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閩南文化——一種文化,牽動兩岸心(3)(2 / 3)

閩南人具有強烈的商品經濟意識、市場觀念。

林土秋的製鞋廠是晉江最大製鞋廠之一。但十幾年前,林土秋還是一個光腳的農民。有一次,姐姐從海外回來探親,晾衣服同時晾了一些小雜碎。有一件東西讓他覺得挺新奇,有點兒像牛眼罩。當然不會是牛眼罩。姐姐要牛眼罩幹什麼呢?用手偷偷地捏一捏,還有彈性,還像……他不好意思往哪兒想,就讓自己的妻去問。胸罩,這是一個活了小半輩子的農民拐了一個彎從華僑姐姐那裏打聽來的新名詞。這玩意兒挺新鮮刺激,這是一個晉江農民萌生的怪念頭。他讓姐姐臨走時把那新鮮玩意留下了,捏一捏,挺軟,可又不癟下去,拆開一看,原來裏這包著兩片海綿,哪兒有海綿呢?找到文具店,乒乓球拍上有,買下來,他買了十副乒乓球拍。回來仿做了十副胸罩,拿到廈門一家服裝商店寄賣,自己混在顧客中看,親眼看到那十副胸罩不到半小時就賣光了。商店馬上決定訂兩千副,當然不能再看拆乒乓球拍,可哪有海綿呢?又找到藥店,最後找到了廠家。這位農民身上“天生”流淌著商品經濟的血液,他好奇,敢“創新”,他敢走進那茫茫人群中去尋找市場。

閩南人有強烈的創業欲望和敢闖敢冒的精神。“不能當老板不算好猛男”這句話是泉州人的流行語。經商辦企業當老板是年輕一代泉州人孜孜以求的目標,這種價值取向在石獅、晉江、南安的年輕人中表現尤為明顯。在這一帶經常可以看到,不到20歲或20出頭的青年人管理一個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企業。閩南人搞清了市場就辦廠,他們不作守財權,不喜歡存款而喜歡創業。賺錢是一種滿足,創業過程是一種最大的滿足。他們在本地辦了廠,然後向內地延伸,他們不會陶醉在已有的世界裏,外邊世界更精彩。閩南人愛拚。如果他有10萬元,那麼他會再貸10萬元用於投資,而不會小農經濟式地到很行存上5萬,隻拿5萬出來投資。石獅建市後第三代企業家大都才30出頭,大多10歲以前就已經輟學經商,連小學都沒有讀完,那時候他們就踩著比他們自己還高的自行車到海邊販魚來賣,從小就諳熟生意之道,長大後又正好遇到改革開放的好時機,便如魚得水,憑著一股子勁,很快發達起來。

有一首名為《愛拚才會贏》的閩南歌曲,可謂唱出了閩南人的心聲,“拚”和“贏”兩個字淋漓盡致地刻了閩南人敢闖敢冒、勇於進取的精神,這首歌在閩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盡知。許多閩南人自豪地稱之為閩南的“國歌”。

閩南經富有經商謀略。晉江恒安公司總經理許連捷文化不高,但生意上卻是一個老手。幾年前,他們廠的衛生巾要打開上海的市場,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日雜公司,但對方殺價殺得很凶,每包0.8元,一分也不加,這是一筆“殺手生意”。拍不了板,正好總經理許捷在那裏。許總說,賣,每包0.75元也賣給他。賣他200箱(每箱80包)。成交時,買方又往下每包殺一分,叫業務員好心疼。但是,不到一星期,出現一個顛倒,買方主動找上門來了。再買2000箱。於是,一個月做成三次生意,價錢上升到0.85元,又上升到0.95元。退一步,進兩步,這就是許連捷的生意。有錢大家賺,閩南人不搞一錘子買賣,閩南人生意場上不玩“三十六計”。因為“三十六計”的對象是“敵人”,而生意場上的對手應成為你的朋友。商場畢竟不同於戰場。

四、台灣文化尋根問祖

“小時侯,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鄉愁,一直牽動著兩岸人民的心,血肉相連的骨肉情也因為鄉愁而變得更濃更沉重。

1.台灣與大陸血脈相連

台灣省由台灣本島、澎湖列島、釣魚群島及其它附屬島嶼共大小80餘島嶼組成。台灣島南北長394公裏,東西最大寬度144公裏,環島周長1139公裏,麵積共35873平方公裏,地處中國大陸的東南緣,是中國第一大島。目前所稱的台灣地區還包括台灣當局控製的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總麵積為36006平方公裏。

台灣自古即屬於中國,同大陸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台灣古稱夷洲、流求,大量的史書和文獻記載了中國人民早期開發台灣的情景。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大地霸權迭起,群雄逐鹿。越王勾踐在滅吳之後,經曆了一時的鼎盛,但他的子孫們卻在秦國壓迫楚國、楚國擠兌越國時沒有了退路。

越國終於頂不住楚國的軍事政治壓力,步步撤退,來到了大海邊上。越王向他抵抗到最後的戰士們宣誓說:我們曾經滅亡過不可一世的吳國!現在,我們失敗了。可我們還有最後一線希望,那就是衝鋒向前,打垮楚軍。萬一我們失敗,弟兄們!越王轉身一指對麵那隱約可見的台灣總島說,我們乘船漂渡到那兒,可以繼續休養生息,再來一輪十年生息……這是有史記載的大陸向台灣的第一批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