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六十一歲破格拜相(3 / 3)

左宗棠決定密參成祿,以穩高台民心。他很快將參折寫完,正要拜發的時候,聖旨卻遞了進來。聖諭先講俄國占據伊犁後,到處要挾當地百姓加入俄國國籍,如果不馬上收複烏魯木齊,不知俄人又耍什麼花招。但據穆圖善、成祿二人奏稱,出關所需采辦不到,左宗棠又不配合。左宗棠這麼做良心何在?

聖旨最後告誡左宗棠:“官軍出關已刻不容緩,成祿既未籌辦妥當,左宗棠即飭徐占彪圍肅各營,先期出關,另派別路官軍攻剿肅州。成祿出關各項置辦妥當後,亦當迅速出關,不得觀望徘徊!左宗棠當顧全大局,將出關馬步各隊糧餉隨時源源籌濟,並嚴飭經過地方官妥為照料,俾利師行,毋得稍分畛域。”

左宗棠未及聖旨宣完,已是氣得渾身抖個不住,口裏大罵道:“成祿個烏龜王八蛋,他竟然串通穆圖善,來個惡人先告狀!”

左宗棠於是連日附折擬了個《肅州不複,出關各軍無法接濟糧餉》一片,連同奏參成祿的折子一起,火速拜往京師。

這時,在西寧的劉錦棠,經過幾次交戰,逼迫回兵頭目崔偉、禹得彥、畢大才三將繳械。劉錦棠將西寧合圍後,馬桂源、馬真源兄弟二人,知大勢已去,亦自縛雙臂到劉錦棠帳前請罪投降。

白彥虎趁官軍鬆懈的空當,丟下脅裹來的百姓,率本部兩萬餘人馬,突破官軍封鎖,再次向肅州殺來。

白彥虎沿途大肆搶掠牛馬駝羊和糧銀無數,又一路武力脅裹青壯年回民百姓近萬隨行,以張聲勢。劉錦棠快速委員辦理西寧善後,隨後督軍追剿。

左宗棠得知白彥虎來到肅州,亦不敢怠慢,抱病率親兵十營離開蘭州,親赴肅州督戰。在途中,左宗棠接到聖旨,得知同治帝已於正月二十六日舉行親政大典,於是上《慶賀親政典》一折。

折子拜發,左宗棠在心裏長出一口大氣道:“皇帝親政,大清國牝雞司晨的時候過去了!”

左宗棠趕到肅州徐占彪大營的當晚,逮問成祿的聖旨亦遞進軍營,並命管笙一同進京對證。聖旨最後再次飭命左宗棠:“軍糧關係緊要,左宗棠務當隨時妥籌接濟,毋令缺乏,一切運送軍糧軍火,並檄飭地方官勿得稍分畛域。”

左宗棠接旨時,金順已經奉密諭先赴高台逮捕成祿;左宗棠接旨畢,又打發隨行的兩名道員,帶了一營兵勇,趕赴高台配合金順辦案,又劄飭其中的一名道員,接替進京的管笙暫署知縣一缺,料理安撫高台受害的生員、回紳。

成祿被解京問罪,後果怎麼樣,就不是左宗棠所能管得了的。

左宗棠到肅州的第二日,白彥虎率人馬亦呼嘯而至。徐占彪繼續圍城,自己則親統親兵營及金順部分人馬,擺陣迎敵。

白彥虎狡詐多端,並不與官軍交戰,而是快速繞開左宗棠與徐占彪兩座大營,直奔嘉峪關而去。左宗棠提軍來追,白彥虎仍不與之交戰,而是快速穿過嘉峪關,一路西行,直奔新疆哈密。左宗棠隻截獲大量的牛羊及少許車駝。

越五日,劉錦棠統軍殺到。

左宗棠心大安,遂重新布置兵力,劄委劉錦棠節製圍肅各路人馬。在肅州軍營,左宗棠百病齊發,力不能支,不得不上《請特簡賢能接任陝甘總督並欽差大臣》一折。

折後,左宗棠秘薦在籍養病的一等伯爵曾國荃出任陝甘總督,現在西安幫辦陝西軍務的譚鍾麟為陝西巡撫,署浙江巡撫現在寧波籌辦海防的楊昌浚幫辦陝甘軍務。左宗棠舉薦的這三個人,都是能獨當一麵的邊務老臣,而且與自己都熟。

折子剛剛拜發,聖諭又火速遞進,卻原來是白彥虎狂奔出關,朝廷責令金順接統成祿所部,快速出關追剿。聖旨以不容商量的口吻寫道:“金順著克期出關,接統成祿所部,掃蕩妖氛,不得遲誤機宜,致負委任。至關外米糧缺乏,兵食維艱,金順所部軍糧,著左宗棠妥籌兼顧,檄令地方官設法采買轉運,源源接濟,以資飽騰,毋稍膜視。”

