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明朝的春花秋月.下》(22)(1 / 3)

滄桑巨變血淚亂世相

那個被崇禎帝遺忘了的淑英姑娘雖然李自成很喜歡,但他還是舍愛給了為他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的李嚴,結果新婚之夜,淑英居然上演了驚心動魄的一幕……

一個國祚近三百年的大一統王朝滅亡了,為其殉難的大臣敘不勝敘,尤其是襄城伯李國楨的殉國方式最為激烈最為感人……

李自成用種種殘慘驚人的酷刑向明降臣大索珠玉金銀,致使滿朝的明降臣不是被鑿目就是被割耳,再或者就是被敲齒割鼻……

陳圓圓雖然美貌傾國,但她從不知氣節為何物,被擄後百般討好李自成,致使李自成原有的二十多個姬妾紛紛悲慘結局。而吳三桂卻為紅顏而衝冠大怒,不惜出賣國家,引清兵入關;結果造成了滿清定都北京的事實……

李自成的末日來臨了,他死於非命;酷悍張獻忠也不久隕了命……

吳三桂對陳圓圓的感情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其中大有原因……

1、李自成厚葬崇禎帝後

末世明廷的內宮中,皇後、貴妃一自縊,皇上出南宮而去,內監們就走得半個也不留,隻剩一群纖纖弱質的宮女,她們大都是十三四歲進宮,從不曾出宮門一步,到如今離亂之際,她們真不知該往哪裏走。兩個女宮官站在宮門前大聲說:“外城內城皆陷,賊人如若入宮,我們女流必遭汙辱,有誌的姐妹們就趕快自己打算吧!”

說罷,其中一個女宮官飛步上了金水橋,聳身一躍,就花落禦河中了。另一個也隨之跳入後苑的井中,這位可憐的被遺忘的新人,一朝得了崇禎帝的雨露之恩就長年在幽宮中抱秋扇深憾。如今宮內亂七八糟,這位田貴妃的女弟淑英姑娘就也隨著眾宮女一同跑出來她原本的居住處。可是世界雖大,卻無寸土地屬於她的,因此這個被遺忘的長年幽憾的淑英姑娘就選擇了一口深不見底的後苑宮井,了結了自己的生命,也了結了自己的痛苦,在這之前,她就隨著大明的亡國而了結了自己的全部希望。

在她們的感召下,那一群宮女個個淚珠盈腮,或投河,或懸梁,或解帶勒死自己在榻上,還有觸庭柱撞死的,也有用剪刀刺自己喉嚨死的。刹那間,粉黛鶯燕,一個個都香銷玉殞,統共明末亡國時自盡的宮人,凡三百七十九人,在末世明廷的內宮中,胭脂狼藉,花凋滿地。

這一天是公元1644年的三月十八日,這一天晨間天色溟蒙,密雲如墨;到了傍午,內城失陷,闖兵進城,城內霎時鬼哭神號。

這一天崇禎帝懷宗在煤山自殺,這一天末世明廷的內宮中後妃宮女麵臨著她們人生的最大劫難,紛紛自行了結如花的生命。

這一天,北京城失陷,這一天大明王朝宣告結束。

第二天清晨,天色略放光明,飄飄然下起雪來。雨雪霏霏中,曆經百次浴血苦戰的李自成終於以一個頭戴氈笠、衣襲縹衣、騎高頭烏騶馬的樸素形象,金鞭令旗地在前呼後擁中,由齊化門進了北京城,其時左有內監杜勳,右有降將汪之信。先鋒小張侯一馬當先,副元帥李嚴在後督隊。

明廷襄城伯忠義剛烈的李國楨猶率兵巷戰,與前鋒小張侯一相遇,交戰不到三十多個回合,李國楨大喝一聲,一刀劈小張侯於馬下。到底眾寡不敵,闖兵叢集如猥,李國楨的大刀無了用武之地,他一把丟棄,拔出寶劍來,連砍死數十人,寶劍也被砍成了缺口;於是他就再棄劍,又空手格殺數人。李國楨欲待奪刀自刎時,闖兵已一擁而上,把他緊緊綁住。

忠義剛烈的李國楨雖已力竭神疲,口裏猶大罵逆賊,闖兵抽刀正要剁他,李自成忙喝住道:“此人忠勇絕倫,讓我非常敬重,暫且囚禁他,慢慢勸降為是。”

李自成下令清宮,可各宮內各殿上,都不見崇禎帝的影蹤。李自成吩咐牛金星出榜各門,有獻崇禎帝者,賞千金,封萬戶侯。藏匿不報者,磔市曹,戮全家。三日後若仍不見懷宗蹤跡,則闔城俱戮。

