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治理天下,卻又要用強製的辦法,我看他不能夠達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聖的,不能夠違背他們的意願和本性而加以強力統治,否則用強力統治天下,不能夠違背他們的意願和本性而加以強力統治,否則用強力紡治天下,就一定會失敗;強力把持天下,就一定會失去天下。因此,聖人不妄為,所以不會失敗;不把持,所以不會被拋棄。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後隨,有輕噓有急吹,有的剛強,有的羸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聖人要除去那種極端、奢侈的、過度的措施法度。
【小處方】
做事要認真,但不要執著;要用心,但不要擔心。一方麵說,好在有我,一方說,可以沒有我。
緊抓不放的人,隻能做小事;做大事的人,要能放,但放而不放,不放而放,要有清明的智慧觀法。
做事不過分,生活不奢華,態度不傲慢。人能如此,不成功也成功。
一時之間的成敗利害,不要去管他,老管著他,他就糾纏著你。能忘,才是大英雄、大豪傑。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譯文】
依照“道”的原則輔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強於天下。窮兵黷武這種事必然會得到報應。軍隊所到的地方,荊棘橫生,大戰之後,一定會出現荒年。善於用兵的人,隻要達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並不以兵力強大而逞強好鬥。達到目的了卻不自我矜持,達到目的了也不去誇耀驕傲,達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為是,達到目的卻出於不得已,達到目的卻不逞強。事物過去強大就會走向衰朽,這就說明它不符合於“道”,不符合於“道”的,就會很快死亡。
【小處方】
暴力必然引來暴力,隻有柔性才能化解暴力。
不得已要用到戰爭,但要速求結束,不要逞強。成功了要哀矜而勿喜。
過頭的,就會老逝。等待吧。可以不要用霹靂手段,就不要用。
殘忍的戰爭,要有一分慈忍的精神。怒目金剛手段要是低眉菩薩心腸。
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誌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蒞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譯文】
兵器啊,是不祥的東西,人們都厭惡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君子平時居處就以左邊為貴而用兵打仗時就以右邊為貴。兵器這個不祥的東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東西,萬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處之,勝利了也不要自鳴得意,如果自以為了不起,那就是喜歡殺人。凡是喜歡殺人的人,就不可能得誌於天下。吉慶的事情以左邊為上,凶喪的事情以右方為上,偏將軍居於左邊,上將軍居於右邊,這就是說要以喪禮儀式來處理用兵打仗的事情。戰爭中殺人眾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參加,打了勝仗,也要以喪禮的儀式去對待戰死的人。
【小處方】
涉及於勝敗的事,要用恬淡的心情去處理;涉及於生長的事情,要用心去灌溉它。
自然大道是生命的源動力,心靈則是土地,要去耕耘它、種植它。在這裏,你會發現自然大道。
哀兵必勝,勝兵當哀,勝的不是讓對方敗了,哀的反倒是這樣的勝拜,這是要讓自己死去活來,好自生長。
打敗對方,你贏了。可能這樣你就輸了。輸在哪裏?輸在你贏。
第三十二章[道常無名]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製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譯文】
“道”永遠是無名而質樸的,它雖然很小不可見,天下沒有誰能使它服從自己。侯王如果能夠依照“道”的原則治理天下,百姓們將會自然地歸從於它。天地間陰陽之氣相合,就會降下甘露,人們不必指使它而會自然均勻。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種管理體製,製定各種製度確定各種名分,任命各級官長辦事。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製約,適可而止,知道製約、適可而止,就沒有什麼危險了。“道”存在於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歸流於它,使萬物自然賓服。
【小處方】
心靈的治療不能老在端倪上用工夫,要回到本源,回歸之法,便得剝落語言的執著。
不要強求溝通,要體會靜默。靜默中有真樸的愛,大道之愛。
知其所止,不是在現象上去止住,而是用理想去轉移。猛然煞車是會翻車的,要懂得轉個彎,才能活下去。
放下它。放不下,那就放著。放著,用遺忘的方式放著。讓它回到記憶的海洋中。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誌,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譯文】
能了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識、了解自己才算聰明。能戰勝別人是有力的,能克製自己的弱點才算剛強。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堅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誌。不離失本分的人就能長久不衰,身雖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長壽。
【小處方】
真正的智慧是自照照人,明白了自己,因而清楚了別人,是以自身為起點展開的。
強者是不隨自家的軀殼起念的,強者是咬著牙,和血吞。更重要的是放下。
知足者富、自尊者貴,能知此,就能立得了誌,立得了誌,就能奮力向前。
情境具有生長的力量,也可能會成為毀損的力量,要好好經營它。有了好情境,心靈主體又順適可成。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譯文】
大道廣泛流行,左右上下無所不到。萬物依賴它生長而不推辭,完成了功業,辦妥了事業,而不占有名譽。它養育萬物而不自以為主,可以稱它為“小”,萬物歸附而不自以為主宰,可以稱它為“大”。正因為他不自以為偉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偉大、完成它的偉大。
【小處方】
能放下,就能不執著,能不執著,就可以無邊際,就可以包容廣大。
不要在末節上競爭,要在本源上生長,這叫參讚天地之道。
具體的生長一點點,比起在理念上說的天花亂墜要好得多。
麵對渺小,才能識得其重大;能識得重大,就不為所謂的偉大所迷惑。
第三十五章[執大象]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譯文】
誰掌握了那偉大的“道”,普天下的人們便都來向他投靠,向往、投靠他而不互相妨害,於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寧靜。音樂和美好的食物,使過路的人都為之停步,用言語來表述大道,是平淡而無味兒的,看它,看也看不見,聽它,聽也聽不見,而它的作用,卻是無窮無盡的,無限製的。
【小處方】
要選擇的是自然、平坦,而不是勝利;要選擇的就是通達,而不是熱烈。
過客所要的,往往和住戶不同;想想你是歸人,還是過客。
大道理一定平凡無奇,但平凡無奇可不一定是大道理。
不必多所揣度,要如理實在;是怎樣就怎樣,還它個明白。
第三十六章[將欲歙之]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譯文】
想要收斂它,必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強它,想要廢去它,必先抬舉它,想要奪取它,必先給予它。這就叫做雖然微妙而又顯明,柔弱戰勝剛強。魚的生存不可以脫離池淵,國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輕易用來嚇唬人。
【小處方】
大自然有一種物極必反的道理,不必太用心、太刻意,讓世事交給老天爺吧。
對於隱微之明、奧秘之理,默首體會,自有一番心地。
柔性的顛覆比起剛性的鬥爭有趣多了,因為這樣的顛覆是一種生長。
第三十七章[道恒無名,侯王若能守之]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譯文】
道永遠是順任自然而無所作為的,卻又沒有什麼事情不是它所作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則為政治民,萬事萬物就會自我化育、自生自滅而得以充分發展。自生自長而產生貪欲時,我就要用“道”來鎮住它。用“道”的真樸來鎮服它,就不會產生貪欲之心了,萬事萬物沒有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達到穩定、安寧。
【小處方】
不要老算計功利、不要老想著目的,無目的、當下自然,便是灑落,這就成個自然豪傑。
不須去管理,讓他們自己想出一套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你隻須看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