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始終覺得委屈,隻能撲向自己的小床,抱住床上的史迪仔,開始哇哇大哭。
7
小孩子其實能預感父母的不合甚至能預知父母的分開。一個家庭幸不幸福,孩子大概最有發言權。家庭不和睦的孩子總是早熟,無師自通建造了一身鎧甲。隻是真的到了父母分開的那一天,才發覺自己引以為傲的鎧甲都是鑲嵌在肉裏的鱗片。
宋黎黎二三年級時,爸媽就常常在家吵架,每次吵架他們都爭得麵紅耳赤,聲音怒吼,眼裏有熊熊怒火。
小學時宋黎黎還調侃似地寫作文:其實夫妻吵架都類似於寫議論文。無非是提出己方觀點,然後用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證明觀點,其中事實論據常來自於自己豐富的經驗和英明的決斷,以及另一方做過的愚蠢決定以及造成的嚴重後果、道理論據則是各式各樣旁人根本聽不懂的無邏輯又蒼白無力的話。
最後的結論總是一致:都是你的錯。
五年級之後爸媽便不怎麼說話了,仿似陌生人。有次難得爸媽都在家吃晚飯,媽媽煮了紅薯粥。媽媽吃不下最後一塊紅薯了,問宋黎黎,宋黎黎也不吃。媽媽還是把紅薯夾給宋黎黎,說到,“拿給你爸爸吃吧。”
而爸爸,就坐在媽媽旁邊啊。
7
學校的日子清淡得像摻多了水的紫菜蛋花湯。幸運的是宋黎黎遇到的三個室友都特別好玩又可愛。
室友都說宋黎黎在教室和寢室,完完全全是兩個樣子。
晚上寢室夜聊,誰宋黎黎對麵床的方芳說起對宋黎黎的最初印象:清秀又高冷。而後發現和宋黎黎分到同寢還擔心她不好接觸,結果相處下來發現她:神經且話嘮。
宋黎黎也不知怎麼帶給別人的是這種印象。但她隱隱發現,自己越來越不愛笑了。
初一的她開始發育了,初中部每天都要晨跑,女生們都怕長塊狀肌肉,一跑完便開始壓腿拉筋。宋黎黎的小腿也漸漸有一些長條狀的肌肉,雙腿有了優美的弧度,而不是小學時兩根幹癟的筷子腿。
她還是留小學的短發和碎劉海。小時候媽媽一直稱這種頭型為“妹妹頭”,並且告訴宋黎黎這種發型就是最乖最可愛的小妹妹才能留。現在宋黎黎回想起來覺得媽媽才是真的可愛,不知媽媽為了偷懶在她小時候編過多少故事。現在上初中終於對頭發的長度有了自主權,但她又不想留長了。
而宋黎黎的臉不似小學那麼圓了,她笑起來時蘋果肌鼓起,眼睛彎彎,下巴有了尖尖的弧度。隻是她在教室,總是埋著頭學習或者不帶表情地去接水喝。哪有那麼多機會能笑得眉眼彎彎下巴尖尖呢?
8
某次宋黎黎和室友們暢聊到深夜淩晨一點。
道過晚安後,室友們打著哈欠睡覺了。這好像是宋黎黎第一次聊天到那麼晚,她也感覺雙眼沉重,身體疲乏,但又莫名其妙地興奮得很。
腦子像是忽然打開了不知所終的傳送門,一些畫麵聲音滋啦滋啦地往外冒。而她身體又疲倦得不行,精神卻亢奮無比。
沒過多久,宋黎黎竟聽見室友們此起彼伏的呼吸聲。聽見別人已安然睡著,自己感覺急躁又孤獨。
宋黎黎幹脆起來,蒙在被子裏,然後把偷偷帶來的手機打開了。
這個手機宋黎黎用得很少。看著這手機便想起爸爸那天把這個禮物交付給她的情景。忽然想到,大概那時爸媽已經打算,或者已經離婚了吧……初中讓她讀寄宿製,應該也有這方麵的考慮吧……
寢室安靜地隻能聽見室友們香甜的一呼一吸,而宋黎黎從未感到如此心灰意冷。
她之前常用這手機登錄QQ悄悄關注何亦翎的動態。而他去美國之後就沒怎麼發說說了。統共就發了三條。
第一條是報平安的,第二條是關於一條叫Kasey的大狗,第三條是一張從他臥室拍出去的粉紅天空。
這三條,宋黎黎翻過好多好多遍。甚至連每一條下麵的評論都爛熟於心。可是可是,她連在評論區關心客套的勇氣都沒有。
她正準備關機,手指滑動時忽然觸到了微博,頁麵一下就彈出來。宋黎黎隻在微博上看一些笑話和段子,笑笑他人,複又笑笑自己。
各式各樣的新聞八卦在首頁炸開,她愣著,盯著頂端空白搜索欄。然後鬼使神差地,熟練地打了一個字:何,之後輸入法自動匹配出了:何亦翎。