這張告示一出,京城百姓頓時大亂,“尋懷宗,尋懷宗”的聲浪遍滿街巷。到第二天,有人來報找到了帝屍。

抬到東華門的懷宗崇禎帝,果然披散頭發以借其覆麵,因為他的遺囑中曾有“無顏見列祖列宗於地下”之言。懷宗身著一件藍袍,光著左腳,而右足上著的朱履也是踢蹬得線斷縫開,一看就是死前的痛苦掙紮使然。在崇禎帝的前襟中留有遺詔,字跡模糊,血痕斑斑,可見其是在咬牙手指後,且血書且流淚的,但其書下的字字句句,都約略可辨清。

李自成又派人找周皇後的屍首,從宮中抬出的周皇後容色如生,身著朝服,遍身用線密縫,看得出她是深怕受辱於身後。李自成看得非常感動,命人用柳棺收斂,上麵再覆以大蓬,再把崇禎帝後的屍體移殯昌平州,合葬於田貴妃墓中。

而最讓李自成感動的是那封血書,因此他收拾福王的那一套就絕沒有用於對待明皇室,恰相反,他不僅待遇寬大地禮殯了崇禎帝後,而且太子和永、定二王也未殺戮。

早在禁城一失陷,尚衣監何新就忙趕入宮,見昭嬛長公主倒臥在血泊中呻吟掙紮,就急忙救醒她,匆匆背往皇親府。而袁貴妃也沒有死,雖然連中崇禎帝兩劍,卻都砍在肩上,根本不曾致命,隻不過一時痛昏了。宮人柳娥恐蘇醒後的袁貴妃受闖兵蹂躪,就拚死扶起她,慌忙出宮往民間躲避去了。

不多日子,闖兵就分別將昭嬛長公主和袁貴妃捕至李自成跟前。對著這兩位身受重創的如花美皇眷,李自成隻是歎息了幾聲,然後就命人好好地扶她們去養傷,並嚴令不得有任何的冒犯。

2、紅顏灑碧血:李嚴之死

當日待李自成一進宮,嬪妃們死的死,逃的逃,六宮八闕,已寂無一活人。

命裏注定必將有一番不凡作為的淑英姑娘投的後苑井,卻是座久枯的眢井,裏麵滴水俱無。到淑英被淨宮的闖兵發現時,她當然還是活的。

鉤鐮將淑英勾出後,她雖然玉容憔悴,卻不減嬌豔,因此被擁到李自成麵前的淑英仍然是美豔動人,李自成正要命左右帶淑英入後宮,忽見風度瀟灑的李嚴敬求,請將美人賞給他。

李嚴原是河南的武秀才,平日濟困扶危,專好結交天下英雄,仗義疏財到了把他父親所遺的百萬家資都蕩然一盡。有一年河南大饑,田稼顆粒無收,李嚴特意作《勸賑歌》,一片苦心地稟勸邑令開倉賑濟。

但令尹胡孔孺是個貪鄙的齷齪小人,反而把李嚴訓斥一頓。李嚴隻得搜刮家資和田地房產,全部充作賑款,一時間受惠者口口聲聲頌揚著一句話“李公子活我”,而對不肯開倉濟貧的胡知縣則暗地裏齊聲謾罵。聽到民情所向民心所往的真實密報後,胡知縣竟然遷怒李嚴。

恰好李嚴家中有三四個外方的俠士聞盛名而望門來拜訪。李嚴正設宴款待時,胡知縣突然又必然地派來了十幾名防兵,把李嚴捉進縣監裏,理由是地甲劉二出首,控告李嚴私通綠林大盜;當然胡知縣是不能承認他一聽說李嚴家裏到了幾個外方人,就密囑地甲劉二出首。

那幾名俠士連夜趕到鄰縣,果然和幾個盜魁帶了三五百個嘍兵,三更時分放了一把大火,殺入縣署,胡知縣一門老小一個也不曾留下活口。

自然李嚴是得救了,但事已至此,李嚴恐省中調兵下來鎮壓,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劫掠些金銀珠寶,往投李自成軍中。

逼上梁山的李岩到了李自成那兒以後,就勸他要行仁義,禁兵淫殺,收人心以圖大事。李岩又遣黨徒偽裝成商賈,廣布“李自成為仁義之帥、不殺不掠又不納糧”之言,於是百姓望風思順李自成大軍。可以說,正是李岩把李自成由一個沒有什麼理想主見的盜匪變成了一個有大圖的領袖。而李自成大兵占城奪池,無一非李嚴之計劃,其汗馬功勞,居全軍第一。

