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1 / 1)

英雄見慣亦平常

這個故事完成的時間是2006年1月10日淩晨,用時大約九個月左右,具體開稿時間居然記不得了。而後期修改也用了近半年時間,共計二十八萬字。無論是寫到最後,還是修改到最後,都感到精疲力竭,若是明天不上班多好。

這個故事,談的是“人工智能”,“曆史名將”,“生命尊嚴”方麵的問題。相對來說由於曆史名人、曆史名城在本文中多如過江之鯽,曆史就變成了文中的第一主題。我自己有時候也想,或許這個故事就叫“名將”也不錯。但其實不是,在這個故事裏麵,我思考的最多的還是“生命”存在的問題。

文中華天晴、風吹雨、天意,原本是三個主角,在第二稿修改的時候,我把“天意”秦王和風吹雨合並成了一個角色,這樣整個故事的串聯會相對更為緊密一些,從構架來說更加成熟一些。有時候也想過,這樣全文修改,會否破壞原本的文氣。但我想目前為止,所有的故事都是嚐試,要想寫出心中最得意的小說,那還為時過早。所以任何有意義的嚐試,都要努力去進行。

全文通過華天晴貫穿始終,而風吹雨的悲劇角色是從一開始就定下的,風吹雨這個人物在二稿三稿之後筆墨已經不少,人物亦逐漸豐滿,初步具備了自己的鋒芒。雖然寫到最後,依然感到對不起他,但筆下的人物若有感應,相信會原諒我。

記得很多年前,人們就在談論電腦的智能化,但到目前為止,智能電腦人還是隻能在科幻小說裏麵出現。但這並不妨礙我們作這樣的假設,我個人是非常相信,有一天智能程序終會獲得他的生命。因為很多事情是你無法解釋的,正如你無法解釋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記事,人的靈魂究竟是什麼一樣。電腦亦會有尊嚴,電腦終有一天也會要求自己的生存權。雖然這一天,如今看來還一點可能性都沒有。

而這本書中另一個重頭戲,就是我們華夏的五千年曆史,是啊,那麼多英雄豪傑作為普通人物出場,是否有些奢侈?那麼多的詩句不停貫穿在各種打鬥中是否有些奢侈?我個人而言,在這麼長的時間裏,已經深深沉迷於這個故事的創作中,乃至在年底收尾未完成的時候,吃飯遊戲都變得沒有滋味。那麼多猛將,那麼多的能臣,那麼多的詩人……我們的國家是如此的偉大,因為有這些人的存在,讓我想起那雄渾的曆史,常常有種痛哭的衝動。我在文中決不會輕易侮辱任何的古人,每個人都有他時代的立場,每個人都有他所處國家的立場。在這個英雄見慣亦平常的故事中,我尊重每個人物的立場。

有人說,或許是我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導致那麼多古人出現,卻讓人感覺筆墨用得多不夠重。這一點上,我想我的初衷就是,用無數的名人作為各個場景的過場人物,以此來體現中華五千年的厚重,這些跺一跺腳天下震動的人物,原本就是在曆史上以小人物的形象登場,然後逐步走向前台的,而他們在這個故事裏麵要起的作用,隻是為了更好的注釋曆史,襯托主角而已。

華天晴原名華鵬舉,“華天晴”隻是網絡ID,但為了行文方便,最後哪怕是在現實之中,我都沒有讓他用回最初的名字,我想這個隻是小節吧。他在“縱橫五千年”是一個英雄人物,也許他在平時生活中,隻是一個普通人。世界上常常有這種事情發生,看似普通的人換了一個環境,就會發出難以想象的能量。他在虛擬世界中如此受到眷顧,注定了他必須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雖然主角通常都是英雄人物,但我依然很欣賞他的一些作為。

在第三稿的時候,接受朋友意見增加了一些相關愛情的段落,使得顏淚兒這個人物變得生動了起來,雖然這些段落還是不算多,但也算是有趣的嚐試。

這個故事裏麵還有一個隱藏問題,即誰才是古今第一高手。項羽、白起被放到最高的層次上。古今第一詩人李白,第一猛將項羽,第一統帥白起,第一帝王秦始皇,就是沒有寫第一美女。戰爭讓女人走開,在最終十萬字中,充斥著戰爭等殺伐劇情,很抱歉我再難加入哪怕一到兩個古代美女了。算是本文的一個缺陷吧。

後記向來都是自言自語,這已經成為我每個故事結束時的習慣。這個故事還將不斷修改,每次重大修改之後,後記也會相應增加。最後,我想說的是,本書是非常好看,非常上進,非常讓人回味的作品。謝謝你看完我的後記,相信你也看完了全文。

創作之路永遠不會停止,華夏五千年,你我在緬懷前人的同時,亦當努力留下自己的印記。

君天

草於君天閣

2006年1月10日淩晨

第二稿

2006年6月3日夜

第三稿

2006年8月6日星期日深夜

修訂於2011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