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軍愛心使者
——喬文娟
喬文娟,1955年12月生,河南柴油機集團退休職工。她助人為樂、擁軍愛兵故事在中原大地和大江南北廣為傳頌,先後榮獲全國愛國擁軍模範、中國十大傑出母親、世界人民友好使者、全國情係國防十佳家庭、河南省三八紅旗手等90多項榮譽稱號。
1976年8月,遭遇車禍生命垂危的喬文娟得到兩位解放軍戰士的無私救助,自那時起她下定決心報答親人解放軍。40多年來,她先後到北京、浙江、廣西、西藏等地看望慰問部隊官兵,愛心撒遍半個中國。為給駐洛某部身患白血病的戰士蔣友清尋找骨髓配型,她拖著多病之軀,行程1萬多公裏,遍訪上海、北京、香港等10多個城市,終於找到了那個“十幾萬分之一”的成功配型,使蔣友清重獲新生。她先後與1萬多名戰士當麵或電話談心,與數千名戰士進行書信交流,幫助10餘名戰士考入軍校,為50多位大齡軍人搭鵲橋、牽紅線,細心照料21名身患絕症的戰士,有10多支部隊聘她擔任營外指導員。她自費創辦“中國擁軍網”,開設“兵媽媽在線”“軍地紅娘”“軍嫂之家”“心理谘詢”等欄目,借助信息平台幫助官兵答疑解惑、排憂解難;成立“喬文娟擁軍優屬服務中心”“中國擁軍網心連心藝術團”,帶領擁軍誌願者進軍營、上小島、去哨卡慰問基層部隊官兵,組織文藝演出200多場,深受官兵喜愛。
全國雙擁辦供稿
愛心使者喬文娟:不改初心 擁軍愛軍
這位認下了1000多個兵兒子的洛陽“兵媽媽”叫喬文娟,她41年擁軍愛兵、癡心不改,用家的溫馨和母愛深情,溫暖了一顆顆年輕戰士的心。
1976年夏天,喬文娟在上班路上被失控的拖拉機撞倒,當場肝髒破裂、生命垂危,醒來時才得知是兩位素昧平生的解放軍戰士救了自己。從此,她立誌要用第二次生命回報部隊,回報親人解放軍。
喬文娟是一名普通的廠礦職工。她節衣縮食,在自己家裏建兵站,戰士來歇腳,她打地鋪也要讓戰士睡床;聽說戰士生病,她買菜做飯,不管多遠都要跑去探望、照顧;戰士來信,她每封都認真回複,幫他們答疑解惑、化解心結……她始終用這種純樸的方式表達著真摯的愛兵情感。
喬文娟丈夫:她幾年都舍不得買件新衣服,攢錢就是為了關心戰士,滿心裝著的都是“兵兒子”的事,春節總是和戰士們一起過。
喬文娟悉心照料過22名身患絕症的戰士,每次看到戰士被病痛折磨,她心疼流淚。1999年,年僅23歲的重慶籍戰士蔣友清被查出白血病,極度絕望的他給喬媽媽寫了一封信。喬文娟不顧家人反對,隻身前往濟南為“兵兒子”進行骨髓配型。失敗後,她又輾轉全國11個骨髓庫,行程1萬多公裏,最終為蔣友清找到了那個“十幾萬分之一”的成功配型。
喬文娟:吃苦我不怕,為了這些“兵兒子”做什麼我都願意。我最怕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離開,因為心裏有了親情,那種感受刻骨銘心。
在喬文娟的心裏,每一個“兵兒子”都是自己的牽掛。多年來,她印製擁軍名片,開通“心理谘詢熱線”;自費創辦擁軍網站,為部隊官兵提供愛心服務,並通過網站為50多名軍人搭起鵲橋,幫助300多名退伍戰士找到工作。她先後到部隊、學校、機關作報告200餘場,贈送圖書1萬餘冊,被譽為“擁軍愛心使者”。她組建“中國擁軍網心連心藝術團”,帶領擁軍誌願者進軍營、去哨卡,為基層部隊官兵慰問演出。
戰士:保家衛國是軍人的天職,大家雖然遠離父母,但喬媽媽讓我們覺得親人就在身邊,駐地就是家園,再苦再累,心裏總是暖融融的。
四十餘載傾心擁軍,喬文娟初心不改、愛心不變。她用模範行動詮釋了對子弟兵的深情厚愛,弘揚了黨和人民的優良傳統。
全國雙擁辦供稿
從“擁軍姐姐”到“擁軍媽媽”
李傑 孟斌 李現森
河南柴油機集團公司退休女工喬文娟26年來從“擁軍姐姐”“擁軍嫂子”到“擁軍媽媽”,譜寫了一曲曲愛國擁軍的動人旋律。
稱職的“編外指導員”
26年來,喬文娟先後認下128個“兵兒子”,曾被11個連隊聘為“編外指導員”。“兒在軍營母掛心,教子報國是己任。”為了引導“兵兒子”們健康成長,喬文娟係統鑽研心理學和生理學,研讀《與青年戰士談人生》《青年官兵心理導航》等書籍,成了一名“業餘心理學者”和“業餘思想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