今番破了北京,眼見得就要身登九五,將來大封功臣時,李嚴至少要列土分疆,何況他隻是要一個美人,李自成當然不好不允他,雖然心裏那樣舍不得。

李嚴忙忙趕回自己的副元帥營,正想要去好好地享受一下來自於這個玉骨冰肌的美人兒豔福,不想這個美人一見到他,也不行禮,隻管倒身坐在椅子上,嗚嗚咽咽地痛哭。

李嚴見哭泣中的淑英越發招人憐愛,就忙一把摟住,想溫存安慰她,淑英卻一把推開了他,正顏厲色地說:“我乃當今長公主,玉葉金枝,豈同路柳牆花,請將軍尊重!”李嚴一聽,忙拱手施禮:“原來是公主!請恕小將冒昧。”李嚴邊說邊情不自禁地去拉淑英的玉臂,觸手膩滑,柔如無骨,李嚴半生都在戎馬中出生入死,何嚐體會過這般的風光。

淑英一見李嚴神魂顛倒,就嬌笑著和婉地對他說:“既承將軍見愛,人非草木,誰能無情?不過身為公主,天潢貴胄,不同於小家碧玉,將軍果有成心,須擇吉日舉行花燭大禮,然後才能共入洞房,倘要我姑且苟合,草草成事,我寧可立時就死於將軍麵前,也不願遺羞於祖宗。”

李嚴一個勁兒地點頭:“公主的話有理,有理!”然後就傳命出去,掛燈結彩,收拾新房,同時稟知李自成,他今夜要成婚。

晚上燈火輝煌,鼓樂喧天,大小將士紛紛來給李嚴賀喜,每六人喜筵一席,猜拳行令,歡呼暢飲。

正中掛起一幅和合圖,李嚴儼然一個花團錦簇的新郎官,由民間搶來的女子充作奴婢,扶著淑英姑娘鳳冠龍袍地立在紅氍毹上,和他盈盈交拜。合巹禮成,三聲大炮,送入洞房。

李嚴則在外麵陪著眾人嘻笑豪飲,到席散時,李嚴已有五六分酒意,七磕八倒地走進新房,淑英馬上蓮步姍姍地迎了出來,這時的淑英已卸去鳳冠,梳一個高高的雲髻,鬢邊插了一朵碗口大的絹花,身上穿了一件銀紅色小襖,淡湖色的褲兒,輕妝淡抹,愈顯得豔麗多姿。李嚴醉眼矇矓地笑著說:“我在外麵多耽誤了時候,有累公主寂寞了。”邊說邊將淑英摟進懷裏,不住嗅著她的粉臉,摸著她的嫩膚,親熱輕薄地低語道,“夜已深了,咱們睡覺吧。”

淑英嬌柔地低頭一笑,婉轉地說道:“今天是喜期,為了能他年偕老到白頭早生貴子,應該多飲幾杯合巹喜酒兒,怎麼這樣急色,將軍難道就不怕侍婢們見笑嗎?”淑英說到這裏,臉兒上層層泛起紅霞,嬌羞不禁,越發顯得嫵媚可人,李嚴聽得又是喜又是愛,哈哈大笑道:“就依公主,快斟上合巹酒來!”

而淑英親自斟酒,更把李嚴樂得心花怒放,一手挽住淑英,再三地撫摩她的粉頸,淑英卻若即若離,引得李嚴意馬心猿,一杯杯地狂飲以討好淑英。

“將軍洪量,這小杯吃得不爽快。”

聽了淑英的話,此時酒已有十二分的李嚴當然對美人兒言聽計從,馬上就吩咐侍女們拿大杯來,淑英又含笑滿上一大杯,一手搭在李嚴肩上,一手擎著杯兒,媚眼微斜地把臉兒和李嚴的臉廝並著,低聲說:“將軍飲了這杯,等一會兒鴛鴦交頸,分外有興。”

李嚴激動不已,伸過頭把口湊在杯兒上,就在淑英手裏,啯嘟啯嘟地飲個幹淨。淑英又滿上一杯,將香軀軟軟地偎倚進李嚴的懷裏,嬌聲細氣地說:“來,將軍再飲個雙杯兒。”李嚴已頭重腳輕,醉態朦朧地見酒就喝,一手還狠命地擁著淑英的纖腰。

淑英一杯杯地遞個不住,李嚴就也接連又飲了五六大杯,話都說得含糊不清了,淑英知道他真醉了,就喚侍女們把酒筵撤去,扶李嚴到繡榻。李嚴雖酩酊大醉,口裏囈語不斷,卻仍抓住淑英的玉腕,死也不放。淑英好不容易掙脫開了自己的手,又把羅帳垂下,走到妝台邊,草草地卸了晚妝,換了一身秋色短衣,侍候的婢女忙識趣地退出房外,各自去安睡了。

淑英四顧無人,隨手合上了門,拴了門閂兒,又疊上兩把木椅。然後她輕輕走到窗前,打開窗子,隻見一輪皓月當空,大地猶如白晝,這時約有三更天氣,萬籟俱寂,刁鬥無聲。

淑英不禁悲從中來,淚珠滾滾沾衣,跪在窗前低聲默語:“國亡君崩,大勢已去,賤妾所以敢冒稱公主,不過是要替皇上報仇雪恨。願陛下的在天之靈,護佑賤妾殺賊成功!雖然陛下忘情於臣妾,而臣妾卻不能有負國與君!”

