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劉梅之“名人效應”(1)(3 / 3)

正月初八晚上十一點,劉梅上火車前,接到了葉百川的股長老婆的電話。口氣一如既往,盛氣淩人。劉梅問:“有事嗎?”

股長說:“有事。你是不是又和葉百川在一塊了?”

劉梅道:“沒有。即使有,也是工作。”

“我在他身上又聞到了你的氣味!你得當心,再敢,看我……”股長掛了電話。

劉梅想股長一定也是反複地想了的,如果真的能聞到她的氣味,那也不是初八,而是初七。那時,他們依偎過。初七不說,等到初八,顯然是股長權衡再三的結果。而權衡之後,僅僅打了這個不痛不癢的電話,這說明了股長對葉百川的駕馭能力已經在不斷地弱化了。這要是放在三年前,劉梅也許會感到高興。但現在,她沒有感覺。葉百川對於她來說,已經成了藏在心裏的琥珀。她收藏的,永遠都隻是他的過去,而不是現在,更不是將來。

北京的下午,時光如流水。

劉梅和宋洋並排坐在沙發上,兩個人誰都沒說話,隻是靜靜地坐著。良久,劉梅說:“也不早了,起來吧。我有點餓了。”

“那好,我們出去吧!”宋洋站起來,替劉梅理了理頭發。兩個人正要出門,池強打來了電話。

池強問:“劉梅,到北京了吧?”

“……剛到。”

“那好,我就過來,晚上我給你接風。”

“那就是不必了。我和別人一道,已經出來了。”

“這……是誰?”

“一個朋友。”劉梅望了眼宋洋。

“朋友?男朋友?”

“當然是男朋友。”

“啊!知道了。”池強歎了口氣,掛了。

宋洋沒問,隻是拍了拍劉梅的肩膀。

事實上,劉梅除了首先要麵對葉百川外,其次要麵對的就是池強。對於池強,她也是心境複雜的。當初剛到北京,就是老鄉池強替她張羅,硬是將駐京招商辦給拉扯起來了。最初的人脈關係,都是通過池強帶來的。池強對她有好感,這她知道;而且在很多的時間內,她享受著這種好感。某種意義上,她曾經把池強設計成了她在北京的歸宿。可是現在……事實上,也不是現在,在半年前,她就漸漸地否定了自己的這個想法。池強不適合於她,甚至,池強並不適合女人。作為朋友,池強是個相當好的人;講意氣,哥們兒,能為朋友兩肋插刀。但是作為愛人,池強隻能是小學生中的小學生。或者說,他壓根兒就沒有這個概念。他可以愛你,但永遠不可能給你穩定與安逸、安全與依賴。

可是,就像青梅竹馬的兒時夥伴,怎樣才能一輩子唱著同一首歌呢?

宋洋開車,兩個人到了市郊,找了個農家樂飯莊,點了兩個小炒,外加一個火鍋。又要了一瓶二鍋頭。劉梅吃著,突然問宋洋:“你怎麼出來了?”

“我……”宋洋呆了下,才道:“我本來就是出來的。她在國外,沒有回來。”

“那這個春節,你是一個人過的?”

“一個人。”

“怎麼不回老家呢?”

“不好意思。我現在是個副行長了,回老家怎麼能一個人……”

“孩子呢?”

“啊,我忘了告訴你了。孩子也在國外。十歲就出去了。基本上是個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