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存輝認為:“中國當前特定經濟環境下,出現了很多有代表性的法人治理模式,如大股東意誌治理、強人治理、行政治理、能人治理。正泰治理模式代表家族企業發展的一種探索,治理模式和以上都不同,它是中國式家族企業文化結合了西方現代公司治理理論,雖然不一定成熟,但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中國企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一方麵,有一大批擔心權利被稀釋的經營者們、企業家們高喊MBO(管理層收購)。結果股權增加了,權利也增強了,在員工和公眾中的影響力卻鮮有根本改變;另一方麵,有一批從來不控股,甚至要繼續減持股份的企業領袖們,用一種獨立於股權之外的力量領導著他們的企業。比如,通信設備製造業老大華為公司,施行全員持股,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個人持股比例不足1%;聯想教父柳傳誌在聯想集團持股僅0.28%;馬化騰在騰訊公司也隻占有12%的股權。但是,沒有人否認,這些人在他們的公司裏都是絕對的精神領袖、靈魂人物。員工在團隊中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這樣的團隊才是真正有力量的團隊。
81.評估企業的核心是人才
比爾·蓋茨在美國與溫總理會談的時候,溫總理問比爾·蓋茨:“你們公司創新的基礎在哪裏?”比爾·蓋茨回答說:“我們創新就是靠人創新。”比爾·蓋茨曾坦言:“如果把我們公司頂尖的20個人才挖走,那麼我告訴你,微軟會變成一家無足輕重的公司。”“在市場競爭的條件下,首先是員工素質的競爭。”
微軟公司最根本的財富是什麼?代碼?還是固定資產?都不是!是那些在微軟工作了多年,開發過多個重要產品的開發團隊和程序員。為了建立和維持這個一流的研發團隊,比爾·蓋茨建立了一套很好的網羅頂尖人才、珍惜頂尖人才的機製。這套機製中最重要的就是股票期權激勵。
微軟是第一家用股票期權來獎勵普通員工的企業。公司有年度獎金和給員工配股。一名員工工作18個月後,就可以獲得股權中25%的股票,此後每6個月可以獲得其中12.5%的股票,10年內的任何時間兌現全部認購權。微軟公司職員的主要經濟來源並非薪水,股票升值是主要的收益補償。公司故意把薪水壓得比競爭對手低,創立了一個“低工資高股份”的典範,微軟公司雇員擁有股票的比率比其他任何上市公司都要高。這種薪酬製度將員工個人利益同企業的效益、管理和員工自身的努力等因素結合起來的做法,具有明顯的激勵功效。在微軟工作5年以上的員工,很少有離開的。有人估計,近3 000人在微軟被打造成百萬或億萬富翁。
星巴克也是用股權凝聚團隊。星巴克創始人舒爾茨出生在一個猶太人家庭,在紐約貧民區長大。他與家人擠在一個狹窄的小公寓裏,與兄弟姐妹分享著一張小床。屋外的地麵肮髒不堪,飛往肯尼迪機場的飛機每天在屋子上空無情地吼叫。有一天當舒爾茨一進家門,就發現自己靠打雜工維持生計的父親躺在了床上,原來他的腳踝斷了。從此他失業了,由於沒有醫療福利,家裏的經濟更加拮據。舒爾茨說:“我永遠忘不了這一幕,我父親是個快垮掉的藍領工人,他的價值沒有得到體現,沒有受到尊重,這使他覺得很辛酸和憤怒。所以我下定決心絕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在我的雇員身上。”舒爾茨的平民主義思想直接影響了星巴克的股權結構和企業文化,這種股權結構和企業文化又直接導致了星巴克在商業上的成功。他堅信把員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他們所作出的貢獻,將會帶來一流的顧客服務水平,自然會有良好的財務業績。
星巴克在1991年就設立了股票投資方案,允許以折扣價購買股票,所有員工都有機會成為公司的主人。在星巴克公司,員工不叫員工,而叫合作夥伴,這使得員工有了自己是公司股東的想法。星巴克通過股票期權把員工和企業連在一起,企業要創造利潤,公司股價上升,員工手上期權才能獲利。例如有一個從肯尼亞移民來美國的普通員工,6年後執行了自己的期權,得到2.5萬美金,為自己寡居的母親建了一棟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