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圓圓聽了李自成的話,就掩口撒嬌戲笑道:“隻怕我沒那福氣。”誌得意滿的李自成不由得仰天哈哈大笑:“講什麼屌福氣不福氣的,當初我在陝西時,不是朝餓一頓,夜凍一宿嗎?那時候誰不罵我是窩囊廢,可現在呢,他們當時豈知我能有如今這一天!?”
“大王能揚眉吐氣,也是洪福齊天。”聽了美人的奉承,李自成更得意更開心了:“話雖這樣講,可我能直搗北京城,勢如破竹,一半的功勞也得歸我的結義弟兄李嚴,他不但勇冠三軍,而且智謀俱備。雄主必有高謀良將,李家兄弟恰就如同從前開國的徐達、常遇春一樣!”李自成說到這兒,又把大拇指一翹,以示李嚴的出眾。
正這時,忽見小卒形色倉皇地來報:“不好了,李爺被那個公主刺死了!”李自成正端杯要喝杯中酒,一聽這話,頓時驚得酒杯都跌落於地:“一個纖纖弱女,何以能刺死李爺!?”
小卒答道:“詳細情形,外人也不曾明白,大約是李爺醉酒太過,所以遭了毒手……”李自成頓時怒不可遏:“那個賤人現在哪裏?快給我拿來!”
聽說那個女子也自盡了,李自成直氣得咆哮如雷道:“好厲害的賊婢,居然喪折了我一員猛將,快把她給我碎屍萬段!”李自成又傳命,收李嚴的遺骸,以王公禮厚殮,在京城的西山擇一塊吉地埋葬。舉殯的那天,闖軍中滿營的將士,都涕泣相送,李自成自己也步行在李嚴的柩前執紼,一步一痛哭。
被亂刀分裂的淑英屍身,隨便而淒慘地棄於郊外荒野,不想卻有無數鴉雀,終日圍繞著淑英的屍體,盤旋哀鳴,不肯稍離。京師百姓也在驚奇中,憐淑英忠烈,就偷偷地買棺安葬了淑英。
3、殉難大明朝
一個國祚近三百年的大一統王朝滅亡了,為其殉難的外臣敘不勝敘,最著名的是大學士範景文,戶部尚書倪元潞,左都禦史李邦華,兵部右侍郎王家彥,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左副都禦史施邦曜,大理寺卿淩義渠,太常少卿吳麟征,右庶子周鳳翔,左諭德馬世奇,左中允劉理順,檢討汪偉,太仆寺丞申佳允,給事中吳甘來,禦史王章、陳良謨、陳純德、趙譔,兵部郎中成德,郎中周之茂,吏部員外郎許直,兵部員外郎金鉉等,或自刎,或自縊,或投井亡身,或闔室俱盡。勳戚中有宣城伯衛時春、惠安伯張慶臻、新城侯王國興、新樂侯劉文炳、駙馬都尉鞏永固,他們皆同日死難。
還有一個賣菜為生叫湯之瓊的農民,他一見崇禎帝、後往葬思陵的梓宮經過,悲不自勝,立時觸石而死。江南有一自號髯樵的樵夫也投水殉難;甚至還有一個無姓氏可考的乞丐自縊於城樓,他的衣帶中有一絕命書,上麵明明白白地寫著十六個大字:身為丐兒,也是明民,明朝既亡,我生何為!
就這樣,忠臣死節,烈士殉名,樵丐亦足千秋,巾幗同昭萬古。
李自成命宋獻策去勸李國楨投誠。襄城伯李國楨慨然應道:“要我投降不難,須依我三件事:第一件是先皇祖宗陵寢,不應發掘;第二件是須用帝禮,改葬先皇和先皇後;第三件是不宜害太子及永、定二王。”另外他還提出一個條件,那就是在改葬懷宗帝後時,須把獻城的太監杜勳和曹化淳兩人斬首瀝血以祭懷宗崇禎帝。
李自成聽了宋獻策的回報,當即點頭:“第一、二件要求是人臣應盡之禮,當然得依;至於第三個條件就更是沒問題。另外,李國楨是忠勇良將,殺了杜勳這兩個賣國求榮的閹豎,而獲一忠義之士臣,也太值了!”