金順接旨後,拉長著一張老臉來見左宗棠,請左宗棠代為奏明朝廷,因軍糧采辦艱難,實難克期出關。

左宗棠也知,大軍孤懸塞外,非辦齊三五月糧草,未可輕行。現在陝甘各軍,大多欠餉半年以上,糧草也隻夠一個月食用,非有大量的財力、人力,時間也應有三個月左右,否則根本籌措不到金順全軍三五個月的用糧。

很顯然,朝廷一心想盡快派軍出關去接應景廉,穩定烏魯木齊的局勢,卻忘了新疆的特殊地理環境及位置。

左宗棠一邊苦笑,一邊吩咐文案起草《金軍未能迅速出關》一折。

在折中,左宗棠先向朝廷詳細稟報了新疆轉運的種種困難:“關外轉運,向本專用駱駝,不宜車馱。以地多戈壁,水草缺乏,非騾馬所宜,亦非民車木輪所便,轉運一次,損耗必多,非若駝隻之可以負重耐久,而又不擇水草也。”又講了金順不能迅速出關的原因:“金順原帶駱駝,據稱僅隻剩二百餘隻,又疲乏不堪。此外,各軍雖有奪獲,然各私為己有,搬運柴薪糧料,亦難責其借供出關之需。金順疏稱出關數營,計每月需糧一千石,料三百石,以甘郡、肅州鬥斛合計斤重,糧一千石,重三十餘萬斤,料三百石,重九萬餘斤。以一月運糧料赴玉門之數計之,每駝一隻,每月僅能兩次往返,負運止五百斤,非共用駝八百隻不敷周轉,而負運軍裝、軍火不與焉。”

向新疆轉運糧餉,的確千難萬難。不僅天氣變化無常,且沙漠無涯,道路崎嶇,戈壁險灘眾生。左宗棠向朝廷講述的都是實情,毫無誇張之處。

拜相

左宗棠所上《金軍未能迅速出關折》拜發不久,聖旨開始陸續抵達肅州。

第一道聖旨:不準左宗棠開缺回籍,但賞左宗棠一個月病假,安心調理,軍情可隨時奏報。

第二道聖旨:考慮到新疆的實際情況,朝廷同意金順一軍暫緩出關,但卻命令左宗棠“金順需要糧食、車駝等項,仍命左宗棠飭令該地方官速為預備,毋稍延誤”。

接旨的當日,肅州回目馬文祿,自縛雙臂,出城赴大營請罪乞降,請免全城回兵一死。左宗棠允之,轉飭馬文祿命城內回兵次第出城,繳械受撫。馬文祿不敢抗命,一切照辦。

劉錦棠統軍從四門進入肅州接防,料理善後。越五日,馬文祿眷屬及麾下得力大小頭目一千五百七十三人,被秘密斬殺,一部回眾被遣往蘭州擇地安插,一部回眾被送往涼州,一部留肅州。

至此,除新疆外,陝甘兩省全境平定。左宗棠在向朝廷拜發紅旗捷報的同時,又附《請敕張曜、額爾慶額帶所部出關並簡重臣總司糧台》一片,奏請嵩武軍張曜所部、涼州副都統額爾慶額所部,先金順一步出關,用於加強新疆的兵力。

左宗棠在該片的最後這樣寫道:“如蒙俞允,張曜、額爾慶額應請敕幫辦金順軍務,俾盡其讚畫之長,庶期共濟。”

左宗棠隨後又給總理衙門急函一封,談了自己對新疆用兵的看法。

在函後,左宗棠又向總理衙門提出:“餉項奇絀,請仍準以四成洋稅提拔甘餉。”

