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土生土長的牲口個頭小,但是能馱能爬山,本事非凡。
雲南第十怪,螞蚱能做下酒菜。
把螞蚱做成美味,炸得焦黃,張嘴一咬:“哢嚓——”。
雲南十一怪,四季都出好瓜菜。
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幾乎任何時候都能出產任何蔬菜。
雲南十二怪,好煙見抽不見賣。
雲南人為自己出產的第一流卷煙感到自豪,卻也為在自己家門口買不到而感到困惑。
雲南十三怪,茅草暢銷海內外。
山裏的東西樣樣都是寶,改革開放使它們獲得了新生。
雲南十四怪,火車沒有汽車快。
山高路險,常常使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有勁使不上。
雲南十五怪,過橋米線人人愛。
滾燙的雞湯配之以生肉、生菜和用米漿做成的構成了雲南最有名的風味:一種“線”,“過橋米線”。
雲南十六怪,鮮花四季開不敗。
雲南氣候宜人,四季如春,鮮花四季常開一點也不足為奇。
雲南第十七怪,種田能手多老太。
險峻的高原造就了勤勞勇敢的各族人民,其中婦女尤為能幹。
雲南十八怪,娃娃出門男人帶。
這裏的漢子愛妻愛兒成為風尚,“模範丈夫優秀爹”在街頭比比皆是。
以上就是雲南“十八怪”,稍加分析,不難看出,前麵十六大怪與雲貴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嶇不平有關。岩溶地形區“地無八裏平”,反而小馬適應山間小路,火車爬坡比不過汽車靈活快速。岩溶地形區地表多奇峰怪石,有的山峰直入雲端,巍然屹立,地勢險要。而地下的溶洞中多鍾乳石、石筍、石柱、琳琅滿目神奇莫測,尤其鬼斧神工的仙境。雲貴高原海拔較高,而且冬季時北方的冷空氣因山嶺層層阻擋,影響較少,因而夏季不熱,冬季不冷,四季如春,常年適合蔬菜的生長,鮮花也常開不敗。由於溫差小,服裝也無需要太太差異與更換。又因為氣候溫和,林草茂盛,螞蚱肥美,蚊子個大,甚至可以做下酒菜。也因為氣候資源好,山中多珍貴的中草藥店材,盛產煙葉,暢銷省外,省內反而不易買到。毛草和毛竹資源豐富,人們在生活積累中學會了用毛草包裹在蒸食品更有清香味,用毛草來包裹食品不易破碎,用竹筒做水煙槍、過橋米線是用竹筒裹裝稻米燒製加式的風味食品,清香可愛,為人們所喜愛。至於最後兩怪,可能與雲南部分地區還有母係社會的遺俗,婦女特別勤勞,負責農耕重活,而男人則在家料理家務,照看孩子。當然,這種情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已不多見。
嗬,美麗的雲南,祖國的邊疆,永遠盛開的鮮花迎接著更燦爛的明天!
六、饕餮雲南
昆明作為各種地理條件、氣候條件齊集的雲南省的中心城市,在山川、河湖、平壩的極為豐富的特產支持下,飲食取材之豐富,恐怕是天下首屈一指的。以農業產品來看:從低熱河穀的血糯香稻,到高原山區的苦蕎青稞,五穀雜糧,無不盈倉;以畜牧產品來看:從犛牛到鵪鶉,何止六畜,乳製品也可以於北方草原媲美;以水產品來看:江河湖泊,各種類型眾多,其中珍奇魚蝦比皆是;高原特有品種,更為別處所無,以森林、原野、動植物資源來看:野菜野果樹葉、野生菌類、昆蟲青苔,都可入席;以園藝栽培來看:蘿卜白菜、珍稀果蔬,本地所有,外來移栽。既得先天之厚,又倚後天之勤,故而飲食材料也就源源不斷,真正價廉物美了。
材料豐富基本是自然形態,做法豐富就是文化形態。雲南眾多的少數民族,各處不同的自然條件與社會條件之中,發展出其猶如百花爭豔的飲食文化。昆明為一省之會,也是各少數民族飲食文化營養彙集之會,酸辣為常味,是為民族飲食的特色,是西南地區的共性。
曆代移民而成的都市昆明,八方來人帶來八大菜係的異香,在這滇中盆地“調和鼎鼐”,誕生出又一飲食明珠——滇菜。
滇菜取材既廣,昆明廚師就曆來講個“鮮”字,非鮮不取,鮮而味濃是滇菜的基調。
春城的春天花潮如湧,各種花都是滇菜的原料,苦刺花去其苦澀而留清香,金雀花以雞茸相拌味清而美,玉蘭花燒櫻桃肉甜香噴鼻,再加各種初春碧翠的菜肴,春天是品嚐滇菜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