於是李國楨欣然同宋獻策來謁見李自成自然,受到了一番親切的溫言慰諭。
李自成果然用天子禮,改葬了懷宗帝後。在東華門外搭了蘆席棚子,遮在上麵。這裏李國楨備了朱漆的梓宮,將崇禎帝、後重新安殮於思陵。崇禎帝戴翼善冠,袞繡龍袍、金朱靴;周皇後鳳冠龍袍。李國楨還去求得李自成允許,又先殮葬了懿安張皇後和熹宗合陵。
在思陵,素服大孝裝的李國楨又哭祭了一番,對著李自成遣將校械係押到的曹化淳、杜勳兩人,李國楨咬牙切齒地痛罵著他們“這兩個賣國的逆賊”,嚇得他們低頭不語,李國楨攘臂捋拳,拔出尖刀來,親自動手在曹化淳當胸一刀,活活地剜出他的心肝;杜勳也被李國楨照樣收拾了。
然後李國楨將兩副心肝置於盤內,在崇禎帝、後的靈前致祭。待到祭罷,李國楨叩頭大哭道:“臣力已盡,自愧無能保國,使社稷淪亡,這樣的庸臣還活著做什麼!?”說罷,李國楨提起那把剜心的尖刀,向著自己的頸上猛力一刺,頓時鮮血四濺,翻身倒地。
一旁侍候的闖兵急急來搶救,可哪裏來得及,於是飛騎進城報知李自成,李自成惋惜非常:“可惜一個忠臣,我不得用他!”當即命人備上等棺木,厚殮了李國楨。
4、陳圓圓傾國亦誤國
自從李嚴被刺後,對於擄來的女子,李自成異常地防範,侍寢前,遍身搜檢,而帳外猶有衛卒持械環立。對陳圓圓也不例外,可從她身上是搜不出什麼凶器的,她身上隻有讓李自成銷魂的美妙。
北京失陷後,駐兵觀望的吳三桂也沒撿著便宜,京營潰散,他父親京營都督吳襄被擒,他母親急火攻心,當夜就死了。
吳老夫人一死,吳老都督又做了虜囚,府中剩了一個隻會柔媚惑男人的陳圓圓,她除了啼哭之外,一點事兒也不懂,任憑家人仆婦把府中所有你爭我奪得赤腳地皮光,吳都督府中頓時混亂不堪。
劉宗敏用他的嚴刑沒費什麼事,就讓吳襄交出了兒子的愛姬。接著為防擁有重兵的吳三桂報奪愛妾之恨,李自成故意拔刀作出一副要斬殺押進他帳中的老吳襄的樣子。
畏死的吳襄一見李自成仗刀欲劈,嚇得大驚失色,兩手顫個不住。牛金星在旁,按他們事先計劃好的,好說歹說地勸住了李自成,同時密告吳襄,讓他作書招吳三桂來降,吳襄自然滿口應承,當場就寫了一封家書,由李自成派小校,星夜送往吳三桂的軍前。
5、酷刑索珠玉
就在宋獻策奉命擇吉日準備登極忙活的時候,忽然京城陷落時早已潛逃的國丈周奎被闖兵捉到了。明降將楊承裕與周奎冤仇極深,正是因為周奎的讒害,楊承裕才被逼上梁山。
如今有了這麼好的雪冤申恨報大仇的機會,所以楊承裕馬上就向李自成稟道:“周奎身為國丈,以往賣官鬻爵,家資富可敵國,此刻被虜,讓他助些軍餉也好。”李自成聞言,當即轉頭就對周奎說:“你聽見了嗎?人家說你有錢,叫你補助些軍餉,你肯出多少?”
周奎馬上磕著響頭,連連分辯說朝廷早窮得連俸金也不發了,他哪裏有錢。李自成本來還沒太生他的氣,這話讓他非常惱火。他生平是最恨這種極端吝嗇愛財如命的人:“誰人不知你是明朝廷臣中最富的,可你還要狡賴!?”
喝令左右把周奎倒懸著吊在木樁上,李自成親自執藤鞭,隻不過盡力抽打了一下,周奎就殺豬般慘叫起來:“大王饒命啊!下官願捐餉五萬,算贖罪就是了。”李自成不覺啞然失笑道:“隻一鞭子,就打出來五萬,那要打上十鞭,不就是五十萬嗎?!”說著就又是一鞭,打得周奎老淚滿麵,果然連連說願再助餉五萬。
李自成的藤鞭當然不會停下,直到將現銀增到三百萬,而周奎已是皮開肉綻,話都說不了。李自成怕把他真的打死了,沒處去弄錢,就令兵士押著周奎,到了這位皇親貴胄的別墅後園。一缸缸的金銀從那兒掘了起來,足有三四百萬,其他珠玉寶石更是不知其數。
守財奴老周奎眼睜睜看著,心疼得眼前一黑,翻身就栽倒在地。兵士們忙去扶持,卻見周奎兩眼向上翻,牙齒緊咬咯咯作響,已經是不行了。
自從在周奎那兒得了許多金銀,李自成深深體會到了明廷大官吏的有錢,於是密詢楊承裕。於是李自成又得到了內官王之心、寧遠伯賈敦謹、尚書呂岱等有大錢人的名單。
被捕獲來的王之心,一聽李自成命他助餉五百萬,狡譎的王之心也堅持以國庫太窮為理由。他花言巧語地說皇帝的國庫尚且窮得連大臣的俸銀都發不出,自己一個宦官哪裏能什麼儲蓄來助餉。
李自成見好好地問,是問不出來什麼東西,就吩咐用刑。不想王之心很能熬刑,哪怕打得鮮血直流,也咬定牙關堅持著國庫太窮一說。於是李自成狡笑了一下,對左右說:“看來這個閹豎非得用我特製的刑具不可!”
