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新皇登基暗潮湧動(1 / 2)

在永壽元年十一月的那個深夜,當皇帝駕崩的消息傳來後。滿朝文武無不震驚,但是處於大司徒兼內閣首輔(此職位非正式,所以未在“洪朝主要官職”中)的鄒林並不悲痛,這並非是他對皇帝毫無感情。實際上,他根本就沒有時間悲痛。

那個雪花飄飄的夜裏,他會見了三個驚慌失措的人,一個是皇後崔瑩之弟崔護,另一個是掌印署令(掌管玉璽)楊奉,還有一個是宣奏署令(負責宣旨)馬琳。

洪朝不能沒有皇帝,這下子楊奉、馬琳也慌了。他倆雖然手握大權,畢竟隻是個太監,到底該怎麼辦,他也沒主意了,隻能跑去找鄒林。而崔護雖然是皇後之弟,皇位的繼承還是要內閣說話。

他們來的目的很簡單,隻討論一個問題:先帝沒有子嗣,到底要誰繼承皇位?

在鄒林的府邸中,北風呼嘯的聲音傳到這本來就很安靜的房間,房梁上的蠟燭時隱時現照到眾人沉重的臉上。

下手坐著三人,一人麵色沉重身穿軍服,一人細皮嫩肉身穿內服(皇宮內工作的服裝),而另一人也和他一樣。三人的目光緊緊盯著主位上的老家夥,老家夥頗有些仙風道骨,他一動不動仿佛這個世界和他沒有任何關係。

這時,一人忍不住了壓著聲音道:“鄒大人,您有何看法?”一聽這人的聲音便知道他是宮裏來的,隻有太監才會發出這種尖銳的聲音。“先帝留下遺詔了沒有?”主位上的鄒林問道。右手下的兩人便看向對麵的那人。

當皇帝駕崩之時,隻有皇後崔瑩在其身邊照顧。那人道:“回首輔,先帝並未留下任何遺詔。”“先帝早去,膝下無子,隻能從宗室子弟中挑選一位了。”鄒林無奈地說道。“不知首輔有什麼人選?”那人問道。

“崔總兵,先不急。我知道前將軍劉喚正在回京的路上,大軍勞師遠征應該好好安撫才是。”鄒林慢慢悠悠地說道。那崔總兵正是崔瑩之弟崔護,現任天陽四門總兵。

右手下另一人道:“首輔,皇位繼承關係國家大事,豈可兒戲?依我看,不如先定皇位再安撫不遲。”“是啊,鄒大人為何棄大顧小啊?”另一人急切的說道。“嗬嗬……”鄒林捋了捋自己的胡子淡淡地說道,“兄終弟及,皇位自然有人接手。”

“那麼這個接替皇位的人是誰呢?”崔護問道。

“興午王張琉之子,孝靈皇帝之孫,清文皇帝之從弟”鄒林緩緩說道。

三人這才鬆了口氣,這說的不是三個人,而是一個人。這個背負著三個身份的幸運兒,名叫張安。他就是洪朝曆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靈武皇帝。

現在,他看著神情放鬆,放心大膽準備官升一級的三人,鄒林卻板起了麵孔:“事情還沒了結,真正的大事現在才開始。”

很快,鄒林以內閣首輔的身份發布了命令,解散由清文帝組建,江福操縱的團營,解除了他手中的武裝。然後他發布命令,由楊奉、馬琳、崔護等人控製京城防務,嚴禁任何軍隊調動。

很明顯,這是要動手了,京城很快就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流言蜚語四處亂飛,一貫驕橫的江福也頓時亂了馬腳,慌作一團,不知如何是好,無奈之下隻能每天和同夥商量對策。

現在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個江福。江福是個將軍,而且還是普通的將軍,是個徹徹底底的權奸將軍,官至司隸(現今河南)巡撫領驃騎將軍,是清文帝親信中的親信。

不久之後的一天,京軍驍騎營中郎將張洪深夜突然到鄒林的家裏,通報了一件事情。

“現在江福那一幫人正在四處活動,他們可能要造反,首輔不可不防!”張洪用飽含憂慮的語氣提醒著鄒林。

鄒林隻是微微一笑,道:“你不用怕江福造反,而今天下大定,他怎麼造反?況且即使他想造反,他的部下也不會跟著他,你多慮了,在我看來,江福絕不會反!”張洪看著態度堅決的鄒林,歎了口氣,還想在說些什麼,但是卻什麼也沒有說。

他走了,在他背後為他送行的,是鄒林那道意味深長的眼神。他離開了鄒林的府邸,卻沒有回家,而是去了另一個人的住處——江福。

這位張洪是江福的心腹,他是奉命來打探消息的,得到了暫時無事的保證,江福終於鬆了口氣。與此同時,鄒林卻叫來了內閣裏的蔣冕和毛紀,準備擬定一個天衣無縫的計劃。

在他的府邸中,三人圍坐在火爐旁邊。

“首輔,如今江福勢力亂成一團,何不現在出手?”蔣冕道。“不錯,現在出手正是時機,一定能將江福置於死地!”一旁的毛紀附和道。鄒林笑著說:“兩位不要著急,我已經擬定好了一個絕密的計劃,明日江福必死!”

明日,江福接到了一個通知,他獲邀參加一個儀式。原來宮裏要修工程,按照規定,必須先搞一個祭奠儀式,他也在被邀之列。這在江福看來,是一件十分光榮的事情,所以他去了。江福先生這一輩子幹過很多壞事,害過很多人,用惡貫滿盈來形容實在並不過分,現在終於到了還本付息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