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 / 3)

王也平部長到桐山考察之日,正是窩兒山茶葉開園之時。

杜光輝接到趙妮的電話時,正在窩兒山上。山上一片青蔥,這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茶園青綠,陽光清純,他想起早些年讀過的一位叫陳所巨的詩人的《綠太陽》。這真是綠太陽啊!漫山遍野,到處都沉浸在陽光中。茶山上麵,是被陽光洗得更加挺拔的鬆樹林。靠近茶園,走在小徑上,冷不丁就會從茶棵的邊上,或者旁邊的山坡上,飄出一陣幽幽的蘭草花香。你想找,卻找不著。高玉說:她們藏得緊呢。

映山紅倒是不時看到,特別是從遠處看,一簇紅豔,撩人眼簾。到了近處,它們卻又不見了。再轉過山角,又豁然明亮著。杜光輝停停走走,後麵的玉樹鄉程書記和高玉,還有秘書小王,大家說說笑笑。茶香一縷一縷的,每個人的心田也都像這春陽一般,不斷地舒展了。

就在這個時候,趙妮打來了電話。

趙妮說王也平部長準備明天到桐山視察。

杜光輝問:“怎麼事前也沒通知?這……”

“王部長是臨時決定的。一是去看望你,二是去了解一下桐山礦業經濟發展情況。”趙妮道:“請做好準備。明天上午到。”

杜光輝愣了下,說:“好,那好!我馬上準備。趙主任哪,王部長這次視察,是不是還到湖東?”

趙妮聲音突然提高了:“不知道。就這樣了。”

杜光輝聽著話筒裏“嘟嘟”的聲音,有些莫名。繼而,他使勁地拍了一下自己大腿:杜光輝啊杜光輝,你可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啊!元旦聯歡時,張處長就在背地裏對他說過,趙妮和簡又然似乎“拜、拜”了。“現在,這妮子跟也平部長可是……”張處長沒再往下說,現在想來,那意味是很深長,也是再明白不過了。隻可惜自己剛才一接電話,順了口,竟忘記了這一著。唉!真是……

不管這些了吧,杜光輝立即給葉主任打電話,說明天省委宣傳部的王也平部長,將到桐山視察。因為是臨時安排,所以沒有提前通知。葉主任說這麼急啊!一個省委常委宣傳部長下來,怎麼可以這麼急呢?這讓我們怎麼……

杜光輝說沒事的,他隻是看兩樣。一是看礦業經濟,二是看我。看我,大家不要準備。看礦業經濟,我看就重點看林山礦好了。這礦去年出過事,有對比性。葉主任說那也好,不過這事,光輝書記是不是直接給一達書記說一下。其餘的,我馬上就來安排。

林一達接到杜光輝的電話後,也感到意外。按一般常理,省委常委下來視察,是要提前很長時間就通知並且讓地方上安排的。可這回?王也平部長以前是西江的市委書記,這個人膽子大、做事不按常規出牌,在整個江南省都是出了名的。據說省委書記葉孟明十分欣賞他,就因為他在西江時,做了一件震動全省乃到全國的大事。他第一次將所有官員的收入,在地方報紙上全部公開。這一舉,被稱為“官場預防腐敗的最有力的手段和最有意義的創新”。當然,此舉也受到了不少非議。其中有人就說,這樣一公開,官員們長期處於透明狀態,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壓抑。同時,這也有侵犯人權的嫌疑。官員也是人,即使他是貪官,他還是人。基本的人權還是得保障的嘛!

也許就是這全國轟動的“公開”,王也平從經濟條件和社會基礎都比較差的西江,一下子升到了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的位子上。據說在全省地廳級幹部會上,葉孟明書記專門就此有一段講話:我們不怕用有爭議的幹部,怕就怕一個幹部從來沒有爭議。原則範圍內的爭議,創新的爭議,因公非私的爭議,都是有益於幹部的成長的。四平八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新形勢下,幹部就是創新的帶頭上,就是思想解放的先行者,就是大膽實踐、勇於開拓的先鋒!我們寧要一個有爭議有影響有棱角有創造力的幹部,也不要一百個一味平安得過且過思想僵化庸庸碌碌的幹部……

杜光輝把初步的安排,也給林一達書記作了彙報。林一達說:“這很好,下午趕回來,開個碰頭會,再研究一下。”

程書記問:“是不是省裏哪個大人物要來桐山?”

杜光輝說:“王也平部長明天過來。”

高玉道:“哈,桐山可是很久沒有來過省級領導了。王部長是看著杜書記麵子來的吧?去年,聽說歐陽部長曾到過湖東,本來也準備到桐山,後來沒來成。我們在鄉下聽說的,杜書記,是吧?”

“是有這麼回事,那次歐陽部長是回去接受中組部談話。王也平部長來桐山,主要是看礦業經濟。”杜光輝道:“我哪有這麼大麵子,能讓部長親自過來?”

“王部長來了,杜書記回去應該提拔了吧?我們還瞎忙活,想杜書記留在桐山當縣長。現在看來……”程書記說著,望了望杜光輝,又道:“高鄉長,這窩兒山的茶葉可是你跟杜書記的心血啊,杜書記一走,你可……哈哈,哈!”

高玉在後麵嗔道:“程書記盡胡說了。這裏難道沒有你程書記的心血?”