這個李自成親自監工製造的名兒叫紅煙囪的特製刑具,是用兩隻做得很是彎曲的銅管,連著一隻爐子。兩隻銅管通在王之心的鼻孔裏,兵士將爐子燒著了,銅管漸漸地燒紅了,王之心也漸漸地熬不住了。任憑他大聲喊痛,兵士們也不去睬他,隻管加火。上下煨得通紅的銅管炙得王之心的鼻腔內哧哧作響,痛得王之心滿地亂滾,兵士們將他一把按住,於是王之心休想動得分毫地硬生生跪受炙刑。
這下子,果然王之心招出金子二百萬、銀子五百餘萬,珠玉等物無數。曹敦謹、呂岱等也被這個法子,弄出來金銀各三四百萬。李自成大喜,重賞了楊承裕。
李自成登極的日期快要到了,京中一些有軟骨症的文人紛紛上書勸進,什麼“比堯舜而多武功,邁湯武而無慚德”,李自成越發興高采烈。登極那天,在文武眾部下的簇擁中,李自成耀武揚威地進了承天門,直至奉天殿上。
景陽鍾撞響後,明廷那些文官如宰相魏藻德、尚書劉名揚,武臣如都督吳襄、五城兵監王煥、將軍仇寧,皇族如成國公朱純臣,外戚如周鳳蘭、張國紀等,象模象樣地冠服上朝。李自成見百官齊集,就坦然然地升上禦座,百官正要俯伏三呼,驀見李自成一向青黑的臉色陡然變得煞白,大叫一聲,就從禦座上跌了下來。文武百官以及隨從侍衛慌忙爭著上前扶持。
李自成半晌才蘇醒過來,連連咋舌搖頭地大喊“厲害!”宋獻策、牛金星忙問緣故,李自成指著大殿中央說:“我剛坐上禦座,就有一個身長丈餘、穿白衣的人,用一把鐵錘狠命地來擊我的頭。這把什麼屌金交椅,隻怕不是我坐的!”
於是李自成就在殿旁,草草地受了朝賀。從此李自成雖說是占據了京城,自尊為皇帝,卻從不敢升坐奉天殿的禦座,百官朝見也都在偏殿。
李自成的哥哥這時從秦中趕來,因為幾句話說得不對勁,這個可憐的農民就讓弟弟當即殺死。可他帶來的養子李雙喜卻讓李自成非常喜歡,於是他就收之為嗣。
好殺成性甚至有過李自成的李雙喜,不久就被李自成立為太子。李自成又改是年的崇禎十七年為永昌元年,並傳諭工匠鑄永昌錢。不想鑄出的錢卻字跡模糊不清,李自成命熔去重鑄卻依然如此。
三次鑄錢三次不成,氣得李自成怒令把金銀都鑄成每隻重斤餘的大餅,共熔鑄成這樣的錢四十三萬七千五百六十枚。李自成又命鑄永昌璽印,也是屢鑄不成,李自成怒不可遏,令將國庫中所有玉石金銀銅鐵各印一齊銷毀,其憤才略平。
登極後的李自成令宋獻策錄了百官姓名職司,然後按著官級讓他們獻銀若幹。一品大臣及王公外戚,每日獻金銀各一鬥;二三品的挨次遞減。如其短少,就立馬逮下,命侍衛鑿去眼睛一隻;若不鑿目就是割耳,或者敲齒,也有割鼻的。至於鞭掠撲笞,朝臣無一不受。
李自成命一直爭相向他獻媚的成國公朱純臣助餉十萬,朱純臣搜刮家中現金不滿十萬,李自成就朝著他笑了笑:“你缺我的餉銀,我也叫你缺一樣兒!”於是朱純臣的牙齒就被李自成的侍衛敲去了五枚,敲得朱純臣血流滿口,敲得李自成哈哈大笑。
這樣不一個月,滿朝文武大臣個個弄得隻眼缺鼻獨耳破唇豁。敲去牙齒的廷臣於陳述時無齒漏風,李自成嫌他們言語含糊講話不明白,就令侍衛再割去舌頭。被剜鼻的廷臣說話時嗡嗡得讓李自成心煩,就命人割去剜鼻者的臂肉,代為補缺鼻子。