以後的一個月,為了能使張曜、額爾慶額兩部人馬,接旨後順利出關,左宗棠不得不派幾路委員,趕赴內地緊急采購軍食,又飛函上海采運局的胡雪岩,速借洋款五十萬兩以應急。

金順,字和甫,滿洲鑲藍旗人,伊爾根覺羅氏。初授驍騎校尉,隨多隆阿在湖北、安徽同太平軍作戰,因巴結有方,得多隆阿保舉晉協領。陝甘回民起義,被穆圖善奏調至陝甘作戰,卻累戰累敗。穆圖善卻稱其不屈不撓,英勇善戰,被朝廷升授鑲黃旗漢軍副都統。就是這樣一個作戰無方、冒功有術的庸員,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竟然出任寧夏副都統,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暫代寧夏將軍,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擢烏裏雅蘇台將軍,發達得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張曜又是何許人呢?張曜字亮臣,號朗齋,直隸大興人,初不通文墨,卻很會打仗。先在河南固始參與辦團練,後自募一軍,在汝寧擊敗陳大喜、張鳳林所部撚軍,被任為河南布政使。同治初,禦史劉毓楠參劾其目不識丁,將其由文官改為武職,以總兵加提督銜,被降格使用。張曜從此發憤讀書,始通文墨。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為與撚軍交戰,河南巡撫李鶴年募軍兩支,一為豫軍,一為嵩武軍。其中豫軍由宋慶統率,嵩武軍則交由張曜統率。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率嵩武軍赴直隸、山東剿撚。撚平,授廣東陸路提督,派往陝西攻回,現駐鎮番一帶休整。

額爾慶額,字藹堂,滿洲鑲白旗人,格何恩氏,以驍勇聞名於世。被穆圖善調入陝,因收複狄道賜號法福靈阿巴圖魯,授黑龍江馬隊副總管,旋被穆圖善保舉為涼州副都統,仍統帶所部馬隊,現在涼州休整。

左宗棠密舉張曜、額爾慶額先期出關,去配合景廉收複烏魯木齊,是因為二軍都已經經過長時間的休整,能夠一鼓作氣開抵烏魯木齊,不致貽誤軍機。

就當時的陝甘兵力而言,除張曜、額爾慶額二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開出關外,其他各部如無長時間的休整,很難擔負起長途跋涉的任務。左宗棠不愧為兵事大家。

左宗棠的折子遞進京師,朝廷很快下旨照準。

接旨的當日,左宗棠即派出快馬轉飭張曜、額爾慶額二人,命其快速出關,馳赴烏魯木齊。二將接命,很快傳命各營打點行裝,並於十日後,各率所部行抵肅州領取三個月的軍糧,便由嘉峪關出關西行。二將走後不久,金順亦統帶本部二十營一萬餘馬步兵勇,浩浩蕩蕩出關。左宗棠酌派精悍兵勇,押護運糧駝隊跟進。

送走駝隊,左宗棠猛然鬆一口大氣,隻感覺渾身些絲力氣皆無,再次癱倒在床。隨侍的侍衛慌作一團,一麵請軍醫診病,一麵飛跑著去向劉錦棠報信。

劉錦棠飛馬趕到大營,見左宗棠腿腫臉膀,沉沉昏睡,兩名軍醫正在開方下藥,忙個不休。劉錦棠一邊落淚,一邊向軍醫小聲探問左宗棠病情。

軍醫把劉錦棠拉到外麵,小聲道:“老爵帥病已很深,不好好調理一下是不行了。他老病未痊愈,到肅州後,竟連一日都不得安歇,這不是在賭命嗎?以往發病,身邊還有個香姨娘精心照料,可此次……劉大人,爵帥醒後,您老務必勸他回蘭州吧。他老若再不好好歇上一陣,恐怕就算把聖手華佗請到,怕也要束手無策了!”

劉錦棠淚流滿麵道:“新疆事急,您讓他老如何能靜得下心去歇呀!”劉錦棠連夜派出快馬,向穆圖善通報左宗棠病重的消息。穆圖善接報一陣狂喜,馬上便讓文案擬折,奏請朝廷速派大員赴蘭州接替左宗棠料理陝甘事務。

折子拜發後的一連幾日,陝甘總督的關防總在穆圖善的眼前晃動。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十月初七這一天,是左宗棠六十一歲壽誕。六十一年前的這一天,左宗棠在湖南湘陰文家局左家塅降生;六十一年後的今天,恐怕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他會在這裏過生日。

時令已是深秋,肅州一帶已連降了十幾天的大雨。但這一天,陽光卻出奇地好,既無雨,也無風。

劉錦棠為使左宗棠能過一個熱鬧的生日,不僅讓屬員采購了許多的時鮮菜蔬,又特意從山西購買了一頭大肥豬運到肅州,著人秘密殺掉,為左宗棠擺壽宴時食用。左宗棠原本最喜食豬肉,但到陝甘後,因風俗等因,陝甘一帶無豬可買,左宗棠隻好入鄉隨俗,改吃牛羊肉;但每逢有大的戰績,在慶功宴上,左宗棠卻總要私下同劉錦棠等將領講上一句:“這時能吃上一口豬肉,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劉錦棠知道左宗棠入陝以來,一直想吃頓豬肉,所以就在一個月前背著左宗棠,秘密派遣了一名守備,趕赴山西去采購肥豬,想在左宗棠過生日的時候,給左宗棠一個驚喜。

