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中期,星巴克的員工跳槽率僅為60%,遠遠低於快餐行業鍾點工140%~300%的跳槽率。這充分證明了舒爾茨所建立的激勵製度獲得了巨大成功。
人才,是企業和社會發展最核心的要素。特別是企業,人才更加重要,企業的職能是“整合資源,創新價值,創造財富”。唯有人才,才能創造。所以,評估企業的核心是人才,人才也是企業最應該重視的資源。
82.改變“上市就是為了圈錢”的想法
百麗集團旗下擁有百麗、天美意、真美詩、思加圖等八大鞋類品牌的超過4 000多家連鎖店。同時也是耐克、阿迪達斯在中國最大的運動分銷商。百麗於2007年5月在香港上市,短短3個多月,百麗的總市值已逼近800億元人民幣,悄然超越國美,一舉成為港交所市值最大的內地零售類上市公司。百麗集團作為一家產品設計開發、生產、營銷和推廣、分銷和零售縱向一體化的鞋業公司,此次隻是把零售連鎖店的資產全部裝入上市公司,並在招股書中將募集資金主要投入到零售店麵的擴張計劃之中。
在百麗隨後展開的係列並購中,以16億元並購森達集團最為業界矚目,以一線城市為主要市場,以主營女鞋為主的百麗收購以生產男鞋為主的森達,將對國內分散的鞋業競爭格局產生深刻影響。這將提高百麗在消費市場的覆蓋率、增加整體收益和利潤,以及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最近睡不著了,”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說,“原來覺得大家目標客戶不同,所以沒什麼擔憂。但前幾天我帶團隊去百麗參觀,我突然發現百麗已經在大力推廣自己的男鞋了,做女鞋的百麗一隻腳已經伸到我們男鞋這裏來了。”
據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數據顯示,森達在2006年中國十大鞋品銷售收入名列第五,這隻北方的老虎被百麗並購激活後更加凶猛,這震驚了中國鞋企,也極大地刺激了中國鞋業品牌上市融資後進行擴張的欲望。
其中,觸動最大的當是有“中國鞋都”之稱的溫州。這個擁有約2 200家製鞋企業,其中規模以上製鞋企業526家、銷售年收入億元以上企業64家的“中國鞋都”,目前竟沒有一家企業上市。對上市的不熱衷,或許與溫州人的天性及所處的創業氛圍有關——溫州人市場嗅覺敏銳,但同時為人謹慎、低調,因此一直對實業偏愛有加,而對資本運作關注較少,因而理解不深也不感興趣。
2007年9月,作為內地最大的民營製鞋企業,奧康與全球最大的戰略管理谘詢公司之一科爾尼結成戰略聯盟,為登陸港股“備戰”。“資本市場大熱之時,內地鞋業市場正從產業經濟向資本經濟轉變,市場份額的進一步集中已可預。”王振滔表示,在這個追求速度的時代,溫州製造企業也開始考慮資本的力量。
溫州市上市辦上市工作處處長陳基義認為:“上市並不是為了‘圈錢’,很多民企逐漸意識到要想把眾多資源聚集起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資本運作。”溫州鞋企如奧康、紅蜻蜓、康奈、意爾康等這些一線品牌均具備上市的條件,因為其從品牌知名度、產品研發、產能、品質、渠道掌控、銷售網絡、終端形象、資金、人才儲備以及贏利能力都比較強。百麗的上市與並購,讓溫州鞋業老板認識到企業隻有借助上市學會資本運作才能做大做強,才能繼續在市場上生存。由於2008年遭遇前所未有的資金困難,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給企業帶來巨大壓力,大企業要解決融資難題,上市已成共識,這使得溫州鞋業上市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俗話說“甘蔗沒有兩頭甜”。任何事情都不是隻有好處,沒有一點兒壞處的。我們應該客觀看待。企業上市肯定是有好處的,比如可以不斷利用增資配股籌集資金,還可以增加企業的淨市值和債務/股權比,借到低息貸款。如果企業能成功進行境外上市,其在業務市場上的地位自然會大幅度地提高,公司的名聲及信譽也會提高,這有助於公司鞏固現有的業務,拓展新的業務,也方便兼並收購,促進公司超常發展。
但是,上市也有不少值得我們注意的弊端。網易CEO丁磊公開自己對於網易上市的看法時說,上市就像裸奔,我現在追悔莫及,好像是年輕時犯下的美麗錯誤。網易於2000年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丁磊說,上市“會導致公司過於透明”,在這方麵在美國上市的網易吃虧尤大。丁磊介紹,美國股市每期季報都要求公司披露詳細財務報表,網易每款遊戲的盈利收入、玩家的增減和增減比例都需要詳盡介紹,對於公司近期的戰略安排也要披露。與不上市的對手相比,網易就成為了一個“透明人”,“好像裸奔嘛,一舉一動對手都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