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三:讓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他們往往不能正確地進行自我評價,他們覺得別人取得進步是對自己的否定和威脅。
孩子之所以產生嫉妒心理,是因為他們還不能全麵地看問題,不能對自己和他人進行正確評價,這就要求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注意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
文傑今年讀五年級,是個找不準自己位置的女孩,這讓她時常被嫉妒的心理所煩擾。她的學習成績在班級裏屬於中等,可是她自我感覺特別好,覺得自己不比別人差多少,每次考試都對自己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是每次考試都不能如願。
這使得她怨恨身邊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覺得他們都是靠運氣考出來的,而不是靠努力取得的。嫉妒的心理狀態惡性循環,導致她出現了嚴重的心理疾病。她的父母這才意識到該采取措施糾正文傑的嫉妒心了,帶她去看心理醫生了。
父母教給孩子應正確認識自己,孩子就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哪個階段上,認識到自身存在的缺陷,用客觀的態度去認識他人,學習別人的長處,平衡了自己的心理,就不會輕易地嫉妒比自己強的人了。
建議四:培養孩子寬廣的胸懷
存在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有性格缺陷障礙,他們喜歡成為焦點,時刻被人們注意;他們有強烈的社會尊重需要感;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優秀等。
父母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他們所能做的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敢於承認比自己優秀的人,肯定別人的優點,然後努力學習他們的優點。
同時,父母要教育孩子對於身邊遭遇不幸的人給予同情,不可讓孩子冷漠或是幸災樂禍,避免助長孩子的嫉妒心理。
當孩子出現嫉妒心理時,父母要善於幫助孩子轉移和發泄情緒,可以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培養孩子廣泛的愛好是培養孩子寬廣胸懷的好途徑,教給孩子寬容又是幫助孩子拔去心中“嫉妒”這根刺的好途徑。
引導孩子克服悲觀情緒
教子鏡頭
田偉今年讀四年級,是個膽子很小的男孩,在家裏和學校裏都不喜歡和別人說話。在學校裏,他在數學課上沒有回答出老師的問題,課下就在那裏哭,嘴裏還說著:“我真笨啊,看來我真的不適合學習。”
他很喜歡金魚,家裏養了不少金魚,有一天早上,金魚死了好幾隻,沒想到田偉哭著說:“我們養的花死了,小貓死了,現在金魚又死了。我真想去替他們死。”媽媽看到田偉的這種心態很擔心,卻不知道該怎麼引導他。
教育啟悟
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似乎沾染上了憂慮的悲觀心態,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首先是啟動自己的悲觀神經,為事情的經過擔憂,也為事情的結果擔心。這是一種無益的心態,是對精神和心理的損耗。
悲觀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當孩子以悲觀心態對待生活、學習時,看不到生活、學習的目標,對未來沒有信心,與積極的孩子相比,更難以取得成功。樂觀是孩子應該具備的良好品質,是成功的催化劑,悲觀則是失敗的孵化器。
樂觀的孩子即使麵對困境,也深信自己有能力扭轉現狀,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努力;而悲觀的孩子認為好事是短暫的,失敗是必然的。在逆境中做最壞的打算是應該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就沒有必要了。擁有豁達的心態,是孩子應該逐漸養成的良好品質。
悲觀的孩子對待身邊的事情總是存在負麵的想法,對未來不抱任何希望,盡管事實並非如此。這樣的孩子會時時感到無助,失去努力的動機,缺乏安全感。長期下去,還有可能會產生抑鬱症,對身心造成嚴重影響。
悲觀是一種毫無積極效果的浪費行為,那麼,父母就要幫助孩子消除這一誤區。
專家給父母的建議
建議一:重塑孩子的樂觀性格
如果孩子是悲觀的性格,父母就應該達成共識,既然認為孩子現在的性格存在障礙,就應當重新塑造,要堅信“性格是可以重塑的”,樹立幫助孩子重新塑造性格的信心。
蓉蓉因為臉上有很大一片胎記而感到自卑,而自卑又使得她變得悲觀。她總覺得自己是多餘的,身邊的人都不喜歡自己。她整天提不起精神,生活完全是灰色的。爸爸看見悲觀的女兒,心裏很焦急。
爸爸經常誇獎蓉蓉,讓蓉蓉覺得父母是愛她的,爸爸還試著每天都給蓉蓉講笑話、有趣的事情,周末帶蓉蓉出去玩,接觸大自然,孩子在玩的時候認識了不少朋友。在他們的帶動下,蓉蓉忘記了自己的胎記,變得積極樂觀了。
父母還要指導孩子認同樂觀性格,讓孩子清晰地認識自己現在性格的缺陷,明白樂觀的重要性,並且相信經過努力,就可以達到改變自己悲觀情緒的目的。
父母還可以將孩子身邊樂觀的朋友組織在一起學習、做遊戲,激發孩子向樂觀的孩子學習,重塑自己的樂觀性格。
建議二:調整情緒,多向好的方麵想
很多孩子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就悲觀失望,本來很好解決的問題,卻因為沒有調整好情緒,在悲觀情緒的支配下,事情更難解決了。
張靜今年讀初三,馬上就麵臨中考了,她的成績在班級裏一般。原來的她是一個很容易悲觀的孩子,但是媽媽教育她:“情緒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學習狀態,勇敢地麵對現實,凡事往好的方麵考慮,但是做好失敗的心理準備,這樣才會取得進步。”
在媽媽的引導下,張靜每天都將自己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向自己心中的目標努力,最終以高分升入理想的高中。
其實隻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有條不紊地把握好事情的關鍵,把每個細節處理好就會遊刃有餘。同時要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把事情向好的方麵想:事情沒有我想得那麼糟、事情肯定會有好的轉機的……在這樣的情緒下,悲觀情緒就會逐漸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