而鑿去眼睛的廷臣上朝時,李自成嫌獨眼難看,又有仿也是獨眼的李自成之嫌,於是就叫侍衛去剜了一些罪犯的眼珠來補,結果這個廷臣血流滿臉,眼睛不曾補好,倒是要痛死了。李自成一見補眼不成,就索性再把那隻好的眼睛也剜去了,弄得獨眼廷臣成了盲目,退朝下來,隻好摸索回家。
於是滿朝臣中,除了牛金星等一班原黨之外,凡是投誠的大臣,竟沒有一個是五官周整的。到了後來百官都不敢再去上朝,李自成見沒人朝參,不覺大怒,命部下按所錄名單一一逮係。於是那些獨眼缺鼻的官員,一個個鐵索郎當地絡繹道上。
京師百姓就當作一樁新鮮事兒來看,還指指點點說這個瞎子就是當初第一個迎賊入城的大官某某,那個沒鼻子的也是當初上書勸進的,如今成了這個樣子,也算是對不忠不義者的報應。眾人的紛紛議論聽得那班殘廢的廷臣官員人人低頭,含羞無地,雖十分懊喪卻已來不及了。
6、慷慨誓師為紅顏
雖然聽說了崇禎皇帝殉國的消息,可標準的機會主義者吳三桂仍舊擁著明廷大兵而不前。就在吳三桂隻管按兵不動地觀望的時候,李自成遣使呈上吳襄的書信,吳三桂忙拆開來一看,見上麵寫道:
長白吾兒知悉:
今吾君已逝,新主登極。汝自幼稚得膺榮爵,不可謂非一時之僥幸。頃者明祚調殘,天命已定。識時務者俊傑,自當及早棄甲來歸。奈何猶自恃驕軍,擁兵觀望乎?大丈夫須順天循時,擇主而事,當不失通侯之賞,亦所以成孝道之名。苟執迷不省,則父遭慘戮,家屬受屠。既不能忠以報君,又不獲孝以護父。臣節有虧,身名兩敗,祈三思之。書到之日,宜即遵行,慎無躊躇,自貽伊戚也。此囑!
吳三桂讀了他父親的手書,半晌猶疑不決。正這時又有來報,有京師吳都督府的仆人求見。吳三桂急命喚家中的仆人來,問京中情況怎麼樣了。這個仆人稟道:“都中自闖賊攻破城垣後,到處焚掠殺戮,不論官民,除了殉節的大臣府第不曾蹂躪外,其餘無一幸免……”
吳三桂聽得發急,喝住道:“別的不用你說,我隻問你家中怎麼樣了?”仆人答道:“都督府已被賊兵劫掠得不成樣了……”吳三桂不待那仆人說畢就接口問道:“家人都無恙嗎?”
仆人垂淚答道:“太老爺給賊人擄去,用了重刑,太夫人因此急死……”那“死”字才吐得一半,吳三桂就帶怒喝罵道:“混帳!誰來問你太老爺太夫人?我問的是陳夫人可安在?”仆人嚇得屈了半膝,顫巍巍地答道:“陳夫人已被闖賊擄往營中去了。”
吳三桂一聽,頓時臉色大變,驀地從腰間拔下寶劍,哢的一下,被砍去了的案桌一角,就著勁猛的勢頭,直飛出一丈餘外。而吳三桂則臉色鐵青,咬牙切齒地發恨道:“闖賊!我吳三桂和你勢不兩立!”
將士們都知道吳三桂會有與以往不同的舉動,果然過了大半天,點鼓升帳,吳三桂對諸將慷慨痛說:“闖賊現居神京,逼死皇帝,這樣大逆不道的流賊還敢挾我投誠!”然後將吳襄的手書傳觀諸將。
其時吳三桂的帳下總兵郭壯圖、馬寶,副總兵胡國柱、馬雄,參議夏國相,謀士孫延齡,副將高大節、吳琛等,看了吳襄的勸降書,都默默無言,隻有參議夏國相說:“將軍欲討闖賊,雖是名正言順,怎奈吳老將軍現軟禁於賊寨,寧非投鼠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