擦幹臉上的淚珠,然後淑英也如同當初那位朝鮮大公主一樣走至榻前,聽得鼾聲如雷,就也揭起羅帳,低喚了兩聲李將軍,不見他答應。淑英也是柳眉倒豎,杏眼圓睜,拔出一把晶瑩鋒利的尖刀,卷起翠袖,用盡平生氣力,對準著李嚴的咽喉,一刀刺了下去。一口七八寸長的尖刀,盡行沒入其頸,頓時鮮血濺了淑英一臉。

李嚴濃濃的醉酒早從疼痛中醒來了,他大叫一聲,從榻上直躍起來半個身子,卻又馬上重重倒下去,淑英始終狠命地按住刀把。李嚴這時猛睜著兩眼,恨不得把淑英吞到肚子裏,可是喉管已被淑英割斷,任李嚴一身的勇猛也無法施展,不一會兒就兩眼一瞪,挺直雙腳,嗚呼氣絕了。而淑英直到李嚴的身體都冷了,才最後放開了手。

一切都如同當初朝鮮大公主富燕兒刺殺老藩王一樣,被刺者的一聲大吼,驚醒了侍女。她們不敢直接打門詢問,就悄悄報知外室的衛兵。衛兵也不敢直接打門擾了李嚴的鴛鴦好夢,聽房內寂無人聲,就從門隙中張望,卻月光下見倩影幢幢,淑英正在擦拭粉臉上的血跡。衛兵知道情況不妙,舉手就使勁捶門。

淑英聞得捶門聲急促,就把銀牙一咬,走到榻前,拔出李嚴脖子上的那把尖刀,往自己的粉頸上就倒刺過來,猩紅染衣,頓時玉琢粉成的淑英姑娘就這樣魂歸離恨天了。淑英姑娘不愧為裙釵隊裏出的英雄,她一朝仗劍梟仇,濺血紅滿身,卻贏得千秋忠烈名,令後人永遠仰視明宮中的她。

接下來的情節完全可以想象得出,門外的衛兵半晌叫不開門,就把房門打落,疊著的木椅往門外,慣性地倒著倒出去,一個衛兵的頭就倒了黴,他被砸得嗷聲大叫。負痛闖進來,見羅帳低垂,帳子上都是殷紅的血跡,忙掀開羅帳一看,血跡模糊的李嚴直挺挺在榻上,一摸身體,冷得和冰塊一樣。再回顧那個公主,也一動不動地倒在椅子上,近前細看,玉容慘白,脖子裏插著的那把白刃,尚有鮮血順著刀口,點點滴滴地流個不住,鼻息已早絕。

李自成得知李嚴被刺的消息時,正擁著一個絕世豔麗的美人在飲酒戲謔。

進了北京城以後的李自成,一頭紮進了皇宮。丞相牛金星所忙的是籌備李自成的登極大典,招攬門生,開科選舉;大轎八人抬,灑金扇上貼內閣字,玉帶藍袍圓領,往來拜客,遍請同鄉,儼然太平宰相。將軍劉宗敏則忙著拶夾降官,搜括贓款,嚴刑殺人。

紛紛然,昏昏然,大家都以為天下已經太平又無事。對近在肘腋的關外大敵,僅僅派了幾千兵去鎮守山海關,而幾十萬的士兵卻屯積在京城裏享樂。到吳三桂降清,並引清兵入關後,四月十九日也就是進北京才剛剛不過一個月的李自成親自出征,結果倉惶而去,倉惶而敗,倉惶而返。

此刻溫柔鄉中樂得銷魂的李自成對他懷中的那個美人說:“我登大寶後,封你做個貴妃可好?”

作為淑英的替代品,又一個擄來的美貌有勝淑英十倍的美人讓李自成大喜過望,而這個美人賣弄風情逗引床上樂事的功夫手段也是一流的,否則也不至於讓鎮守山海關的平西伯吳三桂為之發瘋發狂,以至於為爭紅顏而不惜賣國禍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