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部三連戰士小李,2001年私自離隊會老鄉,受到處分後連續兩天不吃飯,誰來做工作都不理。
喬文娟得知這一情況,來到小李床前,一聲“孩子,娘看你來了”,讓小李抬起了頭。接著,喬文娟一番有情有理、入耳入心的話,讓幾天不言不語的小李流出了悔恨的淚水。他重新揚起奮進的風帆,不久還入了黨。
社會發展到信息時代,喬文娟的愛國擁軍工作也與時俱進。她買來電腦,在網上與網友討論新時期的愛國擁軍問題,請網友們幫忙解決“兵兒子”們遇到的特殊困難。喬文娟還印製了“擁軍名片”,上麵寫著:“如果你有解不開的心結,我願為你分憂解難;如果你立功受獎,也別忘告訴我,讓我分享你的快樂。”
天南地北的上千官兵就是通過這小小名片結識“喬媽媽”的。她在家中安裝了電話,買來手機、傳呼機,開設了“青年軍人心理谘詢熱線”,與各地青年官兵談心交心。這些年,喬文娟先後與1000多名戰士當麵或電話談心,與2000多名戰士進行書信交談,幫助40餘名戰士成為各類標兵,幫助11名戰士考入軍校。
為了9個特殊的“兵兒子”
喬文娟的128個“兵兒子”中,有9個身患重症。她辭去了柴油機集團公司經營部經理的職務,提前辦了內退手續,一門心思照顧這9名戰士。
戰士薑騰患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後,萌發了輕生念頭。她聞訊立即趕到醫院。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打消了薑騰的輕生念頭。
患膈肌瘤的戰士王廣二,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身上局部潰爛,散發著腥臭味。喬文娟天天到醫院為他擦洗潰爛部位,揉搓失去知覺的雙腿。開始,王廣二很不好意思,堅決不讓。喬文娟說:“孩子,別忘了,我是你媽媽呀!世上哪有娘嫌兒子髒的道理?”她輕輕地揉搓著,王廣二的眼淚也不停地流淌著……
喬文娟出席“最美擁軍人物”發布儀式(中國文明網供圖)
讓喬文娟操心最多的,要數“兵兒子”蔣友清。蔣友清體檢時查出患了白血病。喬文娟得知治療白血病的最好辦法是進行骨髓移植,便不遠千裏來到濟南市中心醫院做配型檢查。結果出來了,她的骨髓與蔣友清不能相配。捧著檢驗單,喬文娟難過得失聲痛哭。
醫務人員勸她:“別哭了,配型不成功是很正常的事。因為,配型成功的概率隻有十萬分之一!”從此,喬文娟開始了“尋找十萬分之一”的漫長征程。她拖著多病之軀東奔西走,行程達1萬多公裏,終於協助醫生找到了與蔣友清完全相同的骨髓配型,使他重獲新生。
萬千軍民仰高風
26年擁軍路,征途漫漫歲月長。喬文娟為此不僅付出了巨大心血,而且花光了平時的積蓄,她和家人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26年裏,她一年四季身著退伍“兵兒子”留贈的綠軍裝,從未買過一件像樣衣服。
車禍致使她的肝髒破裂留下了後遺症,勞累了,肝區就疼。一般藥不起作用,特效藥太貴,她舍不得買。她常給患病戰士送雞湯、排骨湯、魚湯,可自己一家三口連續一個月不沾葷是常事。她利用業餘時間打工掙來的1.4萬元錢,全部用在了身患重症的“兵兒子”身上。她到全國各地看望部隊的戰士、為患病的“兵兒子”尋醫尋藥的車票數百張,從未讓軍隊和地方單位報銷過。
在北京陪伴蔣友清治療數月,為省錢,她租住在醫院附近不到6平方米的油氈搭的簡易房裏。一家公司的女董事長慕名找到喬文娟,見她竟住在這麼窄小破爛之處,感動得哭了,當即掏出4200元錢資助她。喬文娟立即又將這錢全部用於救助患重症的戰士。據粗略統計,她用於戰士及戰士家庭的錢已達6萬多元。
她在隻有60多平方米的家裏,開設了“家庭擁軍兵站”,門上貼著對聯:“戰士之家迎來東西南北兵,小小兵站送往四方可敬人。”她家裏備有床鋪、被褥、洗漱用品,供過往官兵臨時休息和住宿,並無償提供飲食。最多時,家中有七八名官兵食宿。這些年,曾有數百名途經洛陽的官兵在她家食宿,她從未收過一分錢。