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孩子,請你自己也慢一點1(2 / 2)

咚媽震驚了,給了她幾本自己小時候看過的書:《青鳥》《夏洛的網》,她一頁頁翻下來,在完全沒有標拚音的書頁上,每頁最多一個字不認識,還是多音字或生僻字。

那時開始覺得,許多事,水到渠成。

上學後,咚姑娘很喜歡做數學題。

有天回來告訴媽媽:“某某的媽媽給他買了黃岡小狀元!”

“黃岡小狀元”是個什麼鬼?學習機?

咚媽又蒙圈了。

上網查,噗……瞬間刷新一個學渣的認知——敢情“黃岡小狀元”是小學生的數學、語文卷子!娘啊,80後上次遭遇“黃岡”這兩個字是高三啊!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們從小學一年級就要做?!

頓時覺得青春好殘酷。

但她想要,老母親咬咬牙還是買了。

當當好強大,兩天就到貨,咚媽翻翻,喲……看不懂?!

也不是不會算,而是數都會算,但算法都不對……這種悲催感真是能毀滅一個碩士研究生的尊嚴。

幸而咚姑娘上課聽講很認真,能夠清晰說出解題思路,有了這個底氣,咚媽索性規定:卷子一周最多做一套,周末做!

結果,在一年級的過程中,咚姑娘就特別期待做卷子,期待做一些有邏輯推導過程的曲折題目,期待做出正確答案獲得滿足感,甚至逐漸默認做卷子是對她的獎勵。

最彪悍的一次,是小學二年級期末考試前,放學後,坐在媽媽電動車的後座上,這個小姑娘自顧自地感慨說:“好開心明天要摸底測驗呢,我就喜歡考試,可以有很多沒做過的新題,想想就很好玩!”

嚇得她親媽虎軀一震,然後電動車就在路麵上畫出一個流暢的S形。

……

說了這麼多,你是不是覺得,我有秀女兒的嫌疑?

不,其實恰恰相反:按照我對周邊環境和她個人性格的綜合分析,我覺得這個姑娘未來的成績也應該很一般,因為她不僅沒有超常大腦,而且天資泛泛、脆弱敏感,她有過強的自尊心,這些都需要我不露聲色地去調節感染。而調節感染的第一步,就是學會“適度”。

適度,是數量的適度、時機的適度、欲望的適度,也有好勝心的適度。

比如我之所以並不想讓她做太多習題,其實是源於這些年來對她深深的了解——這孩子好奇心旺盛,還不太會克製自己的需求,結果遇見好吃的就使勁兒吃,但一口氣兒吃多了就會吃膩,所以得悠著來。

說到底,我最怕的,不是她數學不好,而是她因為一時樂趣而自加負擔,過猶不及,導致最後失去對邏輯推導、探索未知的興趣。即便我知道未來無數次的考試、練習遲早會摧毀這種好奇與興趣,但我仍然私心地希望她能把快樂的時間盡可能延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