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的,唐蓮鎮西孫家門口的老皂角樹上,喜鵲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孫家大娘一邊汲水一邊納悶著,家裏四個兒子,一個閨女親事早就定下了,怎麼還有喜鵲蹬枝報喜?再說了今年也不是大比之年,喜事從何而來?
孫小四看著老娘又在提水,趕緊的上前去接過手,埋怨道“娘哎,這活兒我來幹就成。孩子大了您就等著享清福吧。”
“小四,你趕緊的讀書去,這些事不用你。再說了你大哥二哥也過來搭把手。”孫家大娘看著小兒子來接手滿是欣慰。
都說她孫大娘是有福的,進了孫家門,一口氣生了四個兒子,而且個個站住了腳,活了下來,在整個唐蓮鎮也是數的著的。生了小兒子四年後才有生了老生女,算是兒女雙全了。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她四個兒子,老大和老二都是秀才,算是小官身,就是不做官,但是享受不用納糧,不出兵役,不納人頭稅。現在老三,小四也在書塾讀書,後年大比之年,也謀算個秀才,她這輩子就算圓滿了。當然還有那劉女婿也能得個秀才就更好了。
孫大娘和孫大伯算是少年夫妻,雙親早亡,沒有兄弟幫襯,但也勤儉持家在唐蓮鎮張羅了一百二十多畝好地,水田,魚塘,都有,還有一處小山林。
孫家大哥,名成亮,成家後,住進了緊挨著孫家院東麵第一進房子,娶妻徐氏,生養了兩個兒子,現在徐氏又懷上,熟悉的人都說又是個兒子。
孫家二哥,名成渝,攜妻子梁氏住在孫家院西第一進房子,也是比鄰父母住著,打的也是照顧父母的心思。現有兒子一個,兩歲。
老三名成君,老四成瑞還都跟著父母住,但是房子早就起好,老三挨著大哥家,老四挨著二哥家,因為有房有地,所以他們的親事算是十分的搶手,一早的定了親。
這麼好的婆家當然要被搶了,過門就是自己過,分家給二十五畝好田,一頭牛,家什什麼的都備好了,不用在婆婆麵前立規矩,不用怕小姑子找茬,上上的日子來。
---------------------------------------------------------------------------------------------
孫大哥一早的到自家地裏看麥子,長勢很好,就是在過個四五天不下雨,就要挑水澆地了。要請幾個幫工,準備扁擔,水桶都要提前修理好。
他回到家中,在院裏衝了腳上的泥土,才走進裏屋,見妻子坐在炕頭拆洗大兒子小時的衣服,準備給肚子裏那個小的。
“相公回來了,麥子怎麼樣?”孫徐氏問道。
“成,過個四五天不下雨再挑水澆田。大牛二牛呢?”
孫徐氏抿抿嘴,低聲說“你前腳跟一到地,他們就到娘那院了,找小妹玩去了。說是他們小姑說了,今個蒸桂花糕給他們吃。兩個饞蛋!”
孫大哥也笑了,緊著說“也就小妹好性,不嫌他們兩個皮。對了,今年過端午給小妹做件襦裙,你也做件。你都幾年沒添新衣了。”
“我記得呢,小妹的襦裙我都扯好布了,藍底小翠花的。我就不添了,等端午的時候就顯懷了,沒得浪費。過個幾年孩子大了,我再添。”
孫徐氏雖然拒絕了,但是還是很感動的對自家相公說“相公,你記掛著我,我心裏記得呢。”
看著賢惠的妻子,孫大哥也很是愉悅,也坐在了炕頭上,輕輕的攬住她的肩頭,開心的說著“嗯,咱家你當家,什麼你都說算。也別太委屈自己了。”
“嗯,要是著一胎能生個閨女多好啊。”孫徐氏有點期待。
“可不是,像小妹那樣的女娃子,才是討人親來。”
------------------------------------------------------------------------------------------------
孫二哥媳婦孫梁氏今早剛從娘家回來,前個和丈夫因為端午要送小姑子一件夾襖正爭吵起來,氣的跑回了娘家,卻在娘家住了兩宿一天也沒人來接,又被自家老娘罵了回來。這會背著兒子在家收拾家呢,孫二哥一早上地看了地色,又出門給人打家什了。
孫梁氏想起老娘的話,心裏七上八下的,再想想一起出嫁的幾個好姊妹,哪有她的日子過得滋潤?自己怎麼反倒是不知足似的,這脾氣啊,要改改。
前個梁氏的母親梁家大娘聽了女兒回家的哭訴,一巴掌打在了她的頭上,嚇得懷裏的大羊都哭了起來。
“你個蠢妮子!我打你這個蠢貨!”梁婆子被女兒氣的急了,連外孫都不顧了,一頓劈頭蓋臉的罵著。
“不跟孫成渝過了?你長本事了!他打你了?他老娘找你立規矩了?他養小的了?還是他家不給你飯吃啊?”越說越氣,梁婆子都要翻白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