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發,曾經的普通一兵,如今的“毛線大王
王啟發搞革新也是一絕,發明的飛機拖靶倒鎖鉤,靶場多次現場試用後,主管部門當場拍板:批量生產。
就在他憧憬著部隊的美好前景時,由於部隊調整改革,“紅人”王啟發,也不得不脫下心愛的軍裝。“能不能一輩子當兵,組織說了算;可能不能一輩子擁軍,我自己說了算!”離開軍營時,王啟發立下了誌願。
1995年,已經成為“毛線大王”的王啟發被表彰為全國勞動模範,他組建的集團公司成為“全國百強民營企業”。從北京捧回“勞模”證書的那天,王啟發沒有回家,直接坐上火車,去了雁北高原上的老部隊,“當年說下了大話,得幹出點成績才敢回去”。可一別近20年,“老熟人一個沒有了”。年輕的官兵們熱情地接待了這位“老班長”,邀他參觀新的營區,給戰士們上課。
“我是受教育來了!”聽著久違的軍歌、號令,看著一張張昂揚的青春臉龐,王啟發熱淚盈眶,“我把魂兒丟在這裏,今天終於又找到了!”
“生命不息,擁軍不止”
雖然離開了部隊,可王啟發的“底色”還是軍綠色。“當過兵的、沒當過兵的,就是不一樣。”這是他執拗的理念,部隊對精神意誌的鍛煉、對思想境界的提升、對心胸眼光的開闊,“是全方位的”。
這使得他對軍人的欣賞和偏愛,“外人想象不到”,集團公司裏中層幹部和重要崗位的技術骨幹,80%都是複轉軍人。他的企業還是全國第一家設立民兵營的民營企業,每年都要組織員工集體到附近的烈士陵園掃墓、到軍事院校軍訓、定期上國防教育課。就連企業周邊的中小學,也在他的帶動下定期到部隊參觀見學。
“擁軍勞模”的名氣大了,一些大專院校請他去做征兵動員、講國防教育課。他一口答應。學校給他一張授課提綱,他看了看:“你叫我這樣講也行,但效果一定不好。你要是真讓我做動員,就讓我開‘無軌電車’(脫稿講)。”
大學同意了。王啟發開口就是一“炮”:“我和你們年輕人有代溝,但我下麵要講的你們一定關心:兩個字,一個是‘錢’,一個是‘官’。”
台下學生們“眼睛立刻瞪得大大的”。王啟發從自己的創業史講到企業用人理念,又講到部隊“大熔爐”,講“吃苦就是吃補”……學生們一開始“陷在椅子裏聽”,後來一個個腰板挺得直直的,笑聲掌聲“轟轟的”。
那以後,周邊8所院校年年請他講課,“王啟發講完之後那報名參軍的特踴躍”。
王啟發拱拱手:正能量的東西,還有什麼講不通的?
用腳步丈量心靈
2013年1月9日,王啟發作為頒獎嘉賓,參加了全軍和武警部隊“百名好班長新聞人物”頒獎典禮。“這給了我很大的震撼。”他說,這些基層的英雄是“鋼鐵長城的脊梁”,得為他們多做點事。王啟發宣布:要用3年時間,慰問100個基層英模連隊。“這就是我今後幾年最大的事!”
他找來一麵大旗子,寫上“慰問英模連隊萬裏行”9個字,再帶上慰問物資——冬天的羊絨衣褲,夏天的防汗吸汗襯衫背心,都是他自己工廠生產的——出發了。
“南京路上好八連”“硬骨頭六連”“狼牙山五壯士連”“黃草嶺英雄連”“楊子榮英雄偵察連”“鬆骨峰特功連”……60歲的王啟發又拿出當初創業的勁頭,天南海北一座軍營一座軍營地跑。到了連隊,官兵請他講課,一開始他還很用心地寫講稿,後來也不寫了,戰士想聽什麼話題他就講什麼,“全是真經曆、真感情”。他的座談交流總是“嚴重超時”,戰士們爭先恐後地提問,紛紛找他簽名,總以群情振奮、高呼口號結束。一些基層帶兵人稱讚:王啟發很懂軍人心理學,新兵入伍講什麼,老兵退伍說些啥,他想得很周到、提醒得很到位。
“我跟戰士交流,沒有代溝。”王啟發特別自豪。多年來,他還兼任了“雷鋒班”“安東衛連”等眾多英雄連隊的“編外輔導員”。
他感染著戰士,戰士們也感染著他。當走進一座座英雄輩出的軍營,當那些遙遠的英雄故事一下子變得無比近切的時候,王啟發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靈淨化”:“這些英雄們也激勵著我,讓我覺得‘擁軍萬裏行’越走越有勁兒,越走越值得!”
2013年5月,在慰問“塔山英雄團”的途中,王啟發勞累過度導致心髒病突發。進手術室之前,他在一頁台曆紙上寫下:兒子兒媳,如果我這次不能從手術室走出來,你們還一定要替我走完剩下的路。經過心髒搭橋手術,王啟發昏迷4天,醒了過來。“動動腿,我還活著,說明我的‘擁軍萬裏行’,還能接著走下去。”
如今,他走訪慰問的英模連隊已超過130個。“當時沒細考慮就說100個,其實中國軍隊的英模連隊多得很。我這是萬裏長征第一步,路還長著呢!”他說。
新華社北京2016年7月1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