看著搜索欄上的名字,宋黎黎覺得這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這麼閑又這麼傻的人了。小學時,她就在百度百科上搜過他,搜出一堆亂七八糟的“何亦翎”,但還她還樂樂嗬嗬地看這些和他同名的人都是誰。也在學校貼吧搜過他,搜出一堆迷妹的讚賞愛慕,然後隔著屏幕默默吃醋賭氣。
在微博搜何亦翎,大概又會跳出各種各樣的何亦翎吧……有什麼意義呢,又有什麼意思呢……
沒意思。沒意義。
但她還是點了搜索按鈕。
第一個跳出來的頭像,讓宋黎黎倒吸一口冷氣,腦子一熱,心裏一暖,手差點一滑就點了關注。
頭像裏的那個男生,隻是一個背影。宋黎黎一眼就看到那個熟悉的黑色雙肩包。照片裏的男生穿著袖子處點綴著紅白藍相間的條紋的白T恤和紅白色的經典阿甘鞋走在寬廣的街道上。
加州的陽光真的很明媚,一如這個少年的背影。
9
宋黎黎一直以為爸媽離婚後家裏的格局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可是似乎她的生活並沒有什麼改變。
星期五晚上回家,宋黎黎還是麵對的還是空空蕩蕩的房子。有時媽媽在家,她便煮些餃子麵條當晚飯,有時媽媽在外打牌,宋黎黎便自己煮些餃子麵條。
學習生活總是三點一線乏味又枯燥。宋黎黎也難以在家庭方麵尋找溫暖與慰藉。
而自從發現了何亦翎的微博之後,她的生活好像有了一點點不一樣。
剛去美國的何亦翎似乎很喜歡發微博。差不多一兩天就會發一條,也有時一天會發好幾條。何亦翎這三個字就一直停留在了宋黎黎微博的搜索曆史裏。
她好喜歡看他的微博。常常在周末做完作業後,睡覺前,吃完飯又不想動的時候,她便掏出手機翻翻何亦翎微博的動態。
開機,點開微博,搜索欄,何亦翎,這漸漸成為宋黎黎一直堅持的習慣了。
她知道這沒有什麼意義。她也敢拍著胸脯保證自己沒有並期待以後還能與何亦翎有什麼發展。
但每次看著何亦翎發的那些文字和圖片,那種小時候獨有的熟悉感一下就回來了,而後宋黎黎能感受到從心底湧出的柔軟和溫暖。
10
數學還是宋黎黎的老大難,與小學不同的是,現在她的對頭又多了化學和物理。宋黎黎文科學得很好,曆史和語文幾乎次次考試都能包攬年級前三。對於一些曆史典故和人物,宋黎黎早已爛熟於心,再在課本上見到,有種再會老友的感覺。
說來也真是奇怪,對於小時候的人和事,宋黎黎都有超乎尋常人的記憶能力。
她也疑惑,小時候看的曆史故事和動畫短片,聽的有聲電台,怎麼印象都那麼深刻呢?
在大洋彼岸那邊的何亦翎,學習生活似乎都從容順利。他曬過自己全A的數學成績單和老師對他大加讚賞的郵件,加入了學校的橄欖球隊,周末便跟跟朋友聚會、打球,四處旅行。
他還是那麼優秀和奪目啊,無論是在哪念書。
每次翻看何亦翎微博時,宋黎黎豐富的內心世界都能出一本書。
就像看到他曬的整學期都是A的數學成績,她一方麵對何亦翎崇拜不已,一方麵又想似乎國外小孩數學學得普遍不好,所以也沒啥了不起的。看到他隨手拍的路邊風景,宋黎黎又感慨自己喜歡的人就是不一樣啊,隨手一拍,這構圖和畫麵都是這樣完美。看到他在課堂上隨手畫來整蠱外國老師的塗鴉,宋黎黎又發覺他真是幼稚,跟身邊那些沒長大的男孩子差不多嘛。看他拍的幫寄宿家庭除草,幫家裏大狗洗澡的視頻,又覺得他像個溫暖的小男子漢,對他的喜歡又增進了幾分……
那時候同學中玩微博的人很少,何亦翎還不到一百個粉絲,他的微博也幾乎沒什麼點讚和評論。
每次翻看完這些宋黎黎都有不知從何而來的自豪驕傲感。
好像是劇院的紅色絲絨大幕拉開,暖黃色的燈光打下,觀眾席上就隻安安靜靜地坐著宋黎黎一人。
11
對於愛情,宋黎黎一直覺得那是可望不可及的。記憶裏,好像沒有看到過父母恩愛的笑容,也很少有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生活圖景。宋黎黎還在念初中,她不懂這部分的缺失會給她帶來什麼意味深長的影響,但她對於何亦翎的喜歡,真的就隻是默默喜歡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