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讓品牌無疆界(3)(1 / 3)

2006年,中國動向從意大利Basic Net集團買下世界知名運動服飾品牌Kappa在中國內地及澳門市場的所有權。與國際品牌相比,中國本土運動服飾企業的競爭力較弱,製造能力依然是許多本土企業參與行業競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中國各類運動服飾生產製造企業超過400萬家,約占全球產量的65%。但是,中國動向避開眾多跨國體育巨頭短兵相接激烈競爭的專業體育用品市場,將Kappa在中國市場品牌運作定位於運動、時尚、性感、品位,以此讓Kappa這樣一個有悠久曆史的國際品牌在中國內地煥發了青春。

中國動向管理層分析認為,在運動服飾行業各主要品牌中,耐克公司商標是一種抽象圖案,阿迪達斯、銳步的商標是幾何圖案,彪馬使用動物圖案,隻有Kappa使用人物圖案。因此,從產品內在精神表現角度看,Kappa品牌更親近,易於將社會關係、社會文化等方麵聯係起來。一直以來,Kappa產品在全球範圍的品牌訴求也恰如其分,在融合意大利社會的時尚文化與體育精神方麵,在時尚運動休閑市場擁有重要影響力。在中國市場上,與Kappa定位趨同的品牌主要有彪馬和斐樂,但兩者目前的銷售額還很小。根據ZOU Marketing統計,按銷售額計算,2006年彪馬的市場占有率僅為2.9%,Kappa為6.2%,斐樂的銷售額更小。

自2005年9月成立以來,中國動向經曆了三個發展階段:代理、買斷和上市。公司管理層在不同階段提出了不同的企業發展目標,總體而言是:打造中國優秀的運動品牌管理團隊。進一步解釋,中國動向以在中國打造國際運動時尚頂級品牌Kappa為起步,推動公司整個產業鏈條緊緊圍繞“運動時尚”的差異化路線,鍛造核心競爭能力。

中國動向格外注重Kappa品牌的管理與運作,並由此展開包括研發、生產及銷售等各項運營工作。中國動向采用與產品定位一致的市場推廣及宣傳策略,具備產品組合的“運動”及“時尚”兩項主要元素。中國動向策略性地提供讚助,並選擇公司認為最適合推廣Kappa產品的形象及文化且有效針對客戶市場的廣告渠道。

例如,在2006年德國世界杯期間,中國動向讚助了由中國名人組成的“夢舟隊”。身穿Kappa運動服裝的夢舟隊成員在每場比賽結束後在中國全國性的電視節目中提供賽後評論,這一策略極大彰顯了Kappa產品組合的“運動”及“時尚”兩項主要元素,取得較好的市場效應。

中國動向還選擇品牌理念與其相近的國際品牌進行聯合品牌推廣活動,如與百事可樂的合作。中國動向還選擇能夠密切配合其風格及文化的廣告媒體,向消費者宣傳Kappa的品牌形象及產品信息。除了在雜誌上刊登廣告外,中國動向還利用室內及室外廣告、互聯網、廣告牌及口碑,為Kappa產品進行宣傳,推廣品牌知名度。

充分運用“以全球應對全球”思維,進一步整合全球產品設計與研發、人才、市場與渠道、營銷與品牌管理等方麵資源,夯實產業鏈競爭力與控製力,提升公司贏利能力與競爭力,從而實現“單一品牌國際化”等企業發展目標。這是眾多優秀企業脫穎而出的關鍵。後起的企業應該吸取他們的經驗,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努力成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後起之秀。

65.大事件營銷的魅力

2008年8月9日零時7分,北京奧運會最後一棒火炬手李寧在鳥巢上空,經過3分鍾的祥雲邁步繞場一周後,到了引燃棒前,略微停頓之後,點燃了巨大的祥雲火炬。李寧不僅僅點亮了中國百年奧運夢,還點燃了“李寧”品牌的國際化道路。

1990年,廣東李寧體育用品公司正式成立,同鼎鼎大名的耐克相比,李寧公司的誕生顯得有點微不足道。而經過近20年的發展,李寧牌係列產品逐漸贏得了眾多榮譽,李寧牌服裝和運動鞋係列不僅被推選為中國明星產品,而且被評為全國服裝行業十大名牌之一。

“李寧”雖然在國內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同耐克相比,“李寧”還是顯得勢單力薄。但“李寧”借著謙虛學習的態度,在與耐克的競爭中采取跟隨戰略,亦步亦趨,步步為營。

在品牌推廣上,“李寧”跟耐克非常相似。耐克公司從1980年開始讚助中國國家籃球隊,已經與中國28個奧運項目中的22個項目的運動協會或運動隊建立了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