻要有產品質量不達標,就由這四個分部的負責人當眾用這把大鐵錘砸爛,並對有關負責人進行處罰。若是質量達標了,就給予重獎。
“我們始終堅守這樣的信念——隻有質量才是企業的靈魂,要從質量入手提升品牌含金量,以高質量開拓市場、贏得消費者。”格力總裁董明珠這樣說道。
美國蓋洛普商業調查公司曾做過一項民意測驗,題目是“你願意為質量額外支付多少錢?”其結果甚至使那些委托進行調查的人都感到吃驚:大多數用戶隻要產品質量滿意,就願意多花錢。較高的質量直接帶來了顧客的忠誠度,同時也支撐了較高的價格和較低的成本,並能減少顧客的流失和吸引到更多的新顧客。如果說20世紀是生產率的世紀,那麼21世紀就是質量的世紀,質量是平和占領市場最有效的武器。
61.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美國發生次貸危機的時候,我們並未預料到它的蔓延程度如此之快。直到我國江浙廣東沿海大量企業紛紛倒閉的時候,才有點驚心動魄的感覺。這次金融危機的確有些讓人防不勝防。據中國金融危機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半數企業處於危機狀態。
巴菲特曾說過:“隻有在退潮的時候,人們才知道誰在裸泳。”在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很多問題都被我們有意無意地給忽略了。即使沒有這次金融危機,我國企業現在的發展模式也必然會出問題,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我國的很多企業都是從勞動密集型加工工業起步的,這種發展模式的門檻比較低,主要依賴大量的土地、能源、資本、勞動力投入來支撐。長期處於有“製造”無“創造”的狀態。特別是現在,低端製造業的不可持續性也越來越明顯了:產能過剩、出口受阻、內需不足、原材料上漲、勞動成本增加、國外企業的入侵和吞並……
早就有專家預測說,2012年中國中小企業總數將超過5 000萬!盲目擴張,重複性建設,沒有核心競爭力的血腥競爭。最終結果是:各領風騷30天,前麵的倒下了,後麵的又補上來了。結果使錢都讓外國人賺了,苦都讓中國人受了。由於競爭壓力日漸加劇,企業不得不在排汙、員工待遇、社會責任等方麵下手以減少企業的壓力。沒有辦法,因為你不做,別人會做,世界工廠、中國製造是用我們的生存環境換來的!是用我們國人的血汗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