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三:學會向別人傾訴自己的苦悶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悲觀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找到正確的疏導方法。學會向別人傾訴自己的苦悶就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孩子心裏有苦悶的事情,如果不和向別人傾訴,就會憋出病來,還會形成悲觀情緒。父母可以教育孩子多交朋友,向朋友傾訴。當孩子把心中的不愉快向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傾訴之後,心情會變得開朗,也會擺脫悲觀情緒的困擾了。
因此,當孩子將自己的煩惱說出來的時候,父母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且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孩子將煩惱說出來,用自己的人生經驗為孩子排憂解難,這會使孩子的情緒由悲觀轉為樂觀。
拆掉孩子心中孤獨的高牆
教子鏡頭
林真小時候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間很少,父母工作忙,就把她交給一個保姆帶。保姆幾乎從不帶林真出去玩,林真童年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和玩具在一起度過的。
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了幾年,林真該上學了,可是上學的第一天,林真看見那麼多的學生,嚇得躲在媽媽懷裏哭了起來。
課堂上,林真從不敢舉手發言,老師提問時,她也囁囁嚅嚅;體育課上,同學們在一起玩遊戲,她總是縮在角落裏不說話,鬱鬱寡歡。媽媽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很擔心,她害怕孩子變成冷漠孤獨的人。
教育啟悟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裏士多德說:“人是社會的動物,因此,人不可能獨立於社會而存在。一個人必須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完成社會化過程,使自己更加成熟。”在孩子的世界裏,這也是應該遵循的規律。
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過少和外界接觸會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孤僻離群。不少孩子膽小怕事,行動遲鈍,不願和人交往,心中隻有自己,很少有他人,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大發雷霆,做出很多讓大人難以理解的事。
孩子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產生各種各樣的社會意識,形成合群的心理需要。當這種需要得到滿足的時候,合群行為就會得到強化;反之,就會感到孤獨。
合群的孩子在知識範圍、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等方麵均明顯優於孤獨的孩子,他們熱情、活潑、勇敢,很容易融入身邊的環境。
孤獨的孩子常常被消沉、自卑的情緒所掌控,缺乏必要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孤獨感會改變孩子的生理機能,降低孩子的免疫力,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脅。
造成孩子孤獨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父母工作忙,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少;孩子生活空間小;不懂得交際,身邊朋友少等。此外,孤獨和孩子的性格也有很大關係:如果孩子情緒不穩定,和身邊的人關係不好,容易使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
父母要從孩子孤獨的原因入手,幫助孩子拆掉心中孤獨的高牆,讓孩子享受到生活中的燦爛陽光和無限樂趣。
專家給父母的建議
建議一: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生活在缺少溫暖和愛的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感到孤獨。父母關係不和睦或是因工作繁忙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關愛。在這樣的家庭中生活,孩子心理上易產生一種淡漠的情緒,與人接觸時會厭煩、鄙視、猜疑和戒備,得不到友誼,久而久之形成了孤獨的性格。
高風的爸爸媽媽感情不好,經常吵架,根本就沒有多餘的時間來關心他。這讓高風很沒有安全感,他將自己的心思完全寄托在自己畫的畫上。每天他做得最多的就是在自己屋子裏悶頭畫畫,就算家裏有客人來他也不露麵。
時間一長,他竟也慢慢習慣了一個人。現在已經讀初中的他,身邊卻沒有一個好朋友。
孩子在缺少關愛的家庭中容易形成孤獨的性格。父母要盡力為孩子創造一個溫暖和諧、疼愛有度的家庭環境。
但這也不說明在充滿愛的家庭中,孩子就不會孤獨。很多在優越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因為從小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幾乎任何要求都會得到滿足,走進學校和社會後,不適應環境,於是就會選擇逃避,逐漸走向孤獨。
父母要給孩子精神上的溫暖,讓孩子遠離孤獨的侵擾。
建議二: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孤獨
適度的孤獨可以幫助孩子遠離喧囂,冷靜地思考問題,而過度的孤獨則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消極影響。所以,父母要教給孩子正確看待孤獨,讓孩子認識到孤獨的積極作用,避免消極影響。
孩子正確看待孤獨,才不會對孤獨產生畏懼情緒,從而學會恰當地利用孤獨。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讓孩子享受獨處,自己思考碰到的難題,尋找解決的方案。
建議三:鼓勵孤獨的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盡管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獨立,但是這裏的獨立並不是要求孩子和外界斷絕聯係,將自己封閉、孤立起來。合作是社會上重要的課題,孩子在社會上生存,不可避免地會和他人發生關係,這是獲得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此,父母要鼓勵孤獨的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馬衛是個孤獨的孩子,他不喜歡出去玩,喜歡待在家裏看電視,媽媽覺得這樣下去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於是周末帶馬衛去遊樂園玩。那裏有很多小朋友,可以參加很多活動,馬衛最初也不和別人在一起玩,隻是自己玩自己的。可是媽媽鼓勵他和另外一個小朋友合作玩蹺蹺板,馬衛體會到了和別人在一起的快樂,把孤獨拋到了一邊。馬衛的媽媽還經常邀請一些性格開朗的小朋友來家裏玩,讓馬衛逐漸走出了孤獨。
父母最好讓孩子多和外界接觸,生活在集體中,和同齡人在一起。孩子會學會相處、玩耍,才能幫助孩子擺脫孤獨,也能讓孩子意識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
孩子在集體活動中,不僅可以結識很多小朋友,享受到和他人在一起的樂趣,還可以學會調整集體和個人的關係,相信做到這一切的孩子肯定是不孤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