杜光輝聽著,心裏莫名一動,旋即就平靜下來。通過一片竹林,黃大壯他們已經在茶場邊上等著了。杜書記他們一出現,鞭炮聲就響了。這鞭炮烈,在空曠的山穀間,顯得更加熱烈和喜氣。杜光輝對高玉道:“怎麼搞起了這一套?”高玉說:“我哪知道?是他們自發的。老百姓一高興,就喜歡這樣。不像你們那麼含蓄……”

“我含蓄?”杜光輝問了下,沒等高玉回答,黃大壯已經在宣布了:“今天窩兒山茶葉開園,縣委杜書記、鄉裏程書記和高鄉長等領導都來了,這是咱們窩兒山的天大喜事。我代表茶葉合作社,請杜書記給我們窩兒山茶葉開園!”

所謂開園,就是摘下整片茶園的第一片茶葉的意思。茶農們對此很講究。早些年,窩兒山的茶葉還是貢茶時,開園必得是十五六歲的妙齡少女用嘴唇含下的。那才叫真正的“玉葉”呢!現在雖然比不得那時候,那開園的第一片葉子由誰來摘,還是得認真的。村裏有惡行的人不能摘,觸黴運的不能摘,結了婚的婦女不能摘。一般情況下都是由家裏的孩子們摘第一片茶,或者是由村裏德高望重的老人來開園。黃大壯來請杜光輝書記開園,這裏麵的意思可想而知了。

杜光輝說:“這我可不敢當。還是按以往的慣例,來開園吧?”

黃大壯道:“那可不行!全村人都等著的。程書記,高鄉長,是吧?”

程書記開玩笑道:“我在玉樹都呆了十來年了,也沒有誰請我給他們開園。哈哈,這下好啊!”他回頭對電視台的記者小李道:“這個節目就叫‘書記開園’,多好!”

“杜書記,大家都是這意思,就別推辭了吧。”高玉對杜光輝道:“窩兒山的老百姓誠實,真是起了心思,你是擋了也擋不回去的。就別拂了他們的心意了吧?杜書記。”

“那就……”杜光輝說:“好吧!”

開園的茶棵就在花園的最外邊,黃大壯引著杜光輝走到茶棵邊,然後指著向上挺起的那一片茶葉,說:“就這吧,就這!”又向著大家道:“開園羅!開園羅!”

杜光輝看著茶葉,聽著黃大壯的喊聲,突然心裏湧出一股子虔誠與激動。他伸手輕輕地摘下那片茶葉,然後托在掌心裏,陽光下,茶葉靜靜地躺著,綠色之中透著淡黃。黃大壯伸過手,接過茶葉,向著茶園上空一拋,隻見茶葉在陽光下飛舞著,像一匹綠色的精靈,又像是嫋嫋升騰的地氣……

開園過後,茶農們便開始正式采摘。杜光輝和黃大壯一道,看了看新茶場。一切都已經準備妥當了,連同印著“蘭花香”的茶葉筒也運進來了。黃大壯說:“最近從各個方麵得到的信息,我這一塊已經訂出去了一萬多斤。預計今年的價格,也比往年要高。杜書記,這可都得感謝你和鄉裏的領導啊!特別是高鄉長。”

高玉一笑,“感謝我什麼?不都是杜書記親自抓的嘛!”

杜光輝朝高玉看看,高玉低了頭。黃大壯道:“還有件事,我想縣裏每年都要一批禮品茶,能不能就用我們‘蘭花香’。這第一年,我們可以以最優惠的價格,給縣裏各個部門的。我就不知道這事怎麼運作?”

“這是條好路子。既宣傳了地方產品,又很好地解決了銷路問題。”杜光輝想了下,“高主任哪,我看你們招商辦可以做做這個工作。當然羅,接待辦那邊,我也打個招呼。具體聯係這一塊,請大壯自己多跑跑。還有程書記,必要的時候也得出麵嘛!”

“那是應該的。杜書記都在操心,我能不出麵?”程書記笑道。

杜光輝說:“窩兒山是全縣茶葉開發的點,一定要做得好,做出榜樣來。不過,今天我不能在這多呆了,我得趕回去。明天的事還得……”

黃大壯急了,“再怎麼也得吃了中飯,我已經安排了。高鄉長,你說說吧。”

“這個……杜書記既然要走,一定是實在急。就……”高玉說:“不過,杜書記,再怎麼工作,飯還是得吃的。大壯哪,中午簡單點,我們吃了就走。杜書記,行吧?”

“這……就依了你吧。簡單點啊!”杜光輝掏出手機,給葉主任又打了個電話,問整體彙報材料是不是安排了?那個材料一定得有分量,最好是讓政研室的蔣主任親自動筆。另外,王也平部長是從市裏上去的,基層工作經驗足,材料一定要實在,既要站得高,又要落得下。我下午回去後,就要看材料。然後還要請一達同誌再審閱。

葉主任說都安排好了,具體的,下午碰頭會時,再詳細給杜書記彙報。

吃了中飯,杜光輝和高玉一道回到了縣裏。黃大壯給每人送了一小筒頭茶,就是上午采摘臨時加工出來的。茶如銀針,身上還長著可愛的絨毛。小王說我可是從來沒喝過這樣的茶葉,這可都是沾了杜書記和高主任的光哪!我可聽到有些幹部說:杜書記和高主任是茶葉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