朝廷原本對有功大員的生辰都記錄在案,按遠近推算,在大員的生日之前,吏部或兵部就要奏明軍機處,由軍機處上報朝廷,由朝廷派出快馬向大員頒賜賞物,以示體恤;朝廷頒賜的賞物,無論遠近,都要趕在大員生日的這一天上午送到。大清立國至今,一直如此,從無更改。

左宗棠生日的這一天雖在生病,但為了接領賞物,一大早,他還是勉強起床,由親兵服侍著,換上簇新的官服、頂戴,坐進大帳裏。一為迎接來祝壽的文武官員,一為接旨。

劉錦棠已著人置辦了十幾桌酒席,隻等左宗棠接領賞物後,便開席暢飲。

各路將領開始陸續到達肅州,見過劉錦棠後,便在劉錦棠的帶領下,一起來到大帳,向左宗棠祝壽。各州縣原本也打算在這一天到肅州給左宗棠祝壽的,但因左宗棠提前幾天發了函文,不許地方官員擅離衙門,否則嚴參,這才不得不作罷;但心裏還是歡喜的,畢竟省了一項花費。

各路統兵將領卻又與地方官員不同,一則他們在這一天不僅不用花費,反倒可以為自己所部各營領到一個月餉銀,還能飽餐一頓。他們畢竟與左宗棠出生入死了幾年,交情自然要比地方官員厚上許多。

各路將領見過左宗棠後,自然分坐兩邊,一邊喝茶,一邊說些閑話,其實是陪著左宗棠在等著朝廷的賞物到達。

但這一天卻煞是作怪,眼看日到中天,賞物仍未到達,左宗棠有些沉不住氣了。他苦笑一聲起身道:“毅齋呀,我們開席吧。各位統領趕了一路,想來早已餓壞了。本部堂活到今兒,整整是六十一歲,我們大家要盡興才是。”

劉錦棠搶前一步扶住左宗棠,小聲道:“世叔,不差這一刻,再等等吧。說不定,差官已到轅門了。”

左宗棠搖頭道:“不等了。不能因我一個,誤了大家開飯。毅齋,扶我去飯廳。”

劉錦棠拗不過,隻好扶著神情落寞的左宗棠當先走出大帳。到了飯廳,各將領依座次入席。左宗棠因病不能飲酒,麵前隻擺了一杯濃茶。

劉錦棠見全部入座,便站起身,手舉酒杯,正想對左宗棠說幾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祝壽話,傳旨差官卻偏在這時,風塵仆仆大步闖了進來。

隨著一聲“聖旨到,左宗棠接旨!”的喊聲,左宗棠帶著所有人急忙跪倒,恭聽聖諭。

傳旨差官讀道:“內閣奉上諭:昨因肅州克複,已降旨將在事出力之劉錦棠、徐占彪等分別優獎。因思陝、甘逆回擾亂十有餘載,勢極狓猖。自簡任左宗棠總督陝甘,數年以來,不辭艱苦,次第剿除。此次親臨前敵,督飭將士,克複堅城,關內一律肅清,朕心實深嘉悅,自應特沛殊恩,用昭懋賞。經禮部會議,恭親王奏請,欽賜左宗棠進士出身,賞加翰林。左宗棠著以陝甘總督協辦大學士。該大臣前經賞給騎都尉世職,並著改為一等輕車都尉世職。欽此。”

差官宣旨畢,大廳一片寂靜,人們仿佛傻了一般。差官不得不走到左宗棠的跟前,小聲說道:“老爵相,您老怎麼不領旨謝恩啊?”

一句“老爵相”,使左宗棠猛然清醒,他至此才真正地意識到,一榜出身的他,真的被朝廷破格拜相了!他雙手接過聖旨,連連麵北叩頭謝恩不止,起身時已然淚流滿麵。左宗棠此時內心的激動充溢著全身,根本無法掩飾。

送走傳旨差官,劉錦棠帶著眾將領重新跪倒,向拜相的左宗棠祝賀。左宗棠嘶啞著嗓子邊哭邊道:“都起來吧,都起來吧。朝廷如此破格加恩於老夫,全是各位的功勞啊!老夫何德何能受此殊恩哪!”

劉錦棠替左宗棠扶起各位將領後,又對左宗棠說道:“老爵相啊,我大清立國百年,區區鄉間舉人拜相的,可就您老一個呀!朝廷這是破了祖宗立的家法呀!”

一聞此言,剛剛平靜下來的左宗棠,再次激動得渾身顫抖,淚流滿麵。大清官製,不僅一榜不能拜相,未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的普通進士,也不準拜相。為了能使功高蓋世的左宗棠入閣拜相,又能堵住百官的嘴,朝廷隻得用了個障眼法:欽賜左宗棠進士出身,賞加翰林。這樣一來,別